銅觚
欄位 | 內容 |
---|---|
標題 Title |
銅觚 |
著作者 Creator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銅器與金屬器 |
描述 Description |
器形:觚 功能:酒器 技法:塊範法 說明與詮釋:此件觚,身細長,中腰微外鼓,大口,圈足底作階狀,全身素面無紋。 現稱觚之器,器名始於宋人,此外無自名者。器身多作長筒狀,大喇叭形口,斜坡狀高圈足。《考古圖》卷五收有盧江李氏所藏觚,考釋引李氏云此器容量可容二爵,與《禮圖》所謂二升曰觚相合。再者,此器腹、圈足上皆有四棱,棱亦稱觚,《論語》亦曾言「觚不觚,觚哉!觚哉!」。然此名稱仍待議。因為宋人之稱爵,可能未必是商、西周之爵,可是僅是某種酒器的通稱,且有棱之器者,亦很多,不單僅是觚。但陳夢家仍稱其為觚,其認為觚從口向底部形之弧度,所謂觚即弧之意。此名稱由來己久,今仍沿用之。 其用途之說亦多分歧,容庚、張維持所著《殷周青銅器通論》曾說「如需溫酒而飲則用爵,不需溫酒而飲則用觚」。此說是指觚為飲酒器,其作用似於酒杯。但林巳奈夫則提出,殷中期,觚口部張開程度不大,作酒杯是可以,但殷後期,觚口極度外張,且器腹小而容量少,當飲酒器,酒易灑出來,所以觚可能是專用以盛甜酒(醴),用匙舀而食。林巳奈夫的說法引自《儀禮•士冠禮》之說,然以東周之文獻來釋殷之器仍似不妥。但此說仍可參考,後人亦引此說闡述觚可能之用途為「調酒器」。 以考古出土資料來看,銅觚始於二里岡上層期,盛行於殷代,西周早其漸衰,至西周中期後即罕見。 參考資料:朱鳳翰,《古代中國青銅器》。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 |
出版者 Publisher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日期 Date |
商晚期 |
類型 Type |
銅器 |
格式 Format |
口徑12.6X底徑7X高17.8 |
識別 Identifier |
總登錄號:6884 |
來源 Source |
|
語言 Language |
|
關聯 Relation |
|
範圍 Coverage |
中文 |
權限 Rights |
國立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