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紋小鼎
| 欄位 | 內容 |
|---|---|
| 標題 Title |
雷紋小鼎 |
| 著作者 Creator |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銅器與金屬器 |
| 描述 Description |
器形:鼎 功能:烹飪器 技法:塊範法 紋飾:夔紋,三角蟬紋 說明與詮釋:此鼎圓腹,腹底略圜,腹壁圓曲而向內收成底,雙立耳,三實足略外撇。器腹有紋,分二部,上部飾一帶狀夔紋,中心點在二足間有一小凸棱作區隔;下部飾三角蟬紋,地紋填雷紋;因銹蝕嚴重,有些紋路不甚清楚。 《說文解字》中對「鼎」的解釋是:「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今日對鼎的形制、名稱和用途,並無異議。其大部份當烹飪器,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炱者,可確定其為炊器,但於宴會當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的基本結構為三足、兩耳、深腹,腹備實肉,足備穩立揚火,耳備扛運。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是把鼎與鐘分別作為禮樂重器之代表。更甚者,鼎亦被作為是王權之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說明了鼎在古代社會的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參考資料:朱鳳翰,《古代中國青銅器》。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 |
| 出版者 Publisher |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 日期 Date |
西周早期 |
| 類型 Type |
銅器 |
| 格式 Format |
口徑12.5X高14.5 |
| 識別 Identifier |
總登錄號:30178 |
| 來源 Source |
|
| 語言 Language |
|
| 關聯 Relation |
|
| 範圍 Coverage |
中文 |
| 權限 Rights |
國立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