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蟠龍紋方壺

藏品後設資料
欄位 內容
標題
Title
蟠龍紋方壺 
著作者
Creator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銅器與金屬器 
描述
Description
器形:壺
功能:酒器
技法:塊範法
紋飾:鳥紋竊曲紋,簡化獸面紋(波帶紋) ,龍首紋,交龍紋
說明與詮釋:民國二十五年在河南輝縣出土。此鼎,腹壁圓曲近底內收,微鼓腹,底圜,侈口平折沿,雙立耳外侈,三蹄足略內傾,足內側有槽。器腹紋飾分三層,上下各飾一道三角幾何紋飾,中層飾蟠虺紋,其間以二絞絲凸弦紋作區隔。底範呈三角形。耳聯器體鑄,足分鑄。 春秋中期新創耳足和器體分鑄,耳足可肢解,化整為零,紋模亦可分塊雕制,連續印用。因附件分鑄,耳足可預制多件,儲存備用,亦可隨制變化,聯合使用。分鑄法的推廣,使此期銅器的製造,省工省時,對藝術品的創新,亦有很大的助益。此法可謂為東西兩周鑄法的分界。 《說文解字》中對「鼎」的解釋是:「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今日對鼎的形制、名稱和用途,並無異議。其大部份當烹飪器,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炱者,可確定其為炊器,但於宴會當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的基本結構為三足、兩耳、深腹,腹備實肉,足備穩立揚火,耳備扛運。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是把鼎與鐘分別作為禮樂重器之代表。更甚者,鼎亦被作為是王權之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說明了鼎在古代社會的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參考資料:朱鳳翰,《古代中國青銅器》。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
 
出版者
Publisher
 
貢獻者
Contributor
 
日期
Date
春秋中期 
類型
Type
銅器 
格式
Format
通高65.7      
識別
Identifier
 
來源
Source
語言
Language
 
關聯
Relation
發掘/出土地:河南輝縣 
範圍
Coverage
中文 
權限
Rights
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