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 C小調 合唱版手稿 1979 p.2

數位化物件傳說 C小調 合唱版手稿 1979 p.2
藏品後設資料
欄位 內容
標題
Title
傳說 C小調 合唱版手稿 1979 p.2 
著作者
Creator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台灣本土音樂家之影音典藏-李泰祥大師(藝術與民歌篇)
民歌樂譜 
描述
Description
余光中的傳世名作《傳說》可以視為這種民族精神回歸的一種集中展示:音樂由猛烈的吉他大和絃開始,然後揉合進電子合成器製作的風聲,清晰地描繪出黃土高原的景象。緊促的吉他聲預示著高原風貌背後可能的不安情緒。繼而是齊豫蒼涼抑鬱的低音“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旋律隨即轉入慢板的抒情部分“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曲調悠遠綿長,上下兩句連貫緊湊,一氣呵成。抒情部分結束後,是實景的描寫,“從青海到黃海”。“山也聽見”之後,是突然的旋風聲響,最後是“風也聽見”。總共四句詩歌,而旋律則緊扣詩歌意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旋律的出現一定是根據北方語系的音節勾勒出創作靈感的。且聽,“北方”、“青海”、“山”、“風”都是現成的標準普通話(國語)發音。其實這種現象在李泰祥的作品中還屢有多見。這種做法,有點類似於西方喧敘調或中國古代詩歌的念法,甚至有可能來源於對陝北地區“信天遊”的摹仿。第一段描寫“黃河”的低沉慢板之後,樂曲轉入中速。配樂部分也由較簡單的弦樂逐漸演變為進行曲式,直至最後的大合唱。《傳說》全曲一共四段,每一段的旋律和主題動機相仿,但又略有區別。齊豫也利用多種發音技巧,巧妙地展現了其後“長江”、“我”、“我們”三個主題,氣勢恢弘,又極富親近感。 
出版者
Publisher
 
貢獻者
Contributor
 
日期
Date
數位化日期:2006年9月1日 
類型
Type
樂譜 
格式
Format
數位化類型與格式:影像,TIFF
數位化檔案匯入規格:***×500,72dpi
典藏品數量及單位:1件02頁P.2
數位化檔案數量及單位:1件02頁P.2 
識別
Identifier
序號:418 
來源
Source
李泰祥音樂數位博物館 http://lth.e-lib.nctu.edu.tw/
語言
Language
 
關聯
Relation
 
範圍
Coverage
 
權限
Rights
典藏單位、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