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主持人:
 張駿逸卅教授
■計畫共同主持人:
 詹素娟卅助理研究員
 許功明卅副教授
 李蔡彥(協同研究人員)卅電算中心主任

一、前言
  博物館已成為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博物館不只是一個保存珍藏文物的倉庫更是提供大眾認識人類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知識的一道窗戶。
二、典藏文物
  本博物館藏品內容豐富,主要分為兩大類:
   台灣原住民族文物-典藏內容包含各族生產器具、手工藝品、傳統服飾、宗教、雕刻、樂器及獵具等。
   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文物-典藏內容包含漢族文化器物、少數民族文化圖片、照片、底片及幻燈片、少數民族文化錄影帶、錄音帶。
三、研習活動
  由於本校民族博物館定位為教學博物館,本系所有師生可藉此不斷地再進修。為配合博物館數位化進程,民族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工作人員研習系列活動擬不定時舉辦。課程主題包含:管理與經營基礎、數位化理念與執行、虛擬社群【概念與技術】【硬體與軟體環境】、文物資料化與數位化處理、書目資料庫應用與管理、影像剪輯系統訓練、數位博物館網站巡禮、資料型態、格式、轉換與儲存、影音數位化、網頁設計、網站架設與管理、簡報應用實務等課程及博物館學術研討會。
四、網站特色
  本館除了對原住民族基本認識,及館藏文物簡介…等基本的博物館網頁架設外,另闢有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專區及學習園地,更能接近多元文化社會下的民族現況運作。
五、數位化流程
  將本館所藏之所有文物拍照紀錄存檔,加以分類記述、編號管理。隨後將數位檔案彙整建立資料庫,以便架設網站傳播民族知識予有興趣的學者大眾。本計畫為二年計畫:第一年計畫-以台灣原住民族雅美族、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之數位典藏為主。第二年以泰雅族、布農族、鄒族、邵族、漢族及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影音資料之數位典藏為主。
六、預期成果
  「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所產生的效益,首先是文化資產的保存。透過數位化工作,使文化資產能夠長久保存與傳承,可以維繫世代的歷史記憶並促進群體的文化認同感。另外,透過網際網路,傳播優質的文化與知識,可以提供學者專家研究與再創新的題材,以及提供社會大眾豐富其日漸貧乏的精神生活。不只讓關懷文化讓文化傳承的觀念得到社會大眾全面的迴響,並進一步提升國際文化層面的地位與形象。除了提昇我國網路世紀文化內涵建置的基礎外,也拓展數位典藏的加值應用,作為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的基礎。
(撰寫者:主持人 張駿逸)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人類學

典藏成果共 523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