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虛擬的觸感」DigiToes 數位之手講座

Tags: , , , , 發表: 2010-06-14, 點閱: 4,356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因人類的發明創新讓科技躍進,使資訊能夠更快速地流通,被人類使用更再利用。然而人類是否被自己編入資訊化的虛擬世界,失去自主的能力?建構在「數位」之下的「觸感」,人性與科技,是誰操弄著誰?

 

「DigiToes數位之手講座」源於數位虛擬之趨勢,以人類知性為依歸,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辦理。將數位典藏成果推廣大眾及服務社會為目的,藉各式社會、人文、科學議題相關講座,經過不同角度切入及探討,同時結合數位典藏成果資源使用。在數位化資料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中,能夠彼此觸動與成長。

 

7月8日(四) 「DigiToes數位之手講座」,邀請前龐畢度中心文化發展部門主任、策展人現任羅浮學院比較視覺藝術史課群電影史及策展人多明尼柯.巴依尼(Dominique PAINI)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戴麗娟教授,同時也是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內容公開徵選子計畫主持人及與談台法藝術家共六位,欲從數位出發,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討論數位化的「觸感」如何可能?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林志明教授為主持人為大家穿針引線,試圖從數位化檔案、藝術創作當中,找到「觸感」。

 

具有創作能量的藝術家們是如何透過數位創作,注入生命的精神歷程,讓藝術在「機械」與「人」交互相見 – 有所「觸感」。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是如何在文物和檔案之下,開展另一種敘事的角度。因為數位化,庫藏的珍寶得以見光,首先啟動的第一線數位化人員的感受,透過一連串的訊號符碼,傳送帶著「觸感」的檔案、文物、知識….人性滲透科技的時代:數位化的,觸感的溫度如何可能?

 

同時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由多明尼柯.巴依尼(Dominique PAINI)在策畫:數位之手-繪畫》素描》拍攝》數位操作之展覽。展出藝術家所共同關注的是「過程」,不僅是素描與繪畫成形中關於畫面的空間問題,同時大部分展出藝術家也都具有「敘述」的興趣及傾向,由自身出發講述作者與其造型藝術本身。企圖呈現繪畫及攝錄兩者共同構成當代創作的一致型及多重性,並提出「當代素描disegno:繪畫及攝錄」概念。

 

 

時間

2010年07月08日(四)晚上7:00 . 9:00
 

 

地點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免費報名

Tel 02-27883799 # 1475 http://teldap.tw/

 

主辦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 計畫辦公室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協辦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國立台灣美術館

 

新聞聯絡人

吳靜雨  

02-27883799#1472;simone@iis.sinica.edu.tw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