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維管束植物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 , , , , 發表: 2007-01-07, 點閱: 17,027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維管束植物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撰寫者:本分項計畫助理 梁美珍
E-MAIL: laecoh@gate.sinica.edu.tw
TEL:02-27829555#811

      台灣擁有極為豐富的植物類典藏品,而植物的調查工作至今可考者,最早可追溯至1854 年英人Robert Fortune 的採集記錄;例如其在淡水所採的蓪草(Tetrapanax papyriferus)標本即為該種之模式標本1。台灣的植物調查史已歷一百多年,經歷了幾個調查時期,可說是台灣各類生物資源調查中起步最早者。其中又以日據時期(1895-1945)所做的調查工作最盛,但早期的標本大部分均送日、歐、美各國蒐藏。由金平亮三接掌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期間(1917-1930),台灣植物的研究中心才逐漸轉移至台北。

       1928 年4 月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植物調查工作轉交由工藤祐舜主持的植物分類生態學室繼續進行,同時建立了臘葉標本館(即今台灣大學植物系標本館),進行全面大量採集與研究。光復之後,初期乃因經濟蕭條,學術界曾經青黃不接,爾後所幸研究學者仍致力於研究工作,此時亦培養出大批的中生代植物分類學者,有計畫地著手調查工作,具體的研究成果漸漸呈現。以上簡略說明台灣植物調查史的背景,前人的努力與貢獻,讓台灣豐富的植物資源紀錄一一化為一本本珍貴的台灣植物文獻;植物標本的製作與蒐藏亦對台灣植物史保留了最好的珍藏資源。研究的工作不斷進行著,珍貴的植物標本日積月累,龐大的典藏數量,是前人的心血,也是後人從事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源。

 

        然而近年來由於台灣人口成長,對自然環境的超限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相對也遭受到極大的破壞,許多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的危機。一方面為了研究之用,植物標本被多次取用檢視在所難免,以至於本質脆弱的標本經反覆使用終將耗損;規劃適當的蒐藏環境亦是重要的一環,在可能的永久蒐藏空間裡,適逢現代資訊與科技的發達,未來全球數位化的趨勢,建構虛擬網路空間作為永久蒐藏之用不再是夢想。為有效掌握植物資源之類別、特性、分佈地點、數量,以作為保育經營及永續利用之依據,典藏標本資料之數位化,乃是達成上述目標之必經且為目前最有效之途徑。期望能將重要的文化資產及典藏品數位化以永久保存,建立一套詳細完整的資料庫,並以數位傳送的方式提供廣泛而深遠的利用,達到國家資源整合,知識普及,促進學術交流,以提升我國在此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加速與國際接軌。

 

       當前的數位化工作的研究、推廣及永續利用,儼然成為國家首要課題。政府單位有感數位典藏之必要性,於91年1月1日成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此計畫的首要目標即是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資料庫,進而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式物件之數位化流__台灣擁有極為豐富的植物類典藏品,而植物的調查工作至今可考者,最早可追溯至1854 年英人Robert Fortune 的採集記錄;例如其在淡水所採的蓪(Tetrapanax papyriferus)標本即為該種之模式標本1。台灣的植物調查史已歷一百多年,經歷了幾個調查時期,可說是台灣各類生物資源調查中起步最早者。其中又以日據時期(1895-1945)所做的調查工作最盛,但早期的標本大部分均送日、歐、美各國蒐藏。由金平亮三接掌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期間(1917-1930),台灣植物的研究中心才逐漸轉移至台北。1928 年4 月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植物調查工作轉交由工藤祐舜主持的植物分類生態學室繼續進行,同時建立了臘葉標本館(即今台灣大學植物系標本館),進行全面大量採集與研究。光復之後,初期乃因經濟蕭條,學術界曾經青黃不接,爾後所幸研究學者仍致力於研究工作,此時亦培養出大批的中生代植物分類學者,有計畫地著手調查工作,具體的研究成果漸漸呈現。以上簡略說明台灣植物調查史的背景,前人的努力與貢獻,讓台灣豐富的植物資源紀錄一一化為一本本珍貴的台灣植物文獻2;植物標本的製作與蒐藏亦對台灣植物史保留了最好的珍藏資源。

 

        研究的工作不斷進行著,珍貴的植物標本日積月累,龐大的典藏數量,是前人的心血,也是後人從事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源。然而近年來由於台灣人口成長,對自然環境的超限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相對也遭受到極大的破壞,許多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的危機。一方面為了研究之用,植物標本被多次取用檢視在所難免,以至於本質脆弱的標本經反覆使用終將耗損;規劃適當的蒐藏環境亦是重要的一環,在可能的永久蒐藏空間裡,適逢現代資訊與科技的發達,未來全球數位化的趨勢,建構虛擬網路空間作為永久蒐藏之用不再是夢想。為有效掌握植物資源之類別、特性、分佈地點、數量,以作為保育經營及永續利用之依據,典藏標本資料之數位化,乃是達成上述目標之必經且為目前最有效之途徑。期望能將重要的文化資產及典藏品數位化以永久保存,建立一套詳細完整的資料庫,並以數位傳送的方式提供廣泛而深遠的利用,達到國家資源整合,知識普及,促進學術交流,以提升我國在此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加速與國際接軌。

 

 

         當前的數位化工作的研究、推廣及永續利用,儼然成為國家首要課題。政府單位有感數位典藏之必要性,於91年1月1日成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此計畫的首要目標即是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資料庫,進而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式物件之數位化流程已趨近完整,而計畫成果亦漸漸顯現。所建置的資料筆數亦大幅度增加,甚至已開放大眾上網查詢資料。有鑒於「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已執行了數年,國內各機構典藏品非常豐富,但數位化的經驗不足,各家做法不一,只能從中摸索,無助於數位典藏計
畫的長期推行。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項下成立了十六個主題,目的在透過主題裡各機構單位針對同性質之物件,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溝通數位化工作程序,擬定相關規範,作為經驗交流的一個平台。但因各典藏單位計畫資源及設備不盡相同,導致數位化工作之差異性甚大,為了整合數位化工作流程並結合各典藏計畫之經驗,擬制訂數位化作業手冊。

 









Download: 維管束植物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維管束植物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1.7 MB, 2,218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