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淺談京劇戲服之美──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典藏戲服簡介

Tags: , , , , 發表: 2008-07-09, 點閱: 11,997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文/京劇文物典藏計畫 黃一峰、程育君、許美惠
 
  京劇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它博採眾長、發展成熟,因此在藝術表現上獨具特色,在臺灣曾一度以「國劇」尊之,足見其在戲曲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此它成為許多地方戲曲借鏡取經的對象,對整體戲曲發展影響不可謂不大。而戲曲服裝到近年雖然迭有改革與創新,但傳統的京劇戲服發展完備,不僅在樣式規制上有自己的一套穿戴邏輯,在服裝的管理上也自成系統。但由於製作戲服費時費工,不僅在剪裁與色調上要符合舞台服飾的美觀效果,還要能符合舞台上的功能要求,而且每套傳統服裝上都得要繡上龍鳳鳥獸等精緻的紋飾,這使得戲服產業快速地被吞噬在工商社會中,恐有失傳之虞。96年度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所進行的「京劇文物數位典藏計畫」中,京劇戲服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就是希望透過新時代的科技,保留下傳統服飾中工藝美學的精髓。
 
「五箱一桌」的管理系統
  「行頭」是指演出使用的道具和服裝,也是戲曲從業人員與服裝管理人員中服裝的統稱,又稱為「戲箱」(原意指裝戲服的鐵箱子,延伸意指戲服統稱),因而發展出「五箱一桌」的管理系統,分別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帽箱」、「旗把箱」與「包頭桌」,各司其職地管理舞台上所使用到的服裝與道具。
  「大衣箱」主要放置屬性為「文」的服飾,上至皇帝、宰相、官員,下至員外、小姐、丫環、販夫走卒等,大衣箱主司蟒服、官衣、褶子、宮裝、披等服飾,從服裝特徵來看,都是屬於寬大樣式。「二衣箱」則放置了屬性偏「武」的服飾,塑造的人物從元帥、將軍到草莽英雄、綠林好漢等等,服裝特徵則是袖口、褲管均為束口型式,以便利其武打所需。「三衣箱」主司各種靴履。「盔帽箱」顧名思義,乃是管理所有角色的盔頭、帽巾等等。而旗把箱則主要管理舞台道具及兵器(行話稱把子)、旗幟之處。包頭桌則特屬於旦角演員(舞台上的女性角色)使用,在京劇中,旦角上台之前必須要戴頭套、梳頭,則均在這個桌上完成,因此稱之為包頭桌。
 
 

京劇戲服的類型化
  京劇戲服在舞台上具有「無時代性約束」、「無民族性約束」及「無區域性的季節約束」等特性。這是由於戲曲服裝主要是為了台上角色服務,而由於歷史悠久、幅地廣闊,搬演的劇目眾多,不太可能依照各朝各代、各時各地的人物來進行服裝的訂作,因此在創造角色造型時,便簡化之,因而發展出以上三點的無拘束性的特色,這也是戲曲舞台上造型類型化的發展原由。基於無時代性約束的特點,相隔千年的漢朝與宋朝皇帝可能有著相似的造型裝扮;基於無民族性約束的特點,北宋楊家將系列故事的敵人遼國與南宋岳飛傳奇劇目中的敵人金朝,均只有相對於中原服飾的番邦造型,都是以相似的樣式與紋飾來建構角色。當敵我對立時,可能會以不同的配件輔助區隔;因此在戲曲舞台上通常只有「敵我」的服飾差異,而沒有「民族」的個別特色。而「無區域性」指稱的乃是服飾並無四季冷熱之分,唯有當特殊場景要展現大雪或酷暑時,便會以大斗篷或小扇子等配件來協助表現。由於在服裝上的「無時代性」、「無民族性」跟「無區域性季節約束」,等於是將角色的裝扮簡略地類型化了,而服飾類型化規範的優點,正是為了減低服裝管理的繁重工作,以更合乎實際的治裝經濟效益,並表現出戲曲服裝包容虛擬的藝術特質。
 
京劇戲服上身分背景的顯示
  傳統戲曲服裝基本形式上是以明代服飾為基礎,在此之前宋金時期的雜劇演出,所穿著的服裝即是當時的生活服裝,為了使演出的效果即視覺美觀,而稍有與一般生活常服所區隔。「寧可穿破,不可穿錯」是在舞台上穿戴所依循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就是說,在類型化的規範之下,穿戴要能夠符合角色人物的身分及戲的要求。那麼,人物的身分是由服飾的哪些角度來表現呢?
 
(一)文武有別

圖一:蟒袍為大官的禮服,圖為白色蟒袍,多為正直的老臣所穿著,例如《秦香蓮》中的王丞相。
 

  前文略提到,大衣箱放置偏「文」、二衣箱放置偏「武」的服飾,在戲曲舞台上,由於身段動作是表演中相當重要的層面,因此服飾的文武區隔、是否能夠讓演員順利地透過服裝方便表演,遂成為首要的考量。「蟒」與「官衣」就是屬於正式場合中所穿的大禮服。「蟒」是所有服飾中官階最高、地位最尊貴的服飾,只有帝王、王公大臣能夠穿著,其位階順序則以顏色來區隔,唯有皇帝與皇族的人才能夠穿著「黃蟒」,也是唯一可以繡上五爪金龍的服飾(其餘的蟒袍都只能繡四爪)。而其他的如巡按、宰相、大將軍等等,在金殿或公堂等正式場合,也都須著蟒袍。而「官衣」則是給官階次於穿蟒袍的中等官員所穿,胸前綴有方形的「補塊」,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而蟒袍與官衣腰間均掛玉帶。

  而「箭衣」與「靠」則是屬於武人的服裝;相較於文人服飾的寬大、帶水袖,這類的武人服飾則均為束口窄袖、不帶水袖,方便武打的身段動作。「箭衣」是根據清朝服飾所設計的戲服,大多於騎射時所穿;而「靠」則是作戰時所穿的鎧甲,背後紮有四面靠旗,重達四、五公斤,是「最有分量」的戲服,跟蟒袍一樣,也是用顏色來區隔其身分高低。
 
 
(二)男女、貧富有別
  除了「蟒」、「官衣」以外,還有一些非正式場合使用的常禮服,例如「披」,是官員們的家居服,披分男女披,樣式是對襟帶水袖,男披到腳、女披過膝;而一般百姓的常禮服則稱為「褶子」(音「學子」),是京劇戲服中顏色最多、用途最廣的服飾,幾乎從帝王到小老百姓都可以穿著褶子,分有「花褶子」與「素褶子」兩種,花褶子繡有圖案、花樣,表示家境比較富裕,而素褶子則表示家境較貧寒的人物,例如萬里尋夫的秦香蓮,就是穿著素褶子。

圖二:為黑色開氅,是武將的家居服飾,拉開襟氅顯得帥氣十足。

  而武將的家常禮服則屬於「開氅」,開氅也是帶有水袖的服飾,除了武將之外,江湖人士、山寇也會穿著開氅,並且名符其實地將衣服敞開,帥氣十足。一般老百姓若要勞動,也會穿著束口衣袖的服飾,例如褲襖、茶衣等,這些服裝的樣式則來自民間,較為寫實。

 
(三)顏色的功能
  京劇服飾的色彩,在早期只有「黃、紅、白、黑、綠」等顏色,後來由於劇目增加、人物繁多,顏色不敷使用,因此又增加了「紫、粉、藍、古銅、淡青」等五種顏色,因為前面五種顏色多用於正式場合、大官大將,而後面五色則較常出現在居家服飾與平民百姓身上,因此以「上五色」和「下五色」來區隔分別;當然隨著劇目累積與戲曲的創新,服飾顏色也越來越多元,超越了這十個基本色調的規範,只是在傳統的正式服裝,仍是以上五色來象徵其身分的代表。蟒袍是最嚴格以顏色規範身分的代表,黃色蟒袍唯有皇帝與皇族可以穿著,「紅蟒」則為八府巡按上下的官員才能穿著,例如六國封相的蘇秦、三堂會審的八府巡按王金龍都是穿著紅色蟒袍的。而白色蟒袍則用以表現年老和藹的老臣,或藉以象徵公正廉明的形象,例如秦香蓮中的王丞相即穿著白色蟒袍。黑蟒恰為白蟒的對比,或為勇猛、粗獷的武將(例如張飛),或者用於善使心機的人物。綠色蟒袍一般則用於個性急躁的人物,但較特殊的而值得一提的是「老爺」關羽也穿著綠色蟒,但是其紋飾圖樣及盔頭搭配均獨樹一格。
  在披與褶子的使用時,顏色通常用於年齡或場合的區隔,例如年輕人多穿粉色或紅色,中、老年人多穿藍、黑、紫等深色調的;而紅色褶子則用於年輕的新婚人物、儐相等等。而「靠」跟蟒相似,也是依照顏色來區隔身分高低,不過正派人物多穿上五色,反派人物則多著下五色,用以區隔爭戰的對立立場了。
 
(四)紋飾的代表性

  戲曲服裝上的紋飾圖樣,大多被賦予了一定的象徵意義,它也屬於一種藝術創作,它必須要根據劇情及人物所需去組合。京劇戲服的服裝中是以「龍」和「鳳」 紋飾為主體紋樣,另外也有花卉蝴蝶、禽鳥走獸等紋飾,用在不同的人物服飾上。例如龍鳳的紋飾,乃是沿用自各代的服飾傳統,只有在帝王或者大官等統治者等相關人物才能使用,蟒袍上雖然均繡龍紋,然而古代唯有帝王能繡五爪龍,臣官們蟒袍上的龍紋都只能繡四爪,用以區隔,不過在延用到戲服上,就不那麼嚴格區分了,以龍紋圖樣來作為主要的樣式,四爪或五爪反倒不那麼嚴格要求。而官衣上「補子」紋飾也是延用古代官服的規制,文繡飛禽、武繡走獸。文官一品到九品的補子中,禽鳥的種類分別為:一品繡仙鶴紋、二品錦雞紋、三品孔雀紋、四品雲雁紋、五品白鷴紋、六品鷺鷥紋、七品雞鶒紋、八品黃鸝紋、九品鵪鶉紋;而武官一品到九品的走獸則為:一品麒麟 紋、二品獅子紋、三品虎紋、四品豹紋、五品熊紋、六、七品彪紋、八品牛紋、九品海馬紋,這一直沿用到清代的官服均是如此。
 

圖三為紅色官衣的補子,紅色官衣為一品官所穿著,因此補子圖樣為仙鶴紋。

  在一般其他的服飾上所繡有的紋飾,就是以比喻與象徵來傳達一些寓意,例如繡蝙蝠為主體,並在前面加上一個古銅錢幣,就是用以暗喻「福在眼前」;五隻蝙蝠圍成圓形中間加上以壽字為主體的紋樣,則是呈現「五福捧壽」的含意;另外也有以花瓶、笙與三戟組成的紋樣,稱作「平升三級」,十分有趣。另外,在皇帝的蟒袍上,除了繡上五條金龍外,在下端繡有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波濤起伏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有山石、寶物,稱為「江涯海水」,它除了表示連綿起伏不斷的吉祥含意外,還隱喻著「一統江山」和「萬世昇平」的寓意。細細觀察,紋飾的樣式符號充滿了傳統的人文內涵,除了工藝美學外,也傳達出豐富的文化底蘊。
 
 
  戲曲服裝雖然只是使用於舞台上的服飾,但它乃是取材自歷史服飾並隨著時間而累積演變至今,每經歷一個不同的時代,它獨特的審美眼光,就會在戲服身上留下一些不同的痕跡,歷時歷代在民間藝術家手中製成的戲服,可以說累積了文化的脈絡,成為一部社會美學的歷史縮影。發展至今日,它不僅只是一門工藝,也儼然成為一門獨家藝術,老師傅們沒有精密的測量儀器與機器代工,憑藉著創意與經驗,創造出一套一套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的戲服,並融入中華文化的圖騰與符號,構思出一幅幅深具美術質感的紋飾圖樣,僅依靠口傳心授,便將技藝代代傳承。可惜的是今日工商步調甚快的的臺灣,竟然已經幾乎找不到製作傳統戲服的行家。文物的數位典藏,乃是透過高科技的數位技術,將最真實的文物樣貌保存下來,希望透過數位典藏與網站的建置,將京劇戲服之美傳達推廣,讓後人能夠透過研究,在製作新時代的戲服時,能夠站在前人所積累的藝術層次上更上層樓,而無須重新摸索,讓戲服藝術得以更有累積性與開創性。
 
 
資料出處:
1.      喩國雄,2005年,《戲曲服裝美學與功能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      鍾傳幸,1990年,《國劇之旅》,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照片提供:
96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提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數位博物館:京劇文物典藏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計畫主持人:黃一峰
共同主持人:程育君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1 votes, average: 4 out of 5)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