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知識網工作坊 ─ 未來網路內容形式與知識網建構一、活動宗旨
Web2.0樹立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網路服務里程碑,在此基礎上,語意網路(Semantic Web)的發展讓電腦透過語意自動推理查詢,彙整出最適於使用者需求的服務。另一方面,以符合人類直覺與經驗為目標的多樣性網際網路應用服務 (R.I.A. ,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利用向量式動畫、多媒體並結合資料庫,開發出新一代的網路體驗。新技術的應用、使用者經驗的提升,使得現有的網路服務內容形式 開始了新的變革,這樣的變革也影響了以資訊提供為目的的知識網建構。
隨著需求的多樣化及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網的建置也不斷地有新的思考注入。據此,「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舉辦知識網工作坊,邀集新技術領域中的業 者及專家,向計畫內成員介紹展示未來知識網在應用、技術、服務及內容架構上的可能樣貌。同時亦邀請聯合目錄及在知識網建置上極具成效的計畫單位,一同分享 實務經驗,並作交流討論,藉此獲致協同合作或創新整合之契機。 二、時間:97年9月 24 日(星期三)09:00~16:00 三、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館B1會議室
|
跟世界接軌的方式:「台灣白話字」台灣教會公報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計畫(1885~1969) / 陳威志2008.8
圖一:台灣教會公報創刊號首頁 圖二:台灣第一台印刷機
白話字(Peh-oe-ji,POJ)原為一種以拉丁字母拼寫的閩南語正字法,是19世紀時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於福建廈門創設並推行的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教會白話字」或「教會羅馬字」(Church Romanization)。台灣因基督教傳入,而將白話字的書寫方式帶進台灣。 「白話字」之稱,乃為區別三種不同的漢語書寫方式,第一種是文言的漢詩、漢文等傳統的書寫方式,過去稱為「孔子字」;第二種則為中國北京話的白話文書寫方式,稱「唐人字」;第三種則是閩南人日常使用的白話,因這種語文既非高深的漢文,也非母語以外的官話,而是日常口語的書寫,故稱「白話字」。 「白話字」傳入台灣後延伸至客家及諸原住民族的語文書寫。由於書寫系統的歷史悠久且普遍被使用,已被通稱為「台灣羅馬字」。 (摘自「台灣白話字文獻館」http://140.122.80.250/pojbh/script/project-1.htm)
舊傳統新創意—由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淺談傳統文化產業與數位典藏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王雅萍
你曾去廟宇拜拜過嗎?你手中所持的香柱又是怎麼製作的?為什麼有的香柱燃燒的味道散發出濃濃的木頭香,現在的香卻還有黑心貨的出現?台灣的製香產業在台灣大環境裡所佔有的地位為何?諸如此類的傳統文化相關產業又意味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未來又有何發展?這些傳統文化產業又能與數位典藏做怎樣的連結? 一、台灣目前傳統文化相關產業狀況
六、七0年代以來台灣以製造業及技術發展等產業造就台灣經濟的大幅成長,隨著全球化的經濟型態轉變,台灣亦面臨勞力、土地等成本相對提高的問題。尤其是多項產業漸漸移往大陸,城鄉產業結構趨變,不少傳統民間產業更是大受衝擊。不僅是產業結構的改變,消費型態也不同以往,這些在全球化經濟趨勢的影響下,更促使產業邁向轉型的關鍵。
近幾年來政府大力推行「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試圖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產業與產業轉型加值,形成另一種符號消費的「文化產業」。(暫且不論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之狹義差異)文化產業是運用文化特色的產業,將生活文化、生產文化加以發揮運用的產業。不管是客家地方文化、原住民生活文化甚至民間信仰文化等等,都能將其文化、藝術本身及其產品作為產業來加以發展,不僅是擴展這些富文化特色的產業,更賦予文化深層的意涵。
《本草綱目》的彩色圖解-《本草圖譜》林業試驗所/莊正暉、陸聲山、林朝欽、邱振財
「本草」是中國傳統藥物學的特稱,「本草學」則是探討中國古代藥學的一門科學,其內容含括花草果木、鳥獸蟲魚、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礦物的知識,既是一們藥物學,也是一門博物學。
本草學在中國的形成淵遠流長,漢代《神農本草經》內含的藥用植物有239種,加上動物65種與礦物43種,總計347種,形成中國本草學發展的基礎,而其後各時代的《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證類本草》、《大觀本草》、《政和本草》等皆是以《神農本草經》為源頭的分支眾流,並於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完成眾流匯聚、奔騰入海的壯舉 。
《本草綱目》的出版,把中國本草學「析族區類、振綱分目」,其詳考精訂的記載1896種植物,加上其後增補部分,共有2600多種,不但集大成的總結16世紀前中國藥物學的研究,並被譯成多國語文而廣傳於世。鄰國日本在《本草綱目》傳入後,對其本草研究產生極大的影響,以致爾後相關的本草著作亦陸續引入,其中17世紀末傳入之《救荒本草》更是影響深遠,日本本草學家除詳加考訂及研究外,更出版許多類似的著作,如佐佐木樸庵的《救荒植物數十種》、《救荒略》、館饑的《荒年食糧志》等。植物學家岩崎常正見《救荒本草》在日本翻刻後,更詳加研究,他不但親自至山野考察採集,花數年栽培植物千餘種,並根據實物把每種植物的形狀描繪下來,編輯成書。因此,他修訂了以往本草學家一直未明的一些問題,寫成了研究《救荒本草》的著作——《救荒本草通解》,並在此基礎上努力不懈,最終完成了當時植物學上最有價值、彩色圖說近2000種植物,亦為日本最早的植物圖鑑──《本草圖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