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蟠螭紋簠

數位化物件蟠螭紋簠
藏品後設資料
欄位 內容
標題
Title
蟠螭紋簠 
著作者
Creator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銅器與金屬器 
描述
Description
器形:簠
功能:食器
技法:塊範法
紋飾:蟠虺紋
說明與詮釋:此簠,長方形圈足,四面中間有凹槽,折壁,即器、蓋相交處各有一段折成直壁,直壁長度不及腹深的一半,器蓋短邊各對生兩獸頭半環耳,蓋口四周有小獸鈕,可和器身扣合。全器佈滿蟠虺紋。 簠作為器名見於先秦典籍。簠、簋、盨用途相近,亦為盛飯食之器,唯簋、盨用以盛黍稷,而簠可以專盛稻梁。宋以來將青銅器中一種長方形,斗狀、器蓋同形的器物定為簠,但此種器物於器銘自名中皆不稱簠,所以此器物的定論,仍有許多學者仍存有異議,但此說已沿用許久,在其它說法未證實之前,仍稱上述器形為簠。 簠之形制特徵是大口,長方形斗狀,器蓋同形,可互相扣合,蓋口四周多有小獸紐下垂,加於器上可保持穩定。蓋、器兩短邊均有半環耳或環耳。流行於西周晚期至戰國時期。 郭寶鈞曾分析簠由斜壁變化為折壁的原因:「簠的前身,仿竹編的筐為之。…竹編的器,器腹原不深,鑄銅效之,故簠的初制都無直壁,腹不深。…到新鄭期…蓋器口部皆加鑄一段直壁,容量顯然加大。…這一式沿用甚久,一直到戰國末葉無大變。」 參考資料:朱鳳翰,《古代中國青銅器》。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
 
出版者
Publisher
 
貢獻者
Contributor
 
日期
Date
春秋晚期 
類型
Type
銅器 
格式
Format
長:33.5 寬:22.5 高:18.5 
識別
Identifier
 
來源
Source
語言
Language
 
關聯
Relation
 
範圍
Coverage
中文 
權限
Rights
國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