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題名:楓香
染料名稱:楓香
學名:LiquidambarformaosanaHance
別名:楓仔、香楓、楓樹、楓木、靈楓、路路通
欄位 | 內容 |
---|---|
標題 Title |
主要題名:楓香 染料名稱:楓香 學名:LiquidambarformaosanaHance 別名:楓仔、香楓、楓樹、楓木、靈楓、路路通 |
著作者 Creator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屬名:金縷梅科楓香屬 |
描述 Description |
生長季節:春、夏、秋、冬 用途:庭園樹、行道樹、建材、傢俱材、提取樹蠟、葉果根及樹皮可入藥、木材為最佳香菇培養材 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植物生態:楓香落葉性大喬木,樹冠擴展,株高可達30公尺以上,樹幹通直,樹皮灰褐,幼時平滑,老則粗糙而呈縱向深溝裂,小枝有柔毛。葉互生,集生於枝端,掌狀三裂,幼樹之葉常為五裂,紙質,裂片細鋸齒,兩面平滑無毛,長8-10公分,寬10-12公分,秋後轉紅,冬則脫落而剩枝椏。初春又長新葉,同時一併開花,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密集的圓錐花序,雌花為多數集合而呈球形,皆與小鱗片混生而受其保護。小蒴果相互聚合呈球狀,直徑2至2.5公分,熟後頂端開裂,每一蒴果只有1至2粒完全種子,其餘為不完全種子,完全種子橢圓形,有翅可協助風飄飛行散播。 相關歷史記載:中國先民自古即和楓樹產生密切的關係,王瓘《軒轅本巒》云:「黃帝剎蚩尤於黎山之上,擲其械於大荒之中,化為楓木之林。」此事看來雖不離神話傳說。但至少它說明楓木和古人互動久遠的事實。筆者曾在中國西南苗族地區考察民間工藝,知道苗族人尊蚩尤為始祖,同時視楓樹為神樹,黔東南苗族古歌傳唱的人類祖先蝴蝶媽媽,正是從楓樹心出來的,楓樹因而成為苗人祖先的化身。故至今很多苗族村寨仍以大楓樹為「風水樹」,風水樹立於村寨口,成為村寨的地標與象徵。即使漢民族,對楓樹也有很獨特的感情,從騷人墨客留下的詩詞之中,我們就可以領略到先民對楓所投射的情愫是多麼的深刻。白居易《琵琶行》開頭即為「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張繼在《楓橋夜泊》的破題又是「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杜甫《夢李白》有「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山黑」之句,古人以楓入詩詞的地方,正是我們所熟知的情境,故能產生共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楓樹枝弱善搖,故字從風,俗呼香楓,金光明經謂其香為須薩折羅婆香。……頌曰:今南方及關陝甚多,樹甚高大,似白楊,葉圓而作歧,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乃連著實,……說文解字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漢宮殿多種之,至霜後葉丹可愛,故稱楓宸。……時珍曰:楓木枝幹修聳,大者連數圍,其木甚堅,有赤有白,白者細膩,其實成毬,有柔刺。……」,他除對香植物有深入的描寫,同時記載醫藥上的功用,但也沒有提過和染色相關之事。 註腳:我們會拿楓香枝葉染色,因上也是一個偶然,不過這個偶然也產生了一個美麗的意外。新店市的中華路是一條漂亮的老街,它之所以漂亮,主要是因道路兩旁種了整排的楓香。三年前的某天下午,我們的朋友打電話要我們去撿楓葉,我們去後才看到清潔隊員正在為路樹修枝,枝葉堆了一地,我跟他們要了一捆回去,第二天就染出了很美的色彩。這事給我啟示很大,我常想:什麼是真正的廢物呢?所謂的廢物大概就是人們不知怎樣運用的東西,如果有足夠的知識,廢物往往是很棒的資源呢!我想很多老師和家長應該把這樣的觀念傳達給學生才好,讓他們不要看輕身邊的任可東西。楓香的染色過程如下:1.將採集的枝葉用刀具切成細段,加入適最清水後升火煎煮以萃取色素,萃取時間約為水沸後二十分至半小時,共萃取二回。2.將兩回萃取後的染液經細網過濾,然後調和在一起作為染浴使用。3.被染物先浸泡清水,擰乾、打鬆後投入染浴中染色,煮染的時?約為染液煮沸後半小時。4.取出被子物,擰乾後進行媒染半小時。5.經媒染後的被染物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時。6.煮染後,被染物取出水洗、晾乾而成。7.注意事項:a.楓香枝葉的採集以夏、秋之?為原則,葉子還黃嫩時,色素可能不多。B.以掉落的紅葉或枯葉也可用來染色。8.無媒染和鋁、?媒染皆呈略帶肉色的淺褐色,石灰媒染呈中明的黃褐色,銅媒染呈低明度的黃褐色,而鐵媒染則呈味的深灰,絲質的呈色較明亮,而棉質呈色較深濃。 |
出版者 Publisher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日期 Date |
|
類型 Type |
|
格式 Format |
|
識別 Identifier |
Art_workID:cca100067-ac-9570127198_0120-0001 |
來源 Source |
|
語言 Language |
|
關聯 Relation |
|
範圍 Coverage |
本地分佈:台灣金境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山區、平野,尤以中部埔里附近最多
南投縣,台中縣市,彰化縣,雲林縣 世界分佈:中國華中華南、海南島、越南、韓國南部。 |
權限 Rights |
典藏國家:中華民國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本數位作品授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存檔及網際網路永久非商業性使用。 原件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典藏,本數位作品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