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題名:安石榴
染料名稱:安石榴
學名:PunicagranatumLinn.
別名:石榴、樹榴、謝榴、紅石榴
欄位 | 內容 |
---|---|
標題 Title |
主要題名:安石榴 染料名稱:安石榴 學名:PunicagranatumLinn. 別名:石榴、樹榴、謝榴、紅石榴 |
著作者 Creator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屬名:安石榴科石榴屬 |
描述 Description |
生長季節:春、夏、秋、冬 用途:盆景、庭園樹、果實可食、果皮可入藥及當染料 染料使用部位:果皮、枝葉、樹皮 植物生態:安石榴為多年生落葉性小喬木或灌木,小枝方形,先端蕀刺狀,帶紅色。葉對生或簇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全緣具短柄,光滑無毛。花著生於枝端或葉腋,花梗短,花徑約3公分,鮮紅,裂片6枚,肉質厚。果實大,接近球形,成熟時為黃色或紅色,也有紅帶紫者,果皮為革質,表面光滑,果頂萼片宿存。種子多數,帶稜角,外附肉質外種皮,淡紅色或白色,晶瑩剔透,甜中帶酸,味道鮮美。 相關歷史記載: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安石榴的來源、品種及栽培法有三百多字的記載,如「陸機曰:張鶱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塗林安石榴也。廣志曰:安石榴有甜酸二等。鄴中記云: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盂碗,其味不酸……有苦榴……有甘石榴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斬令長一尺半,……其拘中亦安骨石,其斸根栽者亦圓布之,安骨石於其中也。」根據他的說法,安石榴來自西域,而名稱的來由乃因種植時,必安置骨石於根上的緣故。石榴傳入中土之後廣受歡迎,唐代李商隱有「苜蓿榴花遍近郊」之句,可見當時石榴已被普遍栽植。宋代王安石有「萬綠叢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的佳句,不但讓人見識到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同時也點畫出深刻的色彩對比美學。明代李時珍集各家說,在《本草鋼目》中有更深入的解說「時珍曰:榴五月開花,有紅、黃、白三色,單葉者結實,千葉者不結實,或結亦無子也,實有酸、甜、苦三種……案事類合壁云:榴大如盃,赤色有黑斑點,皮中如蜂窠(巢),有黃膜隔之子,形如人齒,淡紅色,亦有白如雪者。潘岳賦云: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禦飢療渴,解醒止醉。」劉基在《多能鄙事》的「染皂巾紗法」裡即已記載使用皂斗子及酸石榴皮煮染的方法。杜燕孫先生在《國產植物染料染色法》一書中說到重要的單寧植物時,即列有石榴皮。日人山崎青樹氏在《草木染染料植物圖鑑》中也引文獻對石榴作許多說明,他說「樹皮、根皮、落花、果皮、葉等皆可利用染色。」顯然,石榴用於染色已有相當長的歷史。 註腳:石榴是台灣常見的庭園植物,也是花市中很常見的觀賞性盆栽,雖然常見,但多數都以園藝栽培的小本種為主,用於生產石榴水果的並不太多,所以想以石榴枝葉、花朵、樹皮來染色並不容易。因此,若想作石榴染色,就應該到中藥行購買中藥用的乾燥石榴皮才較方便,其具體染法如下:1.將中藥行購買回來的石榴皮用石臼搗碎,加入適量清水,於不鏽鋼鍋中煎煮萃取色素,萃取時間為水沸後半小時,可萃取三至四回。2.萃取後的染液經細網過濾後,調和在一起作染浴。3.被染物先浸透清水,擰乾、打鬆後投入染浴中升溫染色,升溫的速度不宜過快,煮染的時間約為染液煮沸後半小時。4.取出被染物,擰乾後進行媒染半小時。5.經媒染後的被染物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時。6.煮染之後,被染物不要存放在染鍋中待冷,直接取出水洗、晾乾而成。7.注意事項:石榴皮為含單寧之染料,染色時常因局部氧化而產生染斑,故染時應不停攪拌,以免產生染色不勻的現象。8.石榴皮的染色,在棉布與絲布的呈色上相當一致,只有棉布的鐵媒染顏色較深,呈暗褐色。其他無媒染和鋁、錫、石媒染皆呈土黃色,銅媒染呈黃茶色,而絲布三鐵媒染呈黃褐色。如欲染成較深的黑色,可以將石榴的鐵嫂染布套染藍靛,則色彩必快速的轉為暗黑。 |
出版者 Publisher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日期 Date |
|
類型 Type |
|
格式 Format |
|
識別 Identifier |
Art_workID:cca100067-ac-9570127198_0293-0001 |
來源 Source |
|
語言 Language |
|
關聯 Relation |
|
範圍 Coverage |
本地分佈:台灣各地零星栽培
台北縣市,宜蘭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市,屏東縣 世界分佈:地中海沿岸原產、喜馬拉雅附近、非洲索科多島、中國 |
權限 Rights |
典藏國家:中華民國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本數位作品授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存檔及網際網路永久非商業性使用。 原件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典藏,本數位作品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