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祀三公山碑拓本
欄位 | 內容 |
---|---|
標題 Title |
漢祀三公山碑拓本 |
著作者 Creator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拓本 |
描述 Description |
銘刻內容:元初四年,常山相隴西馮君到官,承饑衰之後,□惟三公御語山,三條別神,迥在領西。吏民禱祀,興雲膚寸,偏雨四維。遭離羌寇,蝗旱鬲併,民流道荒,醮祀希罕□奠不行,由是之來,和氣不臻,乃求道要,本視其原,以三公德廣,其神猶靈。處幽道艱,存之者難。卜擇吉□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以寧其神。神熹其位,甘雨屢降,報如景響,國界大豐,穀升三錢,民無疾苦,永保其年。長史魯國顏□(水巴)、五官掾閻祐、戶曹史紀受、將作掾王策,元氏令茅?、丞吳音、遷掾郭洪、戶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紀焉。 說明與詮釋: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亦稱《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刻石年月殘,清翁方綱考為東漢元初四年(117)立,石在河北元氏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4)於河北元氏縣為知縣王治岐訪得,今在河北元氏縣西北三十里封龍山下。碑高二二八公分,寬九六公分,文凡十行,行字數不等。書法篆隸相間,與《開母》、《少室》兩闕銘有相似之處,而此碑帶有隸、草筆意,減篆之縈折為隸之徑直。文乃記述常山相馮君祭祀三公山「甘雨屢得」、「民無疾苦」。文起首有「□初四年」,當是元初四年。《後漢書.郡國志》有常山國,治元氏縣。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評云:「此刻雖是篆書,乃是由篆入隸之漸,減篆之縈折為隸之逕直。」清楊守敬《平碑記》:「非篆非隸,兼二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鄭完白隸書多從此出。」(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8秦漢刻石二,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頁475。)(雄獅版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1989,頁347。) 裝潢式樣:立軸 |
出版者 Publisher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日期 Date |
東漢 |
類型 Type |
原拓 |
格式 Format |
原拓 縱長 148.4 橫長 79.5 |
識別 Identifier |
登錄號 10647 |
來源 Source |
|
語言 Language |
|
關聯 Relation |
|
範圍 Coverage |
發掘/出土地:河北元氏縣 |
權限 Rights |
國立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