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拓本

欄位 | 內容 |
---|---|
標題 Title |
漢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拓本 |
著作者 Creator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拓本 |
描述 Description |
銘刻內容: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余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漢詆焉。後以子午,途路澀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垓鬲尤艱。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余,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殘。橋樑斷絕,子午復循。上則縣峻,屈曲流顛。下則入冥,廎寫輸淵。平阿泉泥,常蔭鮮晏。木石相距,利磨確□,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滯礙弗前。惡蟲弊狩,蛇蛭毒蟃。未秋截霜。稼苗天殘。終年不登,匱餧之患。卑者楚惡,尊者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於時明知故司隸校尉楗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有司儀駁,君遂執爭。百遼咸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和,烝烝艾寧。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楗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勛。其辭曰:君德明明,炳煥彌光。刺過拾遺,歷清八荒。奉魁承杓,綏意衙□。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雅以方。寧靜烝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咸曉地理,知世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恢弘大節.讜而益明。揆往卓今,謀合朝情。□艱即安,有勛有榮。禹鑿龍門,君其繼蹤。上順斗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悅雍。商人咸□,農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億載,世世歎誦。
序曰:明哉仁知,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五官掾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漢□字產伯,書佐西成王戒字文寶主。王府君閔谷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成韓?字顯公,都督掾南鄭魏整字伯玉,後遣趙誦字公梁,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萬世之基。或解高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伯玉即日徙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說明與詮釋:東漢隸書摩崖刻石,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刻於褒斜道(今陝西褒城縣)石門崖壁上。石刻高約261公分,寬約205公分。額題一段高54公分,寬35公分。公元1971年因修建水庫將石刻切割遷至漢中市博物館。此刻額題「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文為漢中太守王升所撰,為司隸校尉楗為楊渙孟文奏請疏通石門通道事所作頌辭。此頌通篇用韻,結字大小不一,隸法瘦勁,雄健舒和,素有隸中草書之稱。文中「命」、「升」等字垂筆特長,為漢隸中罕有。清楊守敬《平碑記》云:「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僊,六朝疏秀一脈皆從此出。」清張祖翼跋此石刻云:「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8秦漢刻石二,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頁482。)(雄獅版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1989,頁348。) |
出版者 Publisher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日期 Date |
東漢 |
類型 Type |
原拓 |
格式 Format |
原拓 縱長 202 橫長 185 |
識別 Identifier |
登錄號 10716 |
來源 Source |
|
語言 Language |
|
關聯 Relation |
|
範圍 Coverage |
發掘/出土地:陝西褒城石門 |
權限 Rights |
國立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