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體石經拓本

欄位 | 內容 |
---|---|
標題 Title |
魏三體石經拓本 |
著作者 Creator |
|
主題與關鍵字 Subject & Keyword |
拓本 |
描述 Description |
銘刻內容:(上缺)免牲猶三望秋七(下缺)/ (上缺)二月衛遷于帝丘(下缺)/ (上缺)丑鄭伯捷卒衛人侵(下缺)/ (上缺)己卯晉侯重耳卒三(下缺)/ (上缺)齊侯使國歸父來聘夏(下缺)/ (上缺)于殽癸巳葬晉文公狄(下缺)/ (上缺)帥師伐邾晉人敗狄于箕(下缺)/ (上缺)公至自齊乙巳公薨于(下缺)/(上缺)人鄭人伐許(下缺)/ (上缺)文公第六(下缺)/(上缺)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下缺)/ (上缺)叔服來會葬夏四月丁(下缺)/ (上缺)來錫公命晉侯伐衛叔(下缺)/ (上缺)公孫敖會晉侯于戚冬(下缺)/ (上缺)君頵公孫敖如齊(下缺)/ (上缺)師戰于彭衙秦師(下缺) 說明與詮釋:內容以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寫就,完成於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8)。故也稱為《正始石經》,是繼東漢熹平(172-177)刻經之後文化事業的又一盛舉,此經三體的書寫者,北魏江式在《論書表》中指認是邯鄲淳,江式說:「陳留邯鄲淳亦與(張揖)同時,博開古藝,特善《倉》、《雅》、許氏字指、八體、六書、精究閑理,有名於揖,以書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於漢碑之西,其文蔚煥,三體復宜。校之《說文》,篆、隸大同,而古字少異。」 由於《石經》又有著正字的用意在,寫得循規蹈矩,整肅穩重,是曹魏時期隸書的代表性作品。其小篆遠秦而近漢。古文則是當時是大夫眼中的先秦文字,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摹寫的古文近似,與出土的先秦銅器銘文大不一樣,可能是先秦時期古文字的某一類型傳寫至三國時期的變異形態。 裝潢式樣:小托 |
出版者 Publisher |
|
貢獻者 Contributor |
|
日期 Date |
三國魏 |
類型 Type |
拓裱 |
格式 Format |
拓裱 縱長 116.6 橫長 63 |
識別 Identifier |
登錄號 9991 |
來源 Source |
|
語言 Language |
|
關聯 Relation |
|
範圍 Coverage |
|
權限 Rights |
國立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