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鱗翅群模式標本及文獻數位典藏計畫介紹
「台灣大鱗翅群模式標本及文獻數位典藏計畫」即是針對學者研究需求,將台灣包含產大鱗翅群昆蟲的模式標本與文獻紀錄進行數位化。
柯智仁、顏聖紘、劉和義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台灣真可說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天堂,三萬五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物種數占了全球近1.5%。可是,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分類學研究—來說,在台灣就不怎麼方便,因為早期在這裡進行研究的博物學者,多半是外國人,研究時採集的模式標本,隨著這些學者回國,最後均存放在國外的標本館。當台灣的學者對於命名存有疑義,需要參考當初命名的模式標本時,便得與國外的標本存放機構進行標本交換,或甚至是親自到國外一趟,以求親自觀察標本的特徵後,能更適切地修訂分類架構,然後其他領域的學者才能再採用分類學者的研究結果,確定研究材料的名字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長久以來,世界上的分類學者均以郵遞來進行標本交換、以旅行來檢閱大量標本,研究者與標本館間也發展出一套互動的辦法,使典藏的標本可以繼續協助分類學研究。然而,這種檢閱標本的方式雖然行之有年,且運行無礙,但在運輸及通訊發達的二十一世紀看來,舟車勞頓耗去時間與精力顯得多餘,而重複地取用標本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耗損及傷害。所以當網際網路成熟,數位攝影蔚為風潮,學者便開始利用電子郵件,請標本館的工作人員拍攝指定物種的標本照片,將其傳回,如果對於檢視照片所能獲得的資訊不滿意,再申請標本交換,或甚至安排拜訪標本館。
於此同時,除了以電子郵件與標本管理者個別溝通外,各大典藏機構同時也開始有系統地積極將藏品以數位影像格式進行複本保存,並利用日漸普及的資料庫網站技術,將藏品向全世界公開,提供與藏品相關描述資料,此舉不止便利研究人員,也讓一般大眾有機會認識這些攸關物種學名如何決定的標本收藏。
「台灣大鱗翅群模式標本及文獻數位典藏計畫」即是針對學者研究需求,將台灣包含產大鱗翅群昆蟲的模式標本與文獻紀錄進行數位化。計畫執行期間,工作人員至全球各大標本館將這些原本採自台灣的昆蟲標本拍攝下來,回國進行整理,之後請專家對標籤上所記載的文字進行判讀及著錄,輸入資料庫;另外再根據嚴謹的文獻考證,釐清模式種類、命名發表文獻、學名狀態、學名異動等資訊間的關係,適當地在資料庫中實作其與標本資料間的關聯性;最後透過網站資料庫的形式對大眾公開。使用者用學名在本網站進行查詢,可以得到記載學名沿革的異名表(圖一),接下來可點選學名呈現與該學名有關的模式標本及標籤資訊(圖二),或點選發表年代顯示文獻條目資料(圖三)。假如對於異名表中的術語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點選該術語連到動物命名法規的說明頁面,了解其意義。
透過這個計畫及其建置之網站,我們希望就台灣此類群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而言,可以減少與國外進行標本交換的時間及成本,促進學界資源共享,最終達到加速大鱗翅群昆蟲系統分類學研究進展的目的。
台灣大鱗翅群模式標本及文獻數位典藏計畫網址:http://digileps.biology.nsysu.edu.tw
圖說:
圖一:異名表頁面
輸入學名進行查詢可以得到相近的查詢結果,從建議的學名中點選其一就會來到如圖所示之異名表頁面,方才所點選的學名會以粗體標示起來。游標指出可點選的連結會有底線顯示。
圖二:模式標本頁面
點選異名表中的學名後可以進入如圖所示之頁面,左欄縮圖點選後可觀看放大版本,右欄則是判讀後的標籤資料。
圖三:異名表中的文獻條目
點選異名表中的發表年代後,下方會顯示該筆文獻的引用資訊。
圖四:
收藏於大英自然史博物館昆蟲學系的台灣蛾類模式標本收藏。 (攝影:吳士緯)
電子報文章(勿由此編輯)|2007-05-17|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