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音樂家之影音典藏-李泰祥大師(藝術與民歌篇)
http://lth.e-lib.nctu.edu.tw/
■計畫主持人:
黃明居
■計畫共同主持人:
柯皓仁
交通大學近年來積極提倡人文關懷與藝術教育,以均衡科技創新與人文藝術的共同發展,希望能夠為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盡一份責任。交大圖書館執行數位典藏計畫多年,將成果建置成「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提供讀者透過網路得以共享此藝術資源(http://folkartist.e-lib.nctu.edu.tw)。2006年因緣際會認識了李泰祥老師及其家人,他們表示願意將李泰祥老師20幾年來的創作作品與其創作過程等相關資料數位化後公開分享給與國內外人士。這對於想深究台灣本土音樂的研究者或教學者,或是學習音樂與音樂創作者,以及僅具備音樂欣賞的閱聽人均是一大福音,因為李泰祥老師的音樂從古典出發,在廣告與流行音樂中多方摸索,經過文化與民族元素的整合,音樂表現是饒富趣味的,可以將流行音樂或民謠交響化,也可以用中國的樂器與精神融入音樂演奏,多元而跨界的創作組合,讓音樂帶來無限的感動,他的成就堪稱台灣本土音樂界的大師。
95年度計畫的第一期主要以民歌為主,由李老師精選民歌初期,最能展現其風行年代特色的二十五首民歌為數位化標的,歌曲有:橄欖樹、一條日光大道、告別與不要告別、雁、晨光、海棠紋身、都市旋律、青夢湖、傳說、答案、你是我所有的回憶、觀音、蒹葭、水天吟、祝福、山之旅、去罷、浮雲歌、歡顏、三月的風、鷺鷥、今年湖畔會很冷、他的眸子、菊嘆。計畫係以李老師所提供的各式樂譜,涵蓋簡譜、人聲演唱樂譜、鋼琴譜、弦樂譜、室內樂譜、交響樂譜、各種分譜等文件掃描為主,並蒐集其相關的影音資料,輔以其所提供的唱片、照片、演出紀錄、創作背景說明,另一方面從完整音樂家生平資料,能有助於作品的了解,計畫同時整理李老師大事年表、作品一覽表、新聞事件、期刊資料,提供一般民眾做音樂賞析、或音樂教育者研究與教學更完整的圖譜。
民歌是人人可傳唱的,反應民間的真實面貌與社會發展的現象,所以民歌涵蓋的元素有地方特色、時代背景與個人風格,七十年代的民歌時代雖已過去,李老師的民歌卻仍在傳唱中,優美的旋律與雋永歌詞意境是歷久彌新的核心,李老師不斷賦予新的詮釋,更是讓民歌活絡的動力充沛,交大數位典藏計畫著眼於文化資產典藏外,更珍惜與感佩李老師在罹患巴金森氏病的情況下,對音樂創作的才華與對音樂創作的理想仍舊努力不懈,期待以科技與藝術的共舞,為本土音樂文化資產提供忠實的紀錄與研究素材。
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