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1-10-07,
點閱數: 6,835 ,
加入收藏櫃
一、工作坊目標
台灣建築隨著歷史發展,展現出各時期各族群不同的特色,為利用網路呈現台灣建築數位典藏內容,「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致力於更新各不同數位化技術。針對不同的物件屬性,需規劃不同的數位化設備與流程,在建築類別裡,所要典藏的除了建築本體,也包含環境空間,由於涵蓋的面積較廣,典藏的視角更廣泛,所運用的數位化技術就更多元。本工作坊透過國科會執行數位典藏之相關實例,邀請執行經驗豐富之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研究專題中心,以「環景攝影」技術運用於建築及地景的數位化流程為例,說明測量與空間數位化的技術,活動以經驗分享與實際執行操作,以共同討論數位化技術運用於建築空間的發展趨勢。
(more…)
分類: 活動快報 |
Tags: 徵稿, 數位典藏, 數位學習, 會議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11-10-06,
點閱數: 4,269 ,
加入收藏櫃
先生/女士,您好!
科博館參與數位典藏計畫已將近十年,在此期間產出豐富研究與學習資源成果,為善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資源,除於網路上完整呈現外,基於博物館之職責與數位典藏應永續經營之理念,開發結合數位典藏成果、本館展覽、科教活動、學校教育之有深度與廣度的新型態虛實整合學習服務模式,建立數位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共構經營互利雙贏之永續經營模式。
為此,科博館規劃「虛實整合教材」、「小學自然與人文學習資源網」、「個人探索與協力式」學習任務、「跨領域知識網」等加值服務。本次活動將前述加值服務作一一介紹,特別在「虛實整合教材」方面,本館此次與國小教師共同合作,共同開發虛實整合教材,以「水中生物」與「岩石礦物」主題作為示範教案,期望融合數位典藏資源、國小課程內容、實體博物館相關服務做三方整合之教材,此次活動中將詳細介紹開發流程、內容與試教成果。
對於教師而言,期望介紹「虛實整合教材」、「小學自然與人文學習資源網」、「個人探索與協力式」學習任務、「跨領域知識網」等加值服務,不僅幫助教師精進課堂教學能力,豐富教學內涵,提高教學品質。對於博物館而言,能夠了解數位典藏成果如何結合現有的實體參觀資源、國小教學課程作教育加值運用做為參考。
希冀藉由此活動促進跨博物館與教育工作者經驗交流及分享,從討論中激盪出優質且實際的建議,使未來發展更具方向,達成數位典藏永續經營的目標。
(more…)
分類: 會議訊息 |
Tags: 數位典藏, 數位學習, 會議
| 回應: 0人
發表日期: 2011-10-05,
點閱數: 4,654 ,
加入收藏櫃
1930年10月27日臺灣中部山區發生震驚全臺的霧社事件。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o)率領鄰近六社的族民,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發動大規模的出草行動,以示對日本政府統治的不滿。日方為平息此次動亂,出動大批軍隊、警察前往鎮壓,並使用機槍、山砲、飛機、毒氣彈等現代武器,歷經四十餘天,事件才告落幕。事件落幕不久後,隨即在1931年4月25日又發生第二次霧社事件,以及1931年10月15、16日,移居川中島的部落餘生者和未參與抗日部落卻涉嫌參與抗日活動者,有不少族民遭日本警察逮捕,一去不回。在事件的過程中,日方有162人喪生;參與起事的部落,人口總數則由1236人降為298人。
霧社事件距今已歷八十一個年頭,相關的人事物雖逐漸凋零,但與之相關的討論卻愈見熱烈。加上近來賽德克‧巴萊電影的上映,更提升全民對霧社事件的關注。本次特展挑選了兩本昭和六年(1931)刊行的日文舊籍:《臺灣霧社事件誌》、《霧社討伐寫真帳》,書中留藏大量的寫真,為當時留下許多歷史見證。
本次展覽主要分為五個部分:賽德克族神話、賽德克族概說、霧社理蕃歷程、霧社事件原因、霧社事件經過。賽德克族神話主要闡述賽德克族生與死的傳說:波索康夫尼和彩虹橋。賽德克族概說則介紹賽德克族的起源、發展與分布。霧社事件的始末則將在霧社理蕃歷程、霧社事件原因、霧社事件經過中介紹。
促成霧社事件發生的因素非常複雜且多元,但日本殖民政策所造成的勞役剝削與文化衝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日本的統治瓦解了賽德克族原本的社會秩序與生活方式,甚至其民族認同也日漸動搖,不少族人對此憂心忡忡。神話是許多民族的根源和核心信仰,故本次特展欲由賽德克族的神話切入,讓讀者對他們的價值觀有一初步的認識。再者,賽德克族本身分為數個語族,並非所有賽德克人都起來反抗,所以應該先掌握賽德克族的基本概況,才能對霧社事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也是特展第二部分所要論及的。有了上述的基礎概念後,最後才闡述霧社事件的經過,並搭配相應的圖片,以讓讀者對此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寫真‧霧社事件 焦點特展】
分類: 活動快訊 |
Tags: 展覽, 數位典藏, 文化, 活動, 特展, 霧社事件
| 回應: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