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西醫肇啟‧文物薪傳-臺大醫療文物數位巡禮特展

發表日期: 2012-08-30, 點閱數: 22,71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西醫肇啟‧文物薪傳-臺大醫療文物數位巡禮特展

 

 

 

 

展覽簡介:

 

本特展係展現「臺灣近代醫療文物數位化計畫」成果,

 

透過臺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日治時期的珍貴醫療文物、

 

照片、舊籍和期刊,略探當時醫學教育、

 

本土疾病診療與研究成果,歡迎前往參觀。

 

 

開展時間:201297日(週五)下午2時正

 

展覽日期:201297日(週五)至1031日(週三)

 

展覽地點:臺大醫圖一樓大門口、二樓醫學人文區

 

展覽地址:臺北市仁愛路一段1

 

展覽網頁:http://ntuml.mc.ntu.edu.tw/events/tmma/index.html

 

連絡資訊:臺大醫學院圖書分館暨臺大醫院圖書室

 

連絡電話022356-2207

 

E-mailmedlib@ntu.edu.tw

 

 

「臺灣人文的普世視野——臺灣的漢學資源及其數位典藏」特展即將登場!

發表日期: 2012-06-07, 點閱數: 4,118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臺灣人文的普世視野——臺灣的漢學資源及其數位典藏」特展即將登場,此次展覽總計超過三十個單位參與,涵蓋七十個以上資料庫與兩百多項展品,集中展示了臺灣典藏之漢學研究資料及其數位化的成果。



在此誠摯邀請您前來觀賞,特別由於這次展示方式異於以往,不再陳列實體的展品,改藉大型的電子看板來呈現典藏數位化的新科技,希望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歡迎您前來觀摩這種讓人耳目一新的電子化展覽。


此次特展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地下室(B1)大廳展出。展覽時程為618日(週一)上午至23日(週六)中午為止,開放時間為上午八點半至晚上六點半。


展覽的開放時間有三天(20日至22日)與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的會期重疊,因此若想避開人潮,建議您在18日(一)、19日(二)前來,可先睹為快。特別是本展覽開幕式訂於619日(週二)上午十點舉行,將邀請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王汎森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本屆國際漢學會議秘書長黃進興院士與副所長暨大會執行秘書林富士先生致詞。歡迎前來參加開幕式,並與本所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同仁互相交流。

焦點特展:【掌中弄巧─布袋戲古今漫談】

發表日期: 2012-01-13, 點閱數: 4,824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布袋戲傳入臺灣已逾百餘年,演出形式歷經多次轉變,不論是戲臺、劇目、戲偶、音樂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變。在戲臺方面,即由肩擔戲臺、彩樓、布景戲臺不斷演變。時至今日,臺灣的布袋戲大多是在攝影棚中拍攝,之後再搭配電腦動畫後製而成,其中尤以霹靂布袋戲蔚為大宗,2011年更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播出15分鐘的3D布袋戲試拍短片(圖一)。在劇目方面,臺灣布袋戲初期以籠底戲為主,後來為因應時代與觀眾需求,陸續推出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等戲碼。今日的劇情更是天馬行空,無奇不有,且有日本動漫化之傾向。戲偶方面,也由傳統八寸(24公分)至一尺(30公分)的戲偶(圖二),不斷加大,現今戲偶已非單手所能舞動(圖三)。音樂方面,從原本後場樂師的現場演奏,逐漸轉變為伴唱帶或唱盤的播放,今日則由專門的音樂公司為劇中角色量身打造專屬配樂。布袋戲經過這百餘年的深耕與在地化,已成為臺灣社會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

 

 

      現代人對於臺灣布袋戲的了解,多是由電視布袋戲而來,而電視布袋戲是傳統布袋戲歷經多次的轉變,才發展出今日之風貌。為了讓讀者瞭解臺灣布袋戲之發展,故此次特展特地挑選「李天祿影音資料與珍貴文物數位典藏計畫」與「臺灣傳統布袋戲珍貴照片及影音資料保存計畫」中的珍貴藏品,期望藉由這些戲偶、服飾、布景、戲臺等文物,引領大家一覽臺灣布袋戲的百年風華。一方面闡明臺灣布袋戲發展的軌跡,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回顧,重新檢視今昔布袋戲之間的因襲關係,以讓觀者對臺灣布袋戲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此次特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布袋戲源起、布袋戲演進、布袋戲角色分類、布袋戲配飾道具。布袋戲源起將從布袋戲的起源談起,並說明「布袋戲」一辭的由來。布袋戲演進則概述布袋戲在臺灣百餘年來的發展與轉變。布袋戲角色分類將簡單介紹戲偶的雕刻,以及生、旦、淨、丑、雜各類角色的基本特色。布袋戲的盔帽、服飾、兵器等器物,則在布袋戲配飾道具中一一說明。

 

 

 

 

 

請點擊圖片前往【掌中弄巧─布袋戲古今漫談】

 

 

 

寫真‧霧社事件 焦點特展

發表日期: 2011-10-05, 點閱數: 3,850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19301027日臺灣中部山區發生震驚全臺的霧社事件。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o)率領鄰近六社的族民,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發動大規模的出草行動,以示對日本政府統治的不滿。日方為平息此次動亂,出動大批軍隊、警察前往鎮壓,並使用機槍、山砲、飛機、毒氣彈等現代武器,歷經四十餘天,事件才告落幕。事件落幕不久後,隨即在1931425日又發生第二次霧社事件,以及1931101516日,移居川中島的部落餘生者和未參與抗日部落卻涉嫌參與抗日活動者,有不少族民遭日本警察逮捕,一去不回。在事件的過程中,日方有162人喪生;參與起事的部落,人口總數則由1236人降為298人。

 

       霧社事件距今已歷八十一個年頭,相關的人事物雖逐漸凋零,但與之相關的討論卻愈見熱烈。加上近來賽德克‧巴萊電影的上映,更提升全民對霧社事件的關注。本次特展挑選了兩本昭和六年(1931)刊行的日文舊籍:《臺灣霧社事件誌》、《霧社討伐寫真帳》,書中留藏大量的寫真,為當時留下許多歷史見證。

 

       本次展覽主要分為五個部分:賽德克族神話、賽德克族概說、霧社理蕃歷程、霧社事件原因、霧社事件經過。賽德克族神話主要闡述賽德克族生與死的傳說:波索康夫尼和彩虹橋。賽德克族概說則介紹賽德克族的起源、發展與分布。霧社事件的始末則將在霧社理蕃歷程、霧社事件原因、霧社事件經過中介紹。

 

       促成霧社事件發生的因素非常複雜且多元,但日本殖民政策所造成的勞役剝削與文化衝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日本的統治瓦解了賽德克族原本的社會秩序與生活方式,甚至其民族認同也日漸動搖,不少族人對此憂心忡忡。神話是許多民族的根源和核心信仰,故本次特展欲由賽德克族的神話切入,讓讀者對他們的價值觀有一初步的認識。再者,賽德克族本身分為數個語族,並非所有賽德克人都起來反抗,所以應該先掌握賽德克族的基本概況,才能對霧社事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也是特展第二部分所要論及的。有了上述的基礎概念後,最後才闡述霧社事件的經過,並搭配相應的圖片,以讓讀者對此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寫真‧霧社事件  焦點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