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台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魚類與貝類- 台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
Tags: 徵稿, 數位典藏, 數位化工作流程, 數位學習, 會議, 檔案, 生物, 資料庫 發表: 2008-08-08, 點閱: 4,381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單位:中研院動物所
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 邵廣昭先生
台灣因地理位置優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海洋生物的物種即佔了全球約1/10以上的比例。其中魚類種數高達2500種,分布在河川、海域珊瑚礁、河口等各種不同的生態系中,特別是許多珍稀或本土特有的魚種,更是值得關心及保育。本計畫擬以已建構的“台灣魚類資料庫”為基礎架構,加速修訂及更新該資料庫的內容,使其在短期內可將台灣近2500種魚類的正確資料予以數位典藏。此等具權威及正確性的學術研究成果資料完整建立後,將利用多媒體資料庫技術整合、管理、維護,並提供國內外各界透過網路公開瀏覽、查詢、擷取及使用。
計畫目標:91年度主要目標為魚類標本之數位化
工作流程說明:
1.潛水拍照
(1)單眼相機
相機規格;Nicon F90X
相機規格:Nikonos V 100m
(2)數位相機
相機規格:SONYDSC-P5
2.拍攝結果處理
(1)正片沖洗
單眼相機以底片儲存影像,須先將照片沖洗為幻燈片。
紅鱠魚之幻燈片檔案
(2)檔案輸出至個人電腦
數位相機所拍攝的檔案,都存在於數位相機中的記憶卡,等同於單眼相機之底片。記憶卡內的資料,須經由讀卡機將檔案從記憶卡中輸出至個人電腦。
讀卡機
3.檢視拍攝結果
將幻燈片放置於幻燈片檢視檯,以幻燈片放大器檢視拍攝結果之焦距是否清楚,光線是否充足。
利用幻燈片檢視檯,以幻燈片放大器檢視拍攝結果
4.鑑定魚種
鑑定拍攝回來的結果,可參考台灣魚類誌、日本產魚類檢索、其他魚類分類相關書籍等書籍。
參考魚類相關書籍,以便於鑑定拍攝回來的魚種
5.幻燈片掃描
將檢查完成,及鑑定好的幻燈片資料,利用掃描器轉為數位化檔案保存。
掃描幻燈片之工作情形
幻燈片掃描機規格:Nokpn coolscan IV 4000 ED(可批次掃描,機器借於中研院多媒體中心)
6.數位影像修改
輸入個人電腦之後的標本照,皆需要於電腦中將圖檔重新修飾。不論是解析度、
尺寸規格、畫面的美觀,都需要熟悉電腦繪圖軟體(如:Photoshop)人員加以修改。
7.存放檔案
整理完成的圖檔即可儲存於電腦或光碟片中,成為數位化的檔案。
不過為了因應使用的途徑不同,須先將標本照依照「典藏級圖檔、網頁用圖檔、
網頁縮圖預覽圖檔」三種需求,轉為三種不同的格式儲存。
典藏級圖檔:單眼相機-1200 dpi. 32 bit, TIFF、
數位相機-2048 X 1536 JPG
網頁用圖檔:300 x 138 72 dpi, JPG
網頁縮圖預覽圖檔:100 x 48, 72 dpi, JPG
電腦畫面
8.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電腦畫面
9.備分至檔案伺服器
為避免資料因各種可能發生之原因遺失,再將整理好的資料同時備份至伺服器。
檔案伺服器電腦畫面
1. 潛水攝影(DV)
此項工作須具有潛水執照的魚類相關專業人員執行,並具備基本的水中攝影技巧,故甚富難度。
圖片下方為數位攝影機,規格為:SONY VX-1000
圖片上方為數位攝影機之防水殼,規格為:Amphibico VH-1000
2. 記錄拍攝時間
檢視拍攝回來的影帶,並將需要的段落時間記錄下來,可便利於之後的轉出工作。
3. 資料轉出
將數位化影像經由擷取卡從影帶中轉出至個人電腦。
擷取生態影片之工作情形
機器規格:SONY TRV-900
4. 影片壓縮轉檔
由於拍攝結果須上傳至網路,檔案過大則不利於傳輸,以及網路使用者的下載,故須先將影片檔案壓縮、轉檔,成為方便使用的較小檔案。
本項工作平均需要花費2~3倍的拍攝時間,處理起來極為耗時。
電腦畫面
5. 影片編碼存檔
依流水號編目存檔
電腦畫面
6. 影片基本解說資料撰寫
需要.對魚類有一定程度研究之人員撰寫。
電腦畫面
7. 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依照魚類metadata 需求規格書之規格輸入。
電腦畫面
8. 輸入資料庫
平均約2~3分鐘,可輸入一筆資料。
電腦畫面
9. 備分至檔案伺服器
安排於每週末更新一次資料,以輸入檔案伺服器。
電腦畫面
1. 蒐集相關資料,參考魚類分類相關書籍
需要對生物相關科系或對魚類有一定程度認識的工作人員,可參考Fishes of the world, Nelson 1994、FishBase
(http://www.fishbase.org)、台灣魚類誌等相關工具等其他相關魚類分類書籍。
電腦畫面
2. 著手撰寫魚類形態特徵,基本解說資料需求同上。
電腦畫面
3. 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可依照魚類metadata 需求規格書依序填入蒐集完備之資料。
電腦畫面
4. 輸入資料庫
平均約2~3分鐘,可輸入一筆資料。
電腦畫面
5. 備分至檔案伺服器
安排於每週末更新一次資料,以輸入檔案伺服器。
電腦畫面
1.蒐集相關文獻
可搜尋與魚類分類、分布、生態、演化、資料庫、保育等生物相關發表之文獻。
2.文獻資料登錄
已有文獻管理系統。
3.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可依照魚類metadata 需求規格書依序填入蒐集完備之資料。
電腦畫面
4.輸入資料庫
5.備分至檔案伺服器
每星期六備份。
1.魚種鑑定
需要工具如下;解剖顯微鏡、ZEISS MC80DX、解剖剪、解剖刀、鑷子、不鏽剛平底盤、燈光、放大鏡等,並參照台灣魚類誌、日本產魚類檢索其他魚類分類相關書籍。
解剖顯微鏡ZEISS MC80DX
鑑定魚種時所須之工具
2.魚類標本製作
由具有製作標本經驗者,利用福馬林、酒精、標本保存瓶等工具,經由標本製作程序製作(附錄一)標本。
標本保存瓶
3.登錄標本館館藏編號 (ASIZP)
以流水號編目,將標本收藏於標本館。
4.標本基本資料登錄
5.標本發表文獻歸檔
電腦畫面
6.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可依照魚類metadata 需求規格書依序填入蒐集完備之資料。
電腦畫面
7.輸入資料庫
電腦畫面
8.備分至檔案伺服器
每星期六備份。
位於標本館內的伺服器
伺服器硬碟
電腦畫面
1.拍照
(1)單眼相機
將單眼相機固定於拍攝用的機台,並調整好光圈、焦距、快門。
將攝影室內的多餘燈光關上,即可開始拍攝工作。
(2)數位相機
將數位相機固定於拍攝機台,即可開始進行拍攝工作。
(以下步驟同生態照之數位化工作流程。)
2.拍攝結果處理
3.檢視拍攝結果
4.鑑定魚種
5.幻燈片掃描
6.數位影像修改
7.存放檔案
8.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8.建立Metadata 欄位資料
9.備分至檔案伺服器
※製作單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中央研究院台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台灣魚類相之典藏
※文字撰寫:中央研究院台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
-台灣魚類相之典藏助理 林耿賢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助理 許雅婷
※圖文編輯: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動物學主題小組助理 許雅婷、
※圖片拍攝: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動物學主題小組助理 許雅婷
部分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台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台灣魚類相之典藏
感謝:參與【中央研究院台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台灣魚類相之典藏】之相關工作人員撥冗協助。特別感謝計畫主持人 邵廣昭老師指
導。
全文下載 (1.7 MB, 1,037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