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國立嘉義大學 嘉大昆蟲館昆蟲標本立體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10-09-15, 點閱數: 5,91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計畫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耀輝 副教授

 

共同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 郭章信 副教授

 

計畫名稱:嘉大昆蟲館昆蟲標本立體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本計畫之目的在於為嘉義大學昆蟲館建立昆蟲標本立體數位化典藏,預計將建立整合資料庫存放館內400件昆蟲標本之相關資料及數位影像,針對部份具代表特色之昆蟲標本建立3D立體模組,建置網站以提供資料之展示與檢索功能,以提供公眾利用與資訊流通,提高典藏標本的附加價值。

 

計畫網站:http://insect.ncyu.edu.tw/dap/

 

 

 

(more…)

水下生態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發表日期: 2010-06-01, 點閱數: 36,708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數位典藏-澎湖石滬形式與文化(Ⅲ)」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10-03-11, 點閱數: 9,775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計畫名稱:數位典藏-澎湖石滬形式與文化(Ⅲ)

 

 

計畫簡介:..

 

石滬捕魚為一種古老的世界性漁撈活動,根據文獻的記載,石滬的出現最早為新石器時代。歐美、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等太平洋諸島都有石滬分佈。石滬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之一,但並非每個地方均能有石滬,因為石滬具有特殊的構築條件;澎湖群島有近百個島礁,海岸線曲折蜿蜒長達320公里長,潮間帶淺棚寬廣,傾斜度小,潮差又大,玄武岩與咾咕石等石材又極易取得,於是利用天賦優渥的地理條件,在海田上造滬捕魚。

 

 

澎湖的石滬推估已有300多年的歷史,2006年的統計有587口,為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潮間帶大型結構物,堪稱台灣最有潛力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之一。本計畫旨在建立澎湖地區石滬相關資料與文物較完整之數位典藏資料庫。網站內容以澎湖587口石滬為主軸,將相關資料區分為「專有名詞」、「建築形式」、「產業」、「鳥瞰石滬」、「人文」、「信仰傳說」與「其他」七大主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與教學素材。這當中包含500多座石滬的照片及基本資料、衛星定位、石滬測量數據、石滬的型態與演進、石滬結構、相關漁法與漁具裝備、3D飛行模擬影片、2D工程圖、石滬空拍影像及影片等,內容包羅萬象,為目前國內外資料最豐富之石滬線上百科。

(more…)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魚類典藏標本 及魚類自然棲地資訊數位典藏之研究

發表日期: 2009-12-16, 點閱數: 5,303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計畫名稱:魚類典藏標本及魚類自然棲地資訊數位典藏之研究

 

計畫簡介: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在生命科學的領域裡,特別強調及重視在海洋生物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學術領域特色,是為其校內重視的發展重點之一。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教學與學術研究,十多年來再創所的邵廣昭所長所帶領及規劃之下,建立以海洋生物系統分類及生態學的研究成果相當豐碩。亦在校內生命科學院內的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教師們以海洋生物研究所為主之生物典藏努力下,已建立有國內大學體系內,僅次於從日據時代迄並至今完成收藏之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的典藏與類標本量,已超過3500批次以上,實為國內未來發展中海洋生物標本典藏的我國重點單位之一。整體而言,本校海洋生物研究所之魚類學研究室,對於海水魚類及淡水魚類的研究重點方向,分別為鱸形目及鯉形目魚類,為本計劃執行之最主要的典藏級分類研究的主軸。

 

該計畫將結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之魚類典藏收集之本業,使此珍貴或是稀有的實體之典藏標本資訊能長久保存,與典藏影像數位化,以及魚類生態影片,期能建構出數位化的資料庫,將國力台灣海洋大學最具特色之標本館,其內之教育及學術研究之收藏品,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及價值。

(more…)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淡水生物的數位典藏計畫

發表日期: 2009-11-19, 點閱數: 5,431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計畫名稱:清華大學之台灣淡水生物的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曾晴賢老師自1992 年服務於清華大學起,因為從事各種河川生態調查工作,所以收集相當多的淡水生物標本。這些標本包括淡水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和浮游動植物等等,數量達到數萬筆。由於清華大學並沒有足夠的空間及設備,因此這些數量龐大的標本必須儘快的適當處理,同時轉移保存到其他規劃良好的標本館或是博物館當中,以保存珍貴的自然文物。

 

本計畫擬以三年的時間,分年將曾老師過去在清華大學服務十四年期間所收集的種淡水魚類、無脊椎動物與浮游生物之標本,以及各地區淡水水域生態環境景觀、洄游性生物生態記錄影像(包括照片與錄影帶等等),全部數位化,配合中央研究院的魚類資料庫建置模式,做長期的典藏保存。

 

如果能夠順利將所有的標本進行數位典藏,不僅可以增加相關單位的標本收藏,也可以將過去在清華大學服務期間所收藏的標本做妥善的處理,避免因為缺乏適當保存的場所而失去這些數量可觀的自然生物標本。

 

 

(more…)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數位化計畫

發表日期: 2009-11-05, 點閱數: 4,35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台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

 

計畫主持人:方建能副研究員

 

計畫名稱: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貝類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數位化計畫(Digital Archives Project of mesogastropoda mollusks

 

計畫簡介

在94年度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貝類模式標本及淡水貝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中,已將本館典藏管理組所蒐藏之貝類模式標本(貝類模式標本正模39種39件,副模2種2件)及淡水貝標本共80種810件數位化。有鑒於數位化之物件能有更長之生命週期,以及較佳的資訊利用效益,因此繼而在95年度提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貝類腹足綱原腹足目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共計完成原腹足目貝標本共125種1242件數位化。

 

本館在96年度執行腹足綱中腹足目標本數位典藏工作,以作為本館加入典藏計畫之基礎。計畫原計將完成18科233種1461件標本之數位化,但於執行計畫時,發現因標本年代久遠,分類系統大多有所更動而有不同,故與實際成果有些許差異,總計完成30科181種1461件標本之數位典藏工作。

 

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 )的分類地位是20世紀初德國軟體動物學者賽勒提出,近代軟體動物系統分類的研究大多依循這個系統,然而1980年代許多深海的物種陸續被發現,加上解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相互印證,目前Beesely (1998)及Okutani (2000) 兩位學者將原來的中腹足目的成員再細分為盤足目(Order Discopoda)、主紐舌目(Archiraeniograssa )、異足目(Heteropoda)及翼舌目(Ptenoglossa),因此本年度工作以舊制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 )分類系統種類為主。

 

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影像之數位資料的處理與儲藏已變得較過往更有效率。配合網路資料庫之設計、運作及連結,除可與各國內外學術團體、單位進行資訊交流與學術討論研究外,更可加強民眾對本館的了解與認同,在教育解說方面亦有重大貢獻。 (more…)

中央研究院 台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魚類與貝類- 台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381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單位:中研院動物所

 

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 邵廣昭先生

 

計畫簡介

 

台灣因地理位置優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海洋生物的物種即佔了全球約1/10以上的比例。其中魚類種數高達2500種,分布在河川、海域珊瑚礁、河口等各種不同的生態系中,特別是許多珍稀或本土特有的魚種,更是值得關心及保育。本計畫擬以已建構的“台灣魚類資料庫”為基礎架構,加速修訂及更新該資料庫的內容,使其在短期內可將台灣近2500種魚類的正確資料予以數位典藏。此等具權威及正確性的學術研究成果資料完整建立後,將利用多媒體資料庫技術整合、管理、維護,並提供國內外各界透過網路公開瀏覽、查詢、擷取及使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