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 動物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計畫數位化 工作流程圖文說明
Tags: 台灣, 徵稿, 數位典藏,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數位學習, 會議, 資料庫 發表: 2008-08-08, 點閱: 4,499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本計畫屬於台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之子計畫之一,總目標在於有系統地收集與整理台灣野生動物的資料,以建立台灣野生動物之數位化資料庫,並依據此資料庫,建立以Internet的WWW為基礎之資料存取系統,供作未來學術研究、學術資料查詢、標本資料交流、生物多樣性教育及大眾自然保育教育之用。
本計畫的主要工作項目包括現有動物標本之整理與建檔、標本新增與補充、博物館館藏系統之建立、動物資料數位化、SQL資料庫查詢系統之建立、Internet 網站之架設與維護和Internet WWW系統之建立等八大項目。
本計畫五年內將完成台灣野生動物資料之建檔工作,包括哺乳類70多種(92年度)、鳥類400種(91~93年度)、爬蟲類80種(93~94年度)、兩生類30種(91年度)、淡水魚類80種(95年度)、仔稚魚1500多種(94~95年度)、蚯蚓30種(93年度)。資料數位化的項目內容包括動物實體標本、骨骼標本、動物生態照片、叫聲資料之數位化和野外錄影資料。整理每一種動物的分布資料也是本計畫的重點,預估計畫完成時,各種動物分布地點的資料量總計達100 GB以上。成果將在專屬網站上進行介紹,以網頁互動式資料庫查詢系統展示並完成一個以SQL為基礎的資料庫查詢系統,和一個以Internet為基礎之WWW資料存取系統,使本土野生動物資料,得以在網路上便捷地被查詢利用。
數位化工作流程:
參與人員除主持人李副教授培芬之外,尚有2位計畫助理,以及多位研究生支援協助計畫的進行。
圖一、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
metadata可詳細呈現資料庫的內容,對於資料的整理與建檔極為重要。本計畫於91年度委託中央研究院metadata工作小組,建立Metadata需求規格書以及動物學組後設資料共通元素,metadata元素包括有物種名錄、物種生物資訊、標本資料(標本採集地理資訊、標本採集資訊、標本特徵、標本紀錄、標本鑑定)、文獻資料、媒體資料、系統帳號管理…等資訊,根據各種標本資訊依照metadata元素,紀錄下重要的資訊,而建置典藏系統、查詢系統也都是根據metadata來建置系統的功能。
圖二、動物學組後設資料共通元素
台灣大學動物標本館典藏計畫五年內將完成台灣野生動物資料之建檔工作,包括哺乳類70多種(92年度)、鳥類400種(91~93年度)、爬蟲類80種(93~94年度)、兩生類30種(91年度)、淡水魚類80種(95年度)、仔稚魚1500多種(94~95年度)、蚯蚓30種(93年度)。資料數位化工作內容包括動物實體標本、骨骼標本、動物生態照片、叫聲資料之數位化和野外錄影資料。
動物標本分為乾標本與濕標本,乾標本為鳥類、爬蟲類、哺乳類;濕標本為淡水魚類、兩生類。依據不同性質之動物標本特質,再進行數位化作業時,有著些許不同的數位化工作流程。其數位化步驟將於步驟四再詳述。
每年度不定期不定時到野外採集動物標本,採集資料包括其生活史、生態及標本照、聲音、動態影像、靜態影像。另聘一位專業攝影師,專門替本計畫執行拍攝生態影像以及影片,並將所拍攝之影像剪輯、燒錄成VCD影片格式(未壓縮),再轉交本計畫負責影像處理的助理收入資料庫中。
圖三、捕捉動物
圖四、測量動物1
圖五、測量動物2
圖六、測量動物3
(一)聲音
在野外採集資料的過程中,隨同的錄音人員便會利用【野外錄音設備】錄製動物的聲音攜回研究室內,再透過超音波分析儀器將聲音擷取出適當的長度與頻率,儲存成.wav檔格式,並繪製該段聲音的聲波光譜圖。
(二)影像
乾標本
【取件】遄i整理】遄i翻拍】遄i冷卻】遄i入袋】遄i歸位】
因標本保存極須注意溫度與溼度的控制,工作人員都必須先戴上手套,才能處理標本。從乾標本室之標本櫃中取出動物標本,以鳥類的毛皮標本為例,每隻鳥的標本皆在腳上綁上標籤並且套上套子,標籤上註明學名、發現日期、發現地點、性別以及編號。取出標本後,先整理標本的羽毛、喙…等處,放置於翻拍架上兩側打光,使用攝影機拍攝標本的背面、腹面以及側面共三面,拍攝完畢後需等待標本冷卻不再發熱才可入袋回歸標本櫃。以上步驟為拍攝乾標本乙次之完整步驟。
濕標本
【取件】遄i整理】遄i去濕】遄i翻拍】遄i更換福馬林與標籤】遄i入罐】遄i歸位】
先戴上手套,從標本室中取出濕標本,以兩棲類的青蛙浸泡標本為例,每隻蛙的標本皆在腳上綁上標籤,並放在福馬林液體的玻璃瓶罐中,進行數位化工作前,先將標本流出的液體擦拭乾淨,再放置於翻拍架上兩側打光,由於這些濕標本皆是很久以前所製作動物標本,福馬林可能會變質,以及由1/2段的冰棒棍或一般紙片所製作的標籤不經長期使用,因此在拍攝完畢後,每罐濕標本標籤重新以防水紙標籤填寫,與歷年來之舊標籤放置於新注入75%酒精液體的新塑膠瓶罐中。以上步驟為拍攝濕標本乙次之完整步驟。
圖十、取出鳥類標本並整理
圖十一、翻拍架與攝影機
圖十二、調整標本擺放位置
(三)影片
本計畫請專業攝影師至野外拍攝之生態影片,專業攝影師會將所拍攝之影片燒錄成DVD或VCD影片格式,而後本計畫影像處理助理便利用剪輯軟體,選取影片長度約2-5分鐘,且合適內容的動態影像,並儲存成.avi檔;另外亦將影片中適當的背景,定位取景並存成.mpeg靜態影像檔,作為解說該物種棲地的照片。
圖十三、動態影像
(四)生態分布圖
根據Metadata需求規格書之地點欄位,利用Arc/Info地理資訊系統建立不同類別不同種別的動物,在台灣地區地圖上標示分布地點,繪製生態分布圖,如下:
圖十四、動物分布圖1
圖十五、動物分布圖2
依據台灣大學動物標本館內典藏之動物標本現有鳥類、兩生類、爬蟲類、淡水魚類以及哺乳類五種類別之動物標本,蒐集相關書籍與資料,取得資料包括動物外型描述、生態照片、生活史資料、叫聲資料、生態照片、野外錄影資料、生態分布圖以及文獻資料,並進行歸納整理成適當輸入之資料,並輸入於MS-Excel檔案中存檔,再交由資訊人員將Excel檔轉入ACCESS資料庫系統。
圖十六、Metadata輸入之Excel介面
圖十七、Excel檔轉成Access檔
資料備份目前備份三處,一為電腦中;二為DVD-R、DVD-RW;三為磁碟陣列。資料備份於電腦中以及資料備份於DVD-R與DVD-RW中,是由本計畫聯絡人負責集中管理;磁碟陣列是現有兩台Server的硬碟,一台Server之磁碟陣列專門貯存GIS之分布圖資料;另一台Server之磁碟陣列則貯存除GIS以外之所有資料,包括Metadata、文獻、聲音、靜態影像、動態影像…等。
圖十八、磁碟陣列
有兩大系統,一是資料庫系統,作業平台以MS-2000 Server,加上IIS 5.0和SQL Server,未來將加入ESRI的Internet Map Server,以提供地圖服務,是專門用來貯存所有的動物標本資料,包括Metadata、文獻資料、聲音、靜態影像、動態影像、GIS分布圖;一是查詢系統,將以Front Page撰寫HTML格式文件,並結合ASP與XML建立基礎架構,每一種類型的資料完成後,均有metadata的建檔紀錄動物標本內容,是利用SQL建立,專門利用Metadata需求規格書建立查詢系統。
圖十九、資料庫系統架構
圖二十、查詢系統架構
圖二十一、查詢介面
圖二十二、查詢結果呈現
由本計畫與動物所中,擁有動物學、網站架設、網頁美工背景之助理1-2位負責進行架設網站與網頁美化的作業。
網站首頁一進入,目前僅區分內容為五大主題,即鳥類、兩生類、爬蟲類、淡水魚類以及哺乳類五種類別。選擇其中一主題進入,透過查詢系統,可以取得各類別動物之資料,包括分布、生活史、生態、標本照、聲音、照片、影像以及其他文獻資料…等更多相關性資訊內容,未來會定期維護並新增資訊與內容。
目前由助理所架設之網站【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暫申請於台大動物所之網站底下,網址現為http://archive.zo.ntu.edu.tw/,目前該網站正在維修擴增中,再過一段時日,會開放網站供有興趣的民眾使用。
圖二十三、網站首頁
圖二十四、鳥類資料庫
圖二十五、鳥類資訊—金翼白眉
圖二十六、鳥類影片資料庫—夜鷺
※以上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之文字,主要是參考「台大動物博物館數位典藏工作流程調查表」、【國家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中程綱要計畫書】。
※製作單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計畫
※文字撰寫: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計畫
李培芬副教授、林品涵小姐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動物主題小組助理 汪怡慧
※圖文編輯: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動物主題小組助理 汪怡慧、曾欣怡
※圖片拍攝: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計畫 林品涵小姐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動物主題小組助理 汪怡慧、陳冠伊、許雅婷
※感謝:台灣大學「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典藏數位化計畫」之計畫主持人李培芬副教授撥冗指導及提供實地拍攝與簡介編寫。並感謝林品涵小姐、陳韻如小姐等相關計畫人員的協助
全文下載 (1.7 MB, 1,226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