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數位化工作流程
Tags: Metadata, 影像, 數位, 數位內容, 數位典藏,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物, 檔案, 資料庫, 資訊 發表: 2010-03-11, 點閱: 8,752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計畫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計畫名稱: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
本計畫數位典藏平台,以「林田山文化園區」為主軸,使用數位技術,儲存過去或現有的照片與影檔,紀錄其歷史資料與現今的變革,設計一個屬於林田山文化特有的數位典藏。除了有系統地呈現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內容,使用者也能藉由檢索功能,查詢他所需要的相關資訊;另外,除了靜態的呈現林田山,本計畫也希望能設計動態的技術(如多媒體技術、虛擬實境),讓人如親臨現場般地觀看林田山重要的風貌。
考慮讓使用者容易操作,且較易了解系統之內容與架構,本計畫數位典藏系統採用Web介面系統設計,並劃分為八項分類,分別為:記憶年輪、典藏館、林田山虛擬實境全覽、數位資料庫、整合檢索、相關連結、網站地圖。藉此使重要的文化資產得以長久保存,推廣數位典藏的應用與發展,讓大眾能更深入地接觸台灣在地的文化資產,提升數位典藏應用的價值。期盼林田山之專屬數位典藏,可喚醒花蓮舊有的回憶,進而提升國人維護在地文化與歷史的動機;為數位化後的資訊,增添更多不凡的價值,提升整體社會文化之水準並帶動文化保育的風氣。
計畫網站: http://lts.ndhu.edu.tw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數位化工作流程說明
(一)估計進度估計總工作量與規劃工作進度,包括資料收集、文物拍攝及建置資料庫等工作時程規劃。
表1、數位化工作進度規劃圖
(二)資料蒐集
蒐集林田山歷史變遷、環境景觀資料與林業文化之資料。主要資料來源有:
1.現有文獻:
有關林田山文化的相關叢書期刊,計有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規劃》[1]、《森林故鄉‧林田山專輯》[2]、《摩里沙卡說古道今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導覽手冊》[3]等文獻。
2.現場探訪搜集:
拍攝林場的相關建築與展示文物,並將拍攝成果予以整理、分類。
3.人物訪談:
分別訪問已在林田山工作或生活許久之人士,如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前任會長─莊明儀先生、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現任會長─林信家先生、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解說員─胡煥珍先生、森榮里里長─謝浴珍女士。
圖1、人物訪談(左:莊明儀先生、右:許志堅老師)
4.園區老照片翻拍:
除了拍攝林業文化園區之現況,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亦提供舊有照片,以增加典藏內容的豐富性。
圖2、資料清冊、相關參考書籍
圖3、園區老照片翻拍(示範者:鄭綉紋)
建立完整的資料與詳細規劃拍攝流程,可使拍攝過程順利且有效率。
(一)攝影工作規劃本攝影工作以「林田山文化園區」為主軸,使用數位技術,儲存過去或現有的照片與文物,紀錄林田山歷史資料與現今的變革。
1.主要工作流程規劃
(1)查詢資料:了解林田山文化園區的歷史背景,並規劃幾個主題故事加以蒐集資料,並依循主題內容拍攝所需的典藏照片。
(2)典藏分類:事先依所要典藏之內容做事先的分類清單。
a.歷史資料翻拍;
b.林業工具─伐木設施、運材工具;
c.林田山林業文化展覽館;
d.林田山在地原生風格建築;
e.文化復育活動照片。
(3)實地拍攝:就分類清單進行實地的拍攝工作與收集過去資料。
(4)照片歸類與篩選修改:照片依分類目錄建檔,若有需要照片則進行修改,而不適合者直接刪除,若有缺或數量不夠則
再進行實地拍攝。
2.拍攝工作內容
依照既定的主題分類,針對其內容進行拍攝,必要時請園區人員進行輔助說明,以求充分掌握拍攝典藏細項。
(二)實地文物拍攝
1. 規劃拍攝順序、製作拍攝清單:
在進行拍攝工作前,事先依查詢資料來製作拍攝清單,依解說員跟自行拍攝的路線來進行拍攝,若清單有缺的則自行補
充或依實際情況增添所要典藏的內容。
2. 文物調件:
若是未展示的資料,會詢問園區工作人員是否願意提供,其中的老照片內容目前多數由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提供並暫
為管理。而房子若為私人所有,則須取得同意,才進入拍攝。
3. 文物、建築物拍攝
一般建築物與老照片翻拍時,以單眼數位相機進行拍攝工作,而拍攝2D影像與建築物內部環場影像時,則藉助腳架以
確保影像合成製作的品質。主要拍攝的類別有:
a. 歷史資料翻拍:在照片翻拍的部分,部分加框的相片會反光。大多數移至陽光下室外拍,護貝者直接室內拍攝。
圖4、老照片資料翻拍(示範者:鄭綉紋)
b.林業工具:以園區內的展示文物為主要拍攝物,包括伐木設施、運材工具等。
圖5、早期林業的運材工具、機關車庫(示範者:鄭綉紋)
c.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展示館文物皆不能取出。文物展示館皆為主題式的分類展覽,所有文物皆是一區區拍攝,例如:消防文物、社區活動歷史照片等區的拍攝。此館的拍攝重點將製作為2D環景,主要拍攝館內的每一主題區為主,有特殊之文物才加以細部拍攝。
圖6、拍攝文物展示館內的主題區之一(示範者:王雅芬)
圖7、拍攝文物展示館內的主題區之一(示範者:王雅芬)
d.林田山在地原生風格建築: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中,有許多富有濃厚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的建築,例如宿舍、文教建築、辦公建築、宗教建築等。所攝之照片除了依網站主題所需,也會製作成2D環景之用,以及3D虛擬實境的參照圖之需。為了製作虛擬實境,必須定位並多角度拍攝,一個主題至少5-6張。
圖8、拍攝園區內建築—原課長級宿舍,現為遊客服務中心(示範者:張立欣)
圖9、拍攝園區內建築—康樂新邨火災跡地(示範者:張立欣)
圖10、拍攝園區內建築—中山堂環景(示範者:張立欣)
e.文化復育活動照片: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致力於社區發展,歷年來皆舉辦不少活動,也會由其中挑選相關主題照片翻攝。
圖11、拍攝園區內特色文物(示範者:張立欣)
分類 |
項目 |
數量 |
伐木設施 |
林務廠房 |
94 |
伐木設施 |
伐木器材 |
27 |
運材設施 |
運材鐵道 |
26 |
運材索道 |
5 |
|
木馬道 |
2 |
|
月台 |
3 |
|
舊大門入口 |
4 |
|
林田山林業文化展覽館 |
中山堂 |
54 |
展示館 |
99 |
|
木雕館 |
13 |
|
咖啡館 |
58 |
|
林田山特有建築 |
宿舍 |
25 |
民生建築 |
59 |
|
文教建築 |
22 |
|
林務辦公建築 |
8 |
|
宗教建築 |
10 |
|
總計 |
509 |
表2、拍攝文物數量一欄表
4.文物拍攝須注意事項
(1)版權問題
若資料是由園區人員所提供,在進行拍攝時須事先詢問是否可建入本計 畫的典藏系統與公開於網路讓人觀看。
(2)依需要而決定是否細分所要典藏的文物,讓人可從各角度觀看這些文物。
(3)須注意拍攝的解析度、清晰度與能見度等拍攝技巧。
(三)影像圖檔校驗
將所拍攝完成的影像圖檔逐一檢驗校對,包括圖檔的色彩、亮度與對比屬性校正等,必要時還需加以修改。尤其拍攝時間多為假日,觀光客甚多,故影像處理時需將入鏡的人物一一剔除;拍攝建築物內部時,設限於內部本身之燈光照明設備,故需藉由影像軟體調整照片之色彩與亮度。當影像發生以下狀況時亦會採取重新拍攝的動作:
a.影像模糊不清時;
b.因光線不足導致影像採光不佳時;
c.拍攝角度不佳;
d.照片內有無法以影像處理軟體修飾之情形時(如觀光人潮)。
圖12、影像後製工作(示範者:李國瑋)
圖13、影像後製工作
(四)圖檔降階、轉檔
使用軟體PhotoshopCS3系統將典藏級圖檔規格降階、轉檔成公共資訊級。典藏保存級圖檔:RGB 全彩、尺寸1296 × 864 pixels。公共資訊級圖檔為網路瀏覽縮圖使用:RGB 全彩、最長邊650 pixels。因儲存照片皆使用最高像素,未來有機會出版即可直接使用,不另存商務級格式。
|
格式 |
解析度 |
尺寸 |
典藏保存級 |
RGB 全彩TIFF |
300dpi以上 |
1296 × 864 pixels |
公共資訊級 |
RGB 全彩JPEG |
72dpi |
最長邊650 pixels |
表3、檔案格式
(五)林田山文物館2D環場與虛擬實境
本計畫希望能設計動態的技術(如多媒體技術、虛擬實境),讓人如親臨現場般地觀看林田山重要的風貌。2D環場效果採360度的全場實境拍攝,每一主題建築物至少拍攝6~18張以上照片,張數越多接圖合成效果越佳。以PhotoVista軟體製作,有利網站主題內容介紹導覽與運用。
圖14、文物展示館2D環場實境製作之一
圖15、文物展示館2D環場實境製作之二
(六)林田山主要代表性建築物虛擬實境與3D模型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主要代表性建築有中山堂、文史展示館、木雕館等地,針對這些建築物建置虛擬實境與3D模型。主要製作程序需實景相片輔助、模擬,以sketchup軟體繪製。未來也會結合Google Earth 運用至網站相關連結。
圖16、虛擬實境與3D模型製作 (示範者:吳志豪)
圖17、虛擬實境與3D模型製作 (文物展示館之一)
圖18、虛擬實境與3D模型製作 (文物展示館之二)
圖19、將3D虛擬實境模型結合運用Google Earth(旭東亭)
(七)備份圖檔
所有圖檔、數位檔案待轉檔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備份檔案至外接式硬碟,並且燒製典藏級圖檔光碟。以ISO 109918-1圖像儲存格式、ISO 9660光碟檔案系統格式儲存檔案,以利資料之交換。備份檔案需包含典藏級圖檔、公共資訊級圖檔。
圖20、備份資料至外接式硬碟(示範者:張立欣)
(八)檢查備分資料
檢查已備份和燒錄至光碟的檔案,確定檔案可正常開啟。
(一)田野調查
透過居民、耆老的訪談,了解記錄林田山在歷史上對於台灣本土文化發展過程的意義。並將訪談結果加以整理,參照網站主題內容填寫補充資料。本計畫主要的訪談對象為在地居民或園區人員,計有莊明儀先生、林信家先生、胡煥珍先生、謝浴珍女士及楊淑梅女士等人。
圖21、訪談圖像、錄音檔記錄等資料
(二)相關後設資料之規劃
參考常用Metadata標準,定義Metadata欄位。主要以都柏林核心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Metadata規範為參考範本,必要時再加以修改。
數位典藏識別號 |
系統自動產生的流水號,以不重複為原則 |
資料時間 |
資源週期的事件日期 |
上傳時間 |
資源內容數位化之時間 |
文字敘述 |
資源內容的解釋 |
創作者 |
編輯資源內容的主要負責人 |
關鍵字 |
資源內容的關鍵字 |
表4、metadata欄位表
(三)登錄與修改文字資料
填寫每筆照片之Metadata欄位與相關文字資料。資料文字描述皆由助理所撰寫,再交由地方文史工作者協助校稿。
圖22、登錄與修改文字資料與metadata
(四)資料匯入查詢系統
將已經修改好之圖檔匯入資料庫,以及再次檢查文字與圖檔的對應或修改錯誤。資料庫系統規劃以下功能:方便管理者新增、刪除、修改數位典藏內容的介面及提供訪客瀏覽、搜尋本資料庫之功能。
圖23、匯入查詢系統並檢查對應資料
(五)定期備份資料庫
視工作量而評估是否有備份之需求,再定期備份資料庫與查詢系統。以ISO/IEC9075:1999、ISO 9660格式儲存檔案,以便利資料之交換。
(六)網頁伺服器安裝建置
伺服器將架設於國立東華大學數位內容實驗室,由國立東華大學數位內容實驗室維護。
(七)網站設計與建置
本計畫透過系統化、結構化的資料庫存取方法對數位化典藏資料進行保存與管理,建置林田山相關文化資料的數位典藏系統,並且運用網路技術規劃完整的網站平台,強化一般網站的不足之處,除了收藏更多的靜態資料以外,並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虛擬實境、實際訪談的紀錄等方式來進行本計劃,以提供一個最完善的林田山歷史文化典藏之方案。
圖24、各分類查詢功能
(八)建構相關連結
本計劃使用超連結提供更多林田山相關補充資訊,例如花蓮縣文化局網站(http://www.hccc.gov.tw/cultural/)、花蓮林區管理處網站(http://hualien.forest.gov.tw/)等。
(九)網站相關修正與調整
網站修正的重點為修補顯示錯誤及安全漏洞,以後者特別需要注意。
(十)匯入聯合目錄
本計畫於結案後與聯合目錄小組合作進行資料匯入測試與相關工作,總計匯入約474筆資料,均屬於數位格式的影像攝影資料。
(十一)資料庫網路開放利用
資料庫將依使用者之權限等級開放資料庫內容以供檢索查詢。權限劃分為管理者及訪客各
個等級,訪客僅能閱覽數位典藏資料庫中的資料,管理者則可新增、修改、刪除資料。查
詢功能可分為階層式瀏覽及關鍵字搜尋兩類,本系統允許訪客根據管理者設定的路徑,有
系統的瀏覽整個資料庫,或者是使用關鍵字搜尋,直接尋找訪客有興趣的內容。
圖25、網站首頁
圖26、網站查詢系統頁面
※ 製作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 文字撰寫: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
主持人 許志堅老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王雅萍
※ 圖片拍攝: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
計畫助理 王雅芬、周月琴、鄭綉紋、張立欣、吳志豪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王雅萍、高朗軒
※ 圖文編輯: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生活與文化主題小組 王雅萍
致謝:
感謝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計畫主持人楊維邦老師、共同主持人許志堅老師、林田山林
業文化協進會前任會長─莊明儀先生以及王雅芬、周月琴、鄭綉紋、張立欣、吳志豪、許華亭、陳胤凱、熊俊
凱、李國瑋、李年峯、王景昇、黃琬瑜、黃敬堯、蘇詩凱同學等相關計畫工作人員撥冗指導及熱心協助拍攝與
編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數位典藏工作流程調查表
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數位化物件名稱: 林田山歷史文物
子計畫名稱: 花蓮地方文化數位典藏:走入林田山
分項計畫名稱:
主持人(負責人)(E-mail、Tel):楊維邦 教授(wpyang@mail.ndhu.edu.tw;(03)863-2101)
共同主持人(E-mail、Tel):許志堅 教授(jjsheu@mail.ndhu.edu.tw;(03)863-3110)
聯絡人(E-mail、Tel):許志堅 教授(jjsheu@mail.ndhu.edu.tw;(03)863-3110)
程序 |
工作內容 |
操作人員(數量、專業能力之要求) |
硬體(名稱、版本、價格) |
軟體(名稱、版本、價格等) |
依循標準(技術規範、成品規格、品質要求…等) |
耗時 |
總結(困難、缺失、特色…等) |
成本估算 |
備註 |
1 |
估計進度 |
助理2名,熟悉數位典藏管理、分類與數位化工作過程。 。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
|
3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2 |
資料蒐集 |
助理2名,具備了解林田山歷史背景之知識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
|
7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3 |
田野調查 居民訪談與文字紀錄 |
助理2名,具備熱誠、耐心、親和力及聽、說客語或閩南語之能力。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
|
7日 |
透過訪談了解 錄林田山在歷史上對於台灣本土文化發展過程的意義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4 |
攝影工作 |
助理3名,具備攝影相關技術 |
高級數位相機: Sony Cybershot DSC-R1 NT. 33,000 記憶卡、電池等 周邊耗材 |
|
依照博物館學對於 藏品展現方式來拍 攝標本 |
30日 |
本攝影工作以「林田山文化園區」為主軸,使用數位技術,儲存過去或現有的照片與影檔,紀錄林田山歷史資料與現今的變革 |
碩士級兼任助理3 名,月薪NT. 18,000 |
|
5 |
修改典藏級圖檔 色彩、亮度與對比屬性校 正。 |
助理1名,具備影像輸出之經驗,以能達到正確的色彩效果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2 NT. 16,000 |
逐張檢查清析度、色彩、亮度與對比等屬性,必要時修改 |
一 張 圖 檔 約5-10 分鐘 |
|
碩士級兼任助理1 名,月薪NT. 6,000 |
|
6 |
圖檔降階、轉檔 將典藏級圖檔規格降階、轉 檔成電子商務級與公共資 訊級。 |
助理1名,熟悉數位浮水印及影像壓縮技術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2 NT. 16,000 |
電子商務級圖檔: 72 dpi、RGB 全彩、最窄邊600 pixels。公共資訊級圖檔:72 dpi、RGB 全彩、最窄邊100 pixels |
一張圖檔約10分鐘 |
|
碩士級兼任助理1 名,月薪NT. 6,000 |
|
7 |
林田山文物館虛擬實境與3D模型 |
助理2名,具備良好的空間感以及熟悉3D建模軟體之操作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
|
7日 |
本計劃希望能設計動態的技術(如多媒體技術、虛擬實境),讓人如親臨現場般地觀看林田山重要的風貌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8 |
林田山主要代表性建築物虛擬實境與3D模型 |
助理2名,具備良好的空間感以及熟悉3D建模軟體之操作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
|
14日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
9 |
備份圖檔 待圖檔轉換工作告一段落 之後,備份檔案至外接式硬碟,並且燒製典藏級圖檔光碟。 |
助理1名,具備燒錄資料光碟之經驗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ImgBurn NT. 0 |
以ISO 109918-1、ISO 9660格式儲存檔案,以便利資料之交換 |
錄製一張光碟耗時15~20分鐘 |
|
碩士級兼任助理1 名,月薪NT. 6,000 |
|
10 |
檢查備分資料 檢查已備份和燒錄至光碟 的檔案,確定檔案可正常開啟。 |
助理1名,具備燒錄資料光碟之經驗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ImgBurn NT. 0 |
|
5分鐘 |
|
碩士級兼任助理1 名,月薪NT. 6,000 |
|
11 |
相關後設資料之規劃 |
助理2名,熟悉都柏林核心等常用數位典藏Metadata標準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
參考都柏林核心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Metadata規範,必要時修改 |
1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12 |
登錄與修改文字資料 填寫每筆照片之Metadata 欄位與相關文字資料。 |
助理2名,熟悉資料庫系統之規劃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
|
3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13 |
資料匯入查詢系統 將已經修改好之圖檔匯入資料庫,以利再次檢查文字與圖檔的對應或修改錯誤。 |
助理1名,熟悉資料庫系統之操作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MySQL 5.1 |
|
3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1 名,月薪NT. 6,000 |
|
14 |
定期備份資料庫 而定)備份資料庫與查詢系 統。 |
助理1名,熟悉資料庫系統之操作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ySQL 5.1 ImgBurn |
以ISO/IEC 9075:1999、ISO 9660格式儲存檔案,以便利資料之交換 |
錄製一張光碟耗時15~20分鐘 |
|
碩士級兼任助理1 名,月薪NT. 6,000 |
|
15 |
資料庫網路開放利用 等級開放資料庫內容以供 檢索查詢。 |
助理2名,具備伺服器之建置、維護與安全防護等相關知識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ySQL 5.1 |
|
即刻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16 |
硬體規格確認與採購 |
助理2名,瞭解最新硬體技術發展與動態 |
|
|
|
2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17 |
資料庫需求分析與功能之規劃 |
助理2名,熟悉資料庫正規化,以及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Microsoft Office 2007 NT. 2,999 |
|
1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18 |
網頁伺服器安裝建置 |
助理3名,具備伺服器之建置、維護與安全防護等相關知識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Apache 2.2 PHP 5.3 |
|
30日 |
|
碩士級兼任助理3名,月薪NT. 18,000 |
|
19 |
網站設計與建置 |
助理3名,熟悉網頁設計 |
Intel Core2 Quad CPU Q6600 四核心高階電腦主機一台 NT. 50,000 |
|
|
30日 |
本計畫透過系統化、結構化的資料庫存取方法對數位化典藏資料進行保存與管理,建置林田山相關文化資料的數位典藏系統,並且運用網路技術規劃完整的網站平台,強化一般網站的不足之處,除了收藏更多的靜態資料以外,並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虛擬實境、實際訪談的紀錄等方式來進行本計劃,以提供一個最完善的林田山歷史文化典藏之方案 |
碩士級兼任助理3 名,月薪NT. 18,000 |
|
20 |
數位資料庫各項功能與網站進行整合 |
助理2名,熟悉網頁設計與資料庫操作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
|
7日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
21 |
典藏資料導入 |
助理2名,熟悉資料庫操作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
|
7日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
22 |
建構相關連結 |
助理2名,熟悉網頁設計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
|
3日 |
碩士級兼任助理2 名,月薪NT. 12,000 |
|
|
23 |
網站相關修正與調整 |
助理2名,熟悉網頁設計 |
Intel Core2 Duo CPU E7200 雙核心電腦主機一台 NT. 40,000 |
|
|
7日 |
碩士級兼任助理3 名,月薪NT. 18,000 |
|
調查人:熊俊凱、李國瑋 調查地點:國立東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調查日期:98年2月17日
[1]大漢技術學院創新育中心,《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規劃》,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2001年
全文下載 (1.3 MB, 1,800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