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生態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影像, 影音, 指南,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生物 發表: 2010-06-01, 點閱: 36,706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捌、 結論與建議
隨著人口的增加,臺灣的水域生態逐漸受到來自家庭、農田、工廠等不同來源排放的廢水所污染;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外來種引進、生態過度開發、過度捕撈水產動物及食用的影響下,許多水中生物正漸漸遷徙或消失,因此,許多愛好這片生態環境的人們,正積極拍攝生態影片加以數位化保存,並且,除了記錄外,更希望透過這些影片,正確地讓更多人了解水下世界的可愛與珍貴,讓「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不會變成絕響。
善用網路資源,將各種珍貴的生態影片、照片傳輸上網,不但可以讓一般民眾上網瀏覽,保留瀕臨絕種的生物影像,提供大眾認識學習的機會。正可藉由網際網路的便利,廣泛溝通、分享不同地區的種種資源與訊息。因此近年來,逐漸成為學術領域的資料交換趨勢。
匯集整理國家專業典藏單位的典藏資源及數位化經驗固然重要,但質與量畢竟有限,更多的生態影片、照片散落民間,在缺乏管理及保護的情況下,這些資源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為解決此問題,在日本便有「Web魚圖鑑[33]」與「魚類照片資料資料庫[34]」兩個網站,提供平台讓使用者檢索魚類相關資料,開放一般民眾投稿標本照片,集眾人之力,增加資料庫內容,加強網站的可看性及實用性。
圖8-1、Web魚圖鑑網頁
在數位化時代裡,數位內容不光靠個人或是某一單位就能獨力完成的,還需要大家無私的分享,以及日積月累的經驗提供,才能將更豐富的生物類資產做更有效的展示及應用。在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臺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計畫」所建置之「臺灣魚類資料庫[35]」,也積極向各方募集魚類之動態生態影片及靜態的照片,期盼能經由各界共同努力,蒐羅台灣的生態影像,在虛擬空間中保存、建構最完整的水下世界,除此之外,該網站之魚種資料亦同時匯入世界著名的「全球魚庫(FishBase)[36]」中,與全球各地的魚類資料擁有者,共同分享、交流水下生態資源。這一項工作不但有助於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資料取得,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且對生態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透過與國際合作交流,如經由TaiBIF[37]或數位台灣-文化與自然[38]兩個網站,更可加深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識,並加入全球化的知識累積的洪流。
圖8-2、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
圖8-3、FishBase網站
圖8-4、TaiBIF網站
圖8-5、Digital Taiwan - Culture & Nature
[34]「魚類写真資料データベース」網站,是以日本神奈川縣立生命之星‧地球博物館的魚類資料庫為基礎所建置,資料檢索功能則是該館與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合作開發,檢索:2009年12月28日,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35] 臺灣魚類資料庫,檢索:2009年12月28日,http://fishdb.sinica.edu.tw/。
[37] TaiBIF,檢索:2010年1月07日,http://taibif.org.tw。
全文下載 (12.5 MB, 1,884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