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線上地圖展示及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發表日期: 2008-01-14, 點閱數: 4,288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李姿穎
2006.10

 

  美國國會圖書館地理及地圖部門,擁有超過500萬幅的地圖、7萬2000本的地圖集,及6000本的參考資料,藏品之豐富及內容多樣且珍貴,是世界上重要的地圖資料庫之一。而自1800年國會圖書館建立時,地理及地圖部門也是第一個被成立的部門。館藏品的內容,平均每年更以10萬至12萬張地圖及2000本地圖集的數目增加。其中大約有60%的地圖和20%地圖集來自於政府官方的資源,或是由慷慨具有公益精神的市民所提供。此外,關於美國殖民地時期及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等,這些具有歷史性紀錄的手繪或印刷地圖,其收藏來源,有許多是來自於美國及歐洲的收藏家。而尚有許多17世紀中國、日本、朝鮮等地的古地圖。

 

  總括來說,美國國會圖書館地理及地圖部門,藏品的內容包羅萬象,世界各地及區域內政治實體所包含的各種官方地誌、礦產土壤資源、航海圖、地理叢書等,皆有所收藏。而線上地圖的部分,只呈現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收藏,是已經由數位化形式轉存的檔案。這樣影像檔案大多來自收藏中,未受版權限制的檔案。

 

  而國會圖書館的使命,則希望可以讓收藏的藏品、資源,能廣泛的被美國民眾及國會所使用。並且保存人類知識創造的精華,支援新的世代更多創作及知識的啟發。且圖書館檔案數位化之後,使典藏的藏品更頻繁且方便的被運用,成為達到終生學習和教育目的之重要基礎。

  (more…)

地圖及遙測影像學術合作專訪內容

發表日期: 2008-01-14, 點閱數: 1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數位典藏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李姿穎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自91年度起,即以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及院方的名義,廣為與院外單位合作進行地圖圖資數位化之工作,並將GIS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各項研究中。「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資訊典藏計畫」,屬於數位典藏機構計畫之一,廣泛蒐集台灣與大陸地區各類地圖及航空照片,並予以數位化保存乃該計畫目標之一。本於學術合作及交流的願景,採用簽定學術合作協議之方式與院外單位合作,而合作的對像如:林務局、水利署、國防部等,尚且與美國國會圖書館進行國際合作。多數典藏單位所藏之地圖圖資,許多部分即來自日據時期總督府所遺留下的檔案資料。雖期望能將所有藏品數位化,但受限於空間、經費、時間等限制,仍會從保存狀況不佳及利用價值高的檔案開始進行數位化工作。自91年度至95年度與院外單位合作執行之計畫名稱如下:
  1. 內政部典藏地圖
  2. 飛遠專案典藏地圖
  3. 經濟部水利署典藏地圖
  4. 日本科學書院複刻之中國大陸地圖
  5. 臺灣總督府檔案地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6. 林務局森林資源圖
  7. 土地測量局官有林野圖
  8. 美國國會圖書館典藏之中國相關地圖文獻清查計畫
  大部分的地圖圖資內容多由公部門所繪測,具有軍事戰略、政治決策等性質,故未開放民眾閱覽使用,即使是研究人員本身也不容易取得此第一手資訊。而近年來許多檔案已超過紙本保存年限,面臨破損、蟲蛀之損壞。且資訊快速流通,眾多地理資訊早已不再是秘密。若當代珍貴的地理資訊材料,只保存於檔案室中,任由其逐漸損壞實在可惜,若能透過數位典藏讓塵封的檔案廣泛被使用,對於公眾更是一大福利。研究人員平時自有其專業的研究領域,經由研究人員基於研究需要及典藏保存目的,向典藏單位提出合作需求,達成學術合作協議的共識。再經過雙方機構正式的公文程序,進行後續的圖資數位化和檢索系統建置等合作內容。
  學術合作協議屬於學術合作性質,協議內容主要為精神性的宣示合作宗旨,要點式的條列合作內容,並不做細部的規範。但仍是經過正式程序之公文書,由雙方機關所簽署,並不因人員更動而終止合作關係,並且保留未來彈性的修訂空間。協議內容範本乃參考院內各類型的備忘錄範本,並初步與合作機構商談合作的範疇,具體條文可以請中研院公共事務組協助擬定或審閱。協議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要點:
     1. 合作宗旨:簡述雙方合作之目的及未來展望。
     2. 權責單位:簽署協議之單位。
3. 合作內容:主要敘述計畫執行完畢後的產出與成果。例如:數位化檔案管理系統之建置、數位檔案之光碟等。
4. 合作方式:計畫執行過程之相關規定及協調監督之單位。如:資料調閱方式、數位化相關事宜(費用、場地)、產出資料後可運用之範疇等,皆可在此描述。
5. 合作協議修訂辦法:訂定將來若協議內容未規定之事項,該如何進行修
正或換文。
  6. 合作協議有效期限:訂定雙方合作期限。
    大多數的典藏單位其藏品皆保存於檔案室中未進行數位化工作,無制定相關數位化工作流程或規定。故大多數與計算中心合作之單位,基於合作協議多按照計算中心的數位化流程進行地圖掃描、拍攝之工作。唯若有特殊調件方式或需求,仍經事前協商方可進行,目前多採行將藏品自原單位調借出庫後,由計算中心提供設備、場地、技術及人員進行數位化工作。數位化檔案建置完畢後,中研院院方與原典藏單位各保有一份原始數位檔案,版權為雙方所共有,並可提供院內學術研究使用。大部分合作計畫,皆先進行藏品的清查編目、至圖庫提閱、依圖資狀況分類、進行掃描、存檔、備份及歸庫。
  然而,眾多的圖資數位化工作尚未進行前,工作小組即會先建置圖資數位化檔案目錄系統。一方面隨著數位化工作的進行,將已數位化之檔案載入系統,並能清楚掌握數位化工作的時程進度及後設資料的著錄。另一方面,日後能將資源開放供民眾共享,使用者可以透過瀏覽器觀看已數位化完畢的圖資影像。且圖資檢索系統呈現數位化檔案數據的統計,如:全部圖資件數、已取得原件數目、已掃瞄件數、待處理件數、本日處理件數等。使用者透過此系統,可以看到原圖1:1的解析度,及檔案的後設資料。然而並未提供原圖下載功能,故無法抓取整張圖檔。而在圖資影像的保護措施方面,因為不想影響地圖或遙測影像日後的判讀或應用,乃採用「看不見」的浮水印技術,並於網頁瀏覽的頁面中放置中研院的Logo,希望能達到宣示保護之效果。
    然而,部分的圖資檔案數位化工作仍受限於原件保存狀況,對於保存狀況不佳之原件雖未進行數位化,但不因此而失去其利用價值。當檔案數位化完畢後,須進行圖資保存狀況資料之填寫,包括處理狀況、保存狀況與更新日期。必須於保存狀況中註明圖資狀況是否良好,可否完整進行掃描。檢索系統中仍可以查詢保存狀況較差圖資的後設資料,同時建議原始典藏單位進行修復,此部分則視相關單位是否有經費之編列而定。待未來修復後或新技術的引進,再進行數位化工作。藉由這樣的方式平衡當原件無法數位化時,尚能確保其資料得被利用之價值。即使當計畫終止後檢索系統仍持續運作,由計算中心GIS小組負責維護及營運,並不因為計畫終止後則結束檢索系統的功能。
  另外 在國際合作中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合作計畫,乃每年定期派員至國會圖書館於館藏地進行數位化工作。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擁有超過500萬幅的地圖圖資,而每年更持續不斷的增加其收藏內容。蒐羅範圍廣大,全球各區域皆有各類型圖資的收藏。中國部分包含年代久遠的中文古地圖及近代中國地區地圖,皆非常珍貴且為數可觀。依照美國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之規定,文物不得離開館外,且一律採用非接觸性的拍攝方法和極短的閃燈,儘量將對原物件之傷害降至最低。此計畫尚在進行中,期望逐步將國會圖書館典藏相關中國或臺灣的地圖拍攝建檔。因時間寶貴旅途遙遠,工作人員並不比對版本是否重覆的問題,只要是關於中國或臺灣之圖檔皆進行拍攝,回臺後再行比對並著錄後設資料。由於按國會圖書館的規定,必須採用非接觸性的拍攝方式進行數位化,因此所攝之影像不若接觸性的掃描圖資來的清晰。雖然影像的解析度有其侷限性,但是卻能了解國會圖書館中,究竟藏有多少與臺灣及中國地區相關之圖資,建立此一完整清查目錄可供檢索、比對,仍是一項重要的突破。除了地圖圖資數位化之外,未來尚計畫合作建置國會圖書館地圖圖資數位化影像WebGIS檢索目錄。
  據計算中心廖泫銘先生所言,「蒐集、保存、開放」一直是國會圖書館堅持的理念,數位化工作對國會圖書館而言只是手段並非目的。因為圖書館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蒐集、保存人類知識的菁華,數位典藏的目的也是在此。所以,國會圖書館只要將圖資進行數位化之後,即開放供民眾下載非商業性使用。典藏品數位化工作乃致力於建立「標準」而非「系統」,其意義在於尋求一套眾多單位可以妥協的方法,或許並非是最快、最好的方式,但卻是一套可以行之久遠的「標準」。
    此外,圖資檔案數位化完成後,是否可以將相關地圖資訊整理成有系統的知識,或是能提供符合民眾需求的服務等,數位內容服務與加值是經常被討論的話題。計算中心GIS小組自民國八十四年起開始評估、建置中研院地理資訊系統,並進行各項基礎空間資料收集工作、應用服務系統的研發,特別是WebGIS技術。近年來則積極將地理資訊系統納入「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整合技術之一環。相關GIS系統建置成果,請連結至空間資訊技術處理與運用網站http://gis.ascc.net/NDASupport/獲取完整之資訊。
  因此,地圖圖資數位化與地理資訊系統的建置,乃一體兩面、相輔相呈之結果。地理資訊研究者需要廣為搜羅各類型地圖或航照圖,以增加地理資訊系統的精確程度。而地圖圖資所附有之原始資訊,藉由地理資訊系統的運算、分析,用空間的角度去呈現資料,提供更具親和力的檢索方式。原始資訊變得更有意義與活用價值,增加研究及教育等應用目的。所以,地圖圖資除了主要應用於WebGis系統之外,目前尚有以下幾種服務和加值方向。
  1. 圖資下載服務與複印服務
  依照著作權法第30條第一項所示「著作財產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存續於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亡後五十年。」第33條前項「法人為著作人之著作,其著作財產權存續至其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目前地圖圖資的數位典藏內容,大多是日據時期或更早之前所留存之檔案。而地圖或航照圖大多數為政府單位所制鮮少私家著作,又據第33條但書「但著作在創作完成時起算五十年內未公開發表者,其著作財產權存續至創作完成時起五十年。」因此,多數圖資已不受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所限制,成為大眾使用的公有財產。未來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期望可與特定圖書館結合,提供地圖圖資服務窗口,讓民眾能在館內免費下載圖資檔案。由於地圖一般而言尺吋較其它文書檔案大,需結合能提供大圖輸出、大圖掃描機具的圖書館,若個人基於非商業性用途,支付工本費用即可複印相關圖資。期望逐步將數位化完成後的圖資檔案,開放供民眾利用。此一計畫預計於95年度結束前,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圖書館的輿圖室,設立此圖資服務窗口。
  2. 產學合作數位內容加值
  據計算中心廖泫銘先生所言,關於數位內容商業加值的合作方案,目前尚無固定的合作模式。廠商如果對相關研究成果有興趣,可向計算中心提出申請將以專案方式討論之。若有進一步的合作簽約、相關授權等問題,計算中心則不涉入,乃由中研院公共事務組與廠商協議處理。但學術協議中並未提及加值授權等問題,並非不能對圖資內容進行加值,而是未討論此部分內容。因此,若有相關產學合作事宜仍會與相關合作單位彼此照會。中研院計算中心與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台灣歷史時空之旅知識庫」網路版∕光碟版,結合珍貴的「台灣堡圖」與現代地圖,將19,000多張古今地圖以「古今對照」方式呈現,可交互參照,透過地圖瞭解台灣變遷 。將地圖圖資檔案加以運用,成為結合多媒體素材的數位內容產品,即是透過上述方式共同促成的合作方案。
  近年來資訊科技發達且知識共享的精神普及,眾多的地理資訊早以不再是秘密。由於地理資訊不斷的改變,地圖圖資的蒐集同樣隨著時間累積增加,因此不論是實體典藏或數位典藏,都是處於進行式的狀態。據中研院計算中心廖泫銘先生所言,「有多少能力我們就做多少事,地圖圖資的數位典藏是不斷進行的工作,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朝蒐集、保存、開放的方向邁進,並持續與相關單位合作,進行台灣與中國地區的地圖圖資數位化工作。」

 

 

 

考古數位化委外與數位內容保護

發表日期: 2008-01-14, 點閱數: 1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曾鈺絜
一. 委外製作
  
  考古陶器數位化委外部份,目前綜合各機構單位現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林玉雲小姐表示,一般來說,計畫內大概有三百多件,這些大量的工作必須仰賴委外執行,經過數位化後的檔案,期望它能快速、達到成本效益並出版,但在經過「委外」工作的一再波折,最後仍決定自行執行,在這過程裡,到底是遭遇什麼樣的困難?
  
1. 設備方面:第一年的數位化工作是一個實驗性的計劃,參考其他單位的做
法,選定數位機背進行相關業務的主要硬體設備,並請廠商來做實驗性技術工作;不管是購買攝影器材或是電腦硬體皆無相關經驗,以至於購買設備售後服務品質非常不理想。
2. 標準方面:沒有導入標準流程的原故,校色及轉檔部份可能出了問題,但
               不排除是執行廠商技術上的不足。
3. 廠商方面:招標廠商資歷上的描述並不非常客觀,加上攝影師的主觀審美  
               條件,拍攝過程容易溝通不良。
4. 時間成本:由於拍攝物件太多,在不能確保文物拍攝時的環境安全之下,
必須經由內部工作人員去做文物保護的工作,所耗費的時間成本不容易估算。
  
    在經過這些波折之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最後決定改採自行執行,訓練適宜的工作人員;考古陶器在數位化的過程裡,充滿各種不同的困境考驗著執行者的智慧,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所要耗費的時間成本,並不是可以量化估計,在數位化所面臨的難處,包括軟體及硬體,控管經驗也可讓其他單位在往後進行數位化的同時,做為非技術文件的參考資料。
  
  
  
  
  
二. 數位內容保護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在取得資訊更為便捷的同時,共享是目前趨勢所在;目前數位內容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這些都是所有創作者的心血結晶,如何才能保護數位內容創作者,數位檔案不被恣意濫用,並有效避免非法散佈或未經授權的檔案侵犯其權益。
  國家型數位典收藏科技計畫執行多年,已累積不少成果,除了保存及管理數位化檔案之外,影像所有權相關保障正是目前積極研發重心,其中相關技術包含: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條件存取機制、數位指紋及數位著作權管理機制等。各種技術皆有優缺,希望能相輔相成,讓數位內容保護這一塊更加成熟。

(一) 數位版權管理(DRM)
  DRM技術是一種控制電子檔案使用權的技術,主要是在一個電子檔案上加入有關版權的限制,例如該檔案能播放的次數、是否可拷貝到另一台電腦、檔案過期日等,藉以保護電子檔案的安全性。當播放器要解開這個檔案時,便會根據檔案上所記錄的版權限制來決定是否可以播放。在所使用的技術上,數位版權管理是一種數位資料的保護管理機制,工研院電通所開發的DRM技術提供影像(JPEG)、音訊(MP3)和視訊(MPEG-2)的內容保護,包含浮水印的嵌入和對數位內容的加密,前者可以將數位內容版權的Logo及資訊嵌入影像中,以保障數位內容使用的版權歸屬;後者則可以保護數位內容不被第三者非法存取,避免不必要的數位資產損失。
目前技術規格有二種:1. 符合 SCORM 1.2 版本、2. 採用 XrML 2.0 版本的數位版權描述。其技術特色有以下四點:1. 以網頁瀏覽器即可閱讀數位內容、2. 提供 PKI 架構下的登入授權機制、3. 針對視訊、音訊及影像提供浮水印及加密、4.提供便利的小額付款作為版權交易工具
(二) 數位浮水印
  日常生活中,浮水印隨處可見它的蹤跡,紙鈔上隨著光線折射而隱約浮現的圖案與文字,證明它可合法使用。數位浮水印意指數位多媒體檔案,包含文字、聲音、影像等等,嵌入無法任意移除的額外資訊的技術,以達到資訊隱藏的目的。最常被應用在需要受版權保護的數位產品中加入一般人無法移除的版權資訊,當日後發生侵權爭議時,仲裁者可藉由浮水印的存在來判定歸屬,以保護智慧財產權。為了使非法拷貝和非經授權傳播可以被偵測出和証明它是非法的,大部份數位浮水印技術至少必須符合以下二項基本的要求:
1. 對於數位媒體具有可視浮水印標幟著,除非經過所有者允許,否則自行將浮水印去除,將會嚴重破壞媒體上信號的效果。對於不可視的浮水印必須達到無法移除和修改等特質。
2. 一個浮水印必須能抵擋任何攻擊和額外的處理。這些處理包括有A/D 或D/A 轉換,過濾處理(Filtering),壓縮(Compression),修剪和旋轉等等。
數位浮水印屬於一種隱匿法(Steganography)。基本上可做以下的分類:
1. 可見的(visible)與不可見(invisible)的:可見的浮水印可由人體感官辨識其存在,例如許多出版者會在其產品上置入明顯的商標,一般而言這樣的浮水印強度是比較低的,因為既然可由人體視覺或聽覺辨識便很容易被抹除。不可見的浮水印對訊號只做小幅度的修改,整體而言人體感官無法察覺嵌入浮水印前後檔案的分別,例如最簡單的作法是調整影像訊號的最小位元。
2. 空間域(spatial domain)與頻域(frequency domain)在空間域嵌入浮水印是比較原始且不安全的方法,例如微調影像訊號大小或數值置入浮水印,很容易藉由各式常見的影像處理抹除。現今的研究重點多在頻域做處理,利用DCT轉換、Walsh轉換或Wavelet轉換等,應用展頻通訊等技術,提高浮水印的強度。

1數位版權管理技術DRM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Technology,http://www.ccl.itri.org.tw/products/transfer/internet_soft/techinfo/DRM.htm
2 SCORM 1.2,共享內容元件參考模型1.2版
3 XrML 2.0,eXtensible rights Markup Language 2.0
4 林禎吉、賴溪松,資訊安全通訊 第四卷第三期 87.06
5 http://140.118.19.1/newweb/epaper/20060515/20060515%E8%B3%87%E5%AE%89%E5%B0%88%E6%AC%84.htm

典藏方寸間,中國文化之美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實錄

發表日期: 2008-01-14, 點閱數: 0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內容發展/高芷彤

  
  一種「純手工」的工藝精神即將消逝……

    「一幅畫的價值在於它的獨特性及稀有性,如果鑑賞家能從畫中讀出其他藝術家的影子,那這作品就無法被拍賣好價錢。」一位經營畫廊的王先生在閒聊中提及自己經營畫廊以及買家對於藝術品的見解。雖然藝術家畢生的創作分很多時期,但並非每次畫作時的心境、手感、環境等皆能配合,因此每幅畫也不盡相同,也並非每福皆為好作品。王先生對於藝術的本質提到,其實藝術是絕對的美感,極富主觀性,而鑑賞家對於藝術品的喜好,通常傾向於收藏具有個人特色的畫作,所謂無法從作品中讀出他人的影子,就是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即便是用噴槍隨意畫出線條的作品,藝術家也因為噴槍創作的獨創性而獲得青睞。
   
    但隨著工業革命後,世界恍如大夢初醒一般,逐漸捨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製作,產量稀少的手工物件製作方式,大量地運用機器設備替代人工生產所需產物,來因應目前講求快速、省成本的需求,逐漸地,藝術品走向「有所為而不為」、「有所為而為」兩極化……

    其蘊含的豐富美學價值和深刻的人文價值,如何才能留下……

    璽印,一個兼具實用且富含權力象徵以及中國傳統藝術的文物,為能妥善保存象徵持有人的權力、珍藏篆刻家及雕刻家在印面及鈕上功夫,運用現代科技技術達到保存以及流通的目的,提出一個數位典藏的概念。由於具有典藏價值的璽印多是典藏機構間重複性較低、重要性高,為避免物件因環境或人為疏失造成物件的二次傷害,結合目前電腦科技的技術,運用數位化的方式,將文物以數位掃描或數位拍攝方式以另一種形式典藏文物。文物在經過數位化後的數位檔案須典藏至資料庫中,運用後設資料以及資料庫交互檢索的技術,不僅擴大物件的能見度,同時在資料龐大的情況下能節省查詢檢索的時間。最後,藉由流通面的擴展以及資訊交流的快捷便利,應用面將不斷的因資料的整合而有不同的創新。

    目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自數位博物館計畫後,提出五年一期將國家文物數位化的計畫,目的能達到典藏文物短程目標外,並與國際間相關物件進行交流及研究。目前參與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的重點機構包含: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印記)、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印章)、國立歷史博物館(印章印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印記)、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楊雲萍文書計畫(印記)等,共5個機構單位分別將館藏文物進行數位化。本文擬針對印章印記目前數位化現況進行實地的專訪以及調查,除詳實報導數位化工作外,並突顯各機構在進行物件數位化所遇到的困難,及未來在整合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方案的可能性評估。

    一種文化,曾經是歷代江山更替的見證、官員權力的象徵、商業貿易的往來憑信、及文人的寄情抒懷方式,甚至還能祛邪納吉的通靈之物1,究竟璽與印有何不可分割的價值?

不可切割的璽印文化
    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經濟與手工業發達,有別於商代的「信物」用途逐漸擴大,從外觀上璽印的印形、象形文字安排,皆已展現出當時戰國時代思想活耀的局面。到漢代,正平直印章外觀及深入到印面的文字書法,漢代追求典雅質樸的風格獨樹一格,同時文人更將創作地詞句及圖畫,以璽印抒發之。另外,璽印不再只蓋在泥土做封印,從晉代開始轉而印在硃或墨色蓋在紙上。到唐宋,印章逐漸從完全實用轉為以欣賞為主,此時的文人也開始不戴假他人之手,自己來篆刻。另外印章更在漢代發現有以綠松石刻著用於殉葬品之用途。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蔡耀慶先生就曾表示,「當初在進行印章數位化物件挑選時,就考慮到某些印章從來就不曾被蓋過,如殉葬用、配戴用的印章」。
    的確,了解文化的脈絡將有助於日後瞭解物件的價值,更能妥善保存物件實體。以史博館為例,在數位化印章時,除以印泥蓋出印記外,同時將印面蓋於類似紙黏土的材質作封印存,一方面可清楚了解印記的文字,也能了解該印章的工藝技術。

訪察機構多元化,突顯其工藝與智慧
    璽印可分為兩個層面包含屬於印章的3D及印記的2D部份,印章包含鈕、印章本體、印面等三部份,較著重於工藝技術層面。而印面上的印文則是屬於2D的部份,也就是所謂的印記,較著重於本身實用價值,例如商業往來的憑證。兩者皆有密不可分的關連,並無誰主誰副的從屬關係。在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從事數位典藏工作已久的林妙樺小姐表示:「像族譜有其脈絡與個體存在的必要性,而印記的存在對於印章本身確實有加分的作用」。
    由於印章與印記實屬兩個不同物件,有些單位多只收藏印章,以及一些單位典藏書畫以及古籍等物件中有鈐印記,因此從目前訪查的機構在規劃數位化計畫時,如何規畫館藏物件數位化與各館實際典藏內容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以下列出實際訪查各機構執行物件數位化時所考量的相異點。

機構名稱 典藏物件 相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畫處
書畫(印記)-藏畫大系 由於本身館只收錄印記,且此系列是故宮過去挑選過,且編列依照年代排列成15冊,深具書畫學科之重要性及代表性。另外由於圖檔完備,因此為印記數位化物件。
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 古籍(印記) 將印記從古籍中獨立抽出來單獨數位化的是認為印記對於考證源流的價值所在,同時並可一覽不同朝代的篆刻之美。前者提印記線索給學者專家進行真偽辨別是一動態的資訊,後者因書法之美而使得該方印記有加值作用。
中研院台史所
楊雲萍文書計畫
文書(印記) 根據文件上用印為主,並無實體印章,在收錄印記時只要文件上有出現文字或圖形者皆數位化典藏,若遇相同印記,則取清晰完整較佳的圖像為代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印章/(印記)-古銅印 由於本身只收錄印章,因此在管理上與單收錄印記的單位在考量點上有所不同。已有實體的印記存在,因此印章前蓋在何處並非主要典藏的重點,對於印記的考慮較不多,反而較多著重要印章本身的工藝技術上。
首先會依照重要性、數量及其他單位所沒有等因素來作為挑選物件的依據。

數位時代分工合作,齊力提升文物價值
    目前訪查各機構中,數位化流程大致可分為前置工作:「物件挑選及排定每月進度」,建置工作:「物件整理丈量尺寸及物件數位化」、「資料著錄及物件釋文」,儲存工作:「資料備份及儲存」。在各分工流程中較大不同處在於建置工作,包含「影像建置」、「文字著錄」兩部份。依照各館藏物件數位化的目的而設定不同規格而產生不同的資料庫以及檢索方式。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為例,兩者數位化圖檔在資料庫中皆為展示圖檔,不同的是前者設定相同大小且不修圖方式進行,後者則呈現代表影像外,可連結回為鈐印處,也就是印記出處,一覽原印記在原物件上的樣貌,因此該方印記為修圖後的代表印記。在訪談中特此針對修圖的問題請各單位分析數位化的方式,中研院史語所傅圖林妙樺小姐表示:「當初會進行修圖的工作,主要是因為要再印記資料庫中呈現代表印記,由於印記多會鈐在文字上,希望能修圖去背並補朱紅色後,呈現給使用者一方較為清晰的圖像。」,然而,相較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由於物件的不同,因此故宮童文娥針對修補圖檔表示:「故宮數位化印記圖檔並沒有在這方面做後續的修改,通常文人多鈐在書畫的空白處,這是與書籍較大的差異點,且目前資料庫主要是收錄書畫中相關的印記資料,並沒有執行真偽辨別的工作,將此項工作留給日後帶資料庫建置完成後,由專家學者來協助進行。」
    不論各單位數位化採用何種方式進行,皆以建立印章印記資料庫為基礎,藉此進一步建立屬於印章印記的知識庫,提供線索給專家學者在考證源流,真假辨偽之用,藉由網際網路的便利性以及普及性將印章印記的知識傳播延續,兼顧保存及流傳前人的智慧以及豐富世人的素養。在企圖典藏之於發現原來還有-「刻骨名詩打印店」夏夏-這樣一個有趣的創意。夏夏採用纖明有趣的印章,企圖保留文人吟詩作對的功用、以及信用憑證外,將生活時事的內容以及類似古代肖像印的塗鴉,融入生活、跳脫傳統,一改高深遙遠的刻板印象。
    (網址鏈結:http://blog.yam.com/stamper

 

一種能讓使用者更快速解讀璽印內涵-詮釋資料
    「印記通常是附隨著文件書籍或金石器物而存在,因此詮釋資料的建置時,一定會將印記的原物件說明清楚,然後再另闢欄位說明此印記主要內容為何。也就是,考量印記的說明欄位時,必不可分割其與原物件的關係」中研院台史所楊雲萍計畫表示之。
    所謂的詮釋資料就是描述該物件資料的資訊,同時也是建立資料庫的資料來源,多委請該物件領域的專家學者研擬該資料欄位,針對物件的特性條列出相關欄位,因此詮釋資料在相同物件不同機構中,會擁有共同核心欄位及符合各機構實際典藏物件的相關欄位。以中研院史語所傅圖以及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性質較為相近的印記機構而言,在欄位上皆有基本的印記編號、印文、印主、印記來源、尺寸、印面形狀、語文及書體等相同欄位,反之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的「鈐印處」則是考慮由於印記不只出現在一個地方,可避免重複建置問題,且能與其他資料庫相互連結,雖此欄位與考證源流有密切關係,但卻也不失為當進行整合印章印記資料庫時的方法。
    另外,不同物件也能使用相關的詮釋資料為基礎,以史博館為例,「當初是沿用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的欄位,但由於傅圖本身多只典藏印記,而史博館則是以典藏印章為主,因此只有增設印章的部份,包含:材質、型制(印面形式、鈕式)、印文(類別)、款識(語文、書體、刻作、技巧)等欄位,主要是著重於印章本身的工藝層面。另外,史博館並沒有刪除該份資料的印記部份,讓該資料庫能更彈性運用。」

彈性選擇設備,避免文物再次傷害
    如何能將實體物件虛擬典藏至資料庫中,靠的就是現代新興的設備與技術,依物件的不同有不同的數位化設備以及技術選擇,例如物件為書畫,此物件尺寸大於目前市面上數位掃描設備所能包含的範圍(目前僅到A1以內),因此書畫在進行數位化時多採用數位攝影的方式,但對於印記本身,由於數位拍攝有時後會無法正確掌握實際印記的大小,史博館蔡耀慶先生就表示:「印記採用數位掃描的方式會較數位拍攝來的真實,因為數位掃描可直接呈現該方印記的大小。」,而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在進行設備挑選時,由於所採用的物件是前人彙編成冊的「藏畫大系」因此是直接提領數位圖檔後,直接進行取圖的動作,與設備並無實際的接觸,這也是典藏物件的方式-避免一再被提借使用-與書籍概念相同。
    另外,剛在數位化分工談到各館對於印記本身是否修改持有不同的考量點,以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為例,由於印記本身尺寸不一,因此在擷取印記時多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且傅圖為在資料庫中提供讀者代表印記的理念,此代表印記經由取圖、去背及補朱紅的過程,較他館花較長的時間,因此委請廠商開發「印記取圖模組」,開發類似影像處理系統及小畫家基礎功能,提升人工處理影像檔階段的經濟效益。但印記鈐在不同的材質上,所呈現的圖檔會有些許的不同,史博館蔡耀慶先生就表示:「印記蓋在絹、紙、綾布上有差,絹上有纖維經緯,有機底材造成印記本身的粗細不同,因此並不能肯定是否去背後,該方印記確實的印面樣貌。」但可以肯定的是,各館皆採取較為保守的作法,雖提供代表印記,仍保留原印記的出處,讓使用者以及專家學者自行判斷真偽。
    因此該如何彈性的挑選適合於該館藏物件的設備與及技術,實為日後在進行印章印記數位化資料庫建置所需考量的要點。

評估委外製作,確保效益及成效
    剛提到中研院史語所傅圖委外請廠商開發軟體的考量點,及他館對於目前進行方式的不同看法,該如何謹慎的規劃不僅能妥善保存文物外,是對於日後資料庫的運用有密切的關係。中研院史語所傅圖林妙樺女士表示:「當初委外的廠商是與先前在執行其他物件數位化相同的廠商,是委託廠商開發一套系統,能同時管理掃描以及校驗流程,因此在溝通開發之中,廠商對於數位化流程較其他尚未接觸過的廠商來的教具可信度,因此在開發印記的擷取模組時,是委託給同一家廠商來執行。」
    的確,相同廠商在執行時確實可以節省時間,以及避免文物再次因新手而有人為的傷害,但卻也要時時注意目前市場上尚未接觸過的新興廠商,是否更佳的選擇。在挑選廠商時建議考量在評選時的設計概念是否與原先自己本館規劃的理念相符合。廠商在提供過去成果展示的同時,注意此成品是否有技術門檻,了解該廠商的技術程度水準在哪。當然,廠商是否便於商談價錢也是關鍵,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適當的價格一方面可讓進度順利的進行,同時也可避免挪用其他經費來補足。最後,由於數位典藏工作並非短期的配合,而是需要長期與廠商合作,因此挑選互動良好的廠商是不僅能正確傳達所要的理念,更能相互增長所長。

保護數位內容,避免資源濫用
    所謂的數位內容保護顧名思義是針對數位內容來進行資料的控管以及保護,包括數位化流程、密碼簽章、浮水印保護、存取控制、版權管理、安全追蹤等研發與運用對目前數位內容單位而言都是刻不容緩。目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之技術研發分項計畫針對數位典藏各項技術進行研究以及開發,而多數機構也都向此分項做技術的研擬。
    印章與印記在數位化後的影像檔,目前是採用隱性浮水印加以保護,隱性浮水印是將屬於原創者或合法擁有者的標記,隱藏於數位資料中,可作為將來起訴非法使用者的舉證。因此,隱性浮水印最主要優點便在於能維持數位資料原有品質,由於不易察覺其存在,具有較佳的保護效果2。當然若尚未加入浮水印的數位檔案也可採用中研院史語所傅圖採用的方式,由於目前印記資料庫、人名權威檔、古籍資料庫可相互連結,利用資料庫的權限控管,當你有人名權威檔的權限,並不代表你有印記資料庫的權限,針對權限控管對使用者類別進行第一層篩選。

解析尚未突破的數位化課題
    璽印由來已久,歷經朝代的變遷,此轉變不僅在製作工藝上,同時也可從印記一窺更迭的樣貌,現今不管持有印章或印記,想要追溯當時的朝代以及篆刻家皆須歷經千辛萬苦,由不同的專家學者進行考證物件的源流,並且加以辨識璽印的真偽,在執行數位化的各單位皆持有相同見解。史博館蔡耀慶先生就表示:「印章印記數位化首先面臨的課題就是考證及辨偽,了解是否會有一個作者仿刻他人印章而蓋在書或畫上的問題。另外,以目前青銅器古璽為例,目前進行資料著錄多會參考歷代所流傳下來的印譜,當初在翻印譜時發現,並非青銅器古璽蓋上去的,而是當時有人將古印拓印記,以木板刻印印章再蓋上,因此就算發現印拓相近,仍會有其差異性存在。」
  除物件的真偽外,印記本身的文字也是在進行印章印記數位化的一大考驗。歷經各種不同朝代的文字,在戰國時期有楚、晉系的文字,每個地方皆不相同,會先需要隸辨,才能擁有正確文獻資料。但由於過去對於斷代並沒有完備,因此會發生找不到足夠證據來證明此印章或印記為哪個年代的問題。
  
  最後,關於印記修圖與否的爭議性在前面依物件選擇數位化設備中提到過,由於印記來自於一般紙、書畫、書籍等不同數位典藏的主體物件,因為數位化規格及像素的不同,是否能真實比對出三種不同材質的印記、若修圖後是否會影響考證源流、單有印記是否能辨別出真偽?當然如同書畫鑑定一樣,印記有其真偽問題,但若同時能擁有印章的資料庫作為知識背景,相互檢索以及比對,似乎能有效的解決目前較為棘手的-真偽辨別、考證源流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印章印記整合性資料庫的議題,期望日後在相關領域的資料庫建置完備,數位化技術設備開發更完善後,能有一個整合性的印章印記資料庫,不僅能交互檢索節省專家學者在搜尋資料的時間,更能將知識生活化,擴大印章印記的價值。

參考資料
1. 大陸故宮文物檢索網站:http://www.dpm.org.cn/big5/D/D6.htm
2. 篆刻方寸有情:http://library.thinkquest.org/C0124441/b5index.php
3. 玲瑯滿目東周文:http://saturn.ihp.sinica.edu.tw/~bronze/ezXiyin.htm
4. 璽印篆刻簡介:http://www.artchinanet.com/artexpo/zhuanke/m_zuanke.htm
5. 中國篆刻家網站:http://www.co888.com/tizhi/zhuanke-china.htmhttp://www.minaol.com/GB/art/wsys/enjoy_1/200106/009.htm
6. 篆刻印學專業網:http://220.130.134.84/m5TeachMain.asp?L1=A&L2=A&L3=3&Limg=0
7. 中國大百科彙藏:http://203.68.192.2/web/Content.asp?ID=78267&Query=3
8. 中國美術網:http://www.artcn.org/NEIRONG1/13/131.htm
9. 藏點:http://www.cangdian.com/Doc/zhishi/html/060428100954.html
10. 拙楓文化網:http://www.wenhuacn.com/article.asp?classid=48&articleid=4312
1 《印裡乾坤》,檢索日期:2006年11月30日,http://www.shanghaimuseum.net/cn/jyxx/download.asp?pType=3&zyid=11
2 賈馨潔 編,《什麼是浮水印》,出處: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計畫辦公室秘書組,發表日期:2002年11月,檢索日期:2006年11月30日,http://www.ndap.org.tw/1_newsletter/content.php?uid=475

 

書後卡的意外驚喜—找尋圖書館或博物館的新價值

發表日期: 2008-01-10, 點閱數: 5,289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文/陳秀華

 

書後卡,是過去圖書館借閱記錄的方式,隱約記得過去在中小學時,似乎在圖書館裡曾用過這玩意,當時絕對也不會想到,從書後卡中的紀錄裡,產生出那麼有趣的各種關係,就如同在岩井俊二的「情書」與宮崎駿的「心之谷」中的故事情節,可以發現相同興趣的人,或是建立個人形象、傳播自己,同時從中也有那種與人聯繫在一起的感動。

 

(more…)

產學合作──談數位化工作之委外作業:廠商經驗之分享

發表日期: 2008-01-09, 點閱數: 3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梁美珍
  
   前言
  目前國內大部分典藏機構都已投入數位化工作,數位化作業進行至今,相關的機器設備或數位化相關書籍、文章等知識的介紹,再加上數位典藏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針對不同物件所撰寫之「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等專書,內容剖析數位化工作,而其中數位化重要的媒介是機器設備,如掃描機、數位機背等,藉此將典藏品轉換成可供網路瀏覽的影像檔,進一步做永久典藏之用。影像品質的優劣關乎使用的機器設備功能的強弱。功能愈佳的設備,相對來說,價格愈高,甚至有的還需由國外買進,而且並不是每個典藏單位有能力編列預算採買。再者,人力配置的專業能力是否夠強,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因此,本文針對數位化工作中重要的元素──機器設備與人力(含專業知識),進而介紹「委外作業」。
  
  執行數位化工作可分二種:一是單位自己做(自行採購設備與配置人力),二是無法購買高階設備或專業知識不足,尋求外界廠商協助(委外作業,廠商提供設備與人力)。二者之間的訴求是成本低、時間短、品質佳、產量高。由於藏品的珍貴性,如果能夠全盤由單位本身進行數位化作業,當然是最佳選擇,反之,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尋找優良廠商合作。有些單位基於典藏品的重要性,對委外招標作業採取觀望的態度,也許是對委外廠商的不了解,也或曾有過不愉快的經驗,並不再去嘗試委外招標。故藉此訪談以廠商觀點去談論委外作業,再依其經驗,給予建議。希望透過此文章對廠商提供的經驗作說明,提供欲進行數位化工作,且財力物力比較匱乏的典藏單位,多一項選擇的方案。

  執行數位化工作時間約有2年的時間,但合作過的數位化案子包括文建會的「馬祖日報」、臺灣博物館、台大、林試所、北科大、中研院民族所等典藏物件的單位,曾做過的物件計有:期刊報紙、照片、植物標本、善本古籍等1,且大部分都是數位典藏計畫的執行單位,而這一段的合作淵源讓本文的專訪對象──李夙先生,磁軒資訊媒體行銷有限公司2總經理,對數位典藏計畫的內容與執行方向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以下,除了對磁軒公司稍作介紹,主要是請李先生以「委外廠商」的立場,分享他過去合作的歷程與經驗,供其他計畫單位欲進行「委外作業」參考使用。本文以其公司在對內部作業規劃、對外合作協調及執行的心得為主軸訂為專訪方向,尤以植物標本數位化為例,撰寫之。
  
   產業競爭‧數位崛起
  磁軒公司創立初期,經營方向主要是以企業在網際網路上的發展與應用圖文整合的排版相關軟體行銷,並協助企業特殊軟體的開發。為了因應知識經濟及數位化時代的來臨,除了原本代理北大方正及Extensis等公司的系列產品外,適逢政府大力支持國內重要歷史文物、典藏物品全面數位化,加上公司原從事排版設計,而掃描、影印工作就是持續在做,在有感數位化浪潮迎面而來之際,決定進一步引進國外機器設備提升品質──i2S Digibook系列及URZ iModeller 3D等產品3,積極開發與協助國內公私立單位將舊有資料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得以轉換到網路上應用。
  
  自2005年開始,李先生開始策劃,並積極辦理一系列之數位化專案相關座談,主動邀約一場5至10個單位與會,以物件類型分類的方式邀請,如文件類、圖書類、植物類等。地點選擇在公司辦理,方便於會中向執行數位化工作之單位展示自國外引進之高階機器設備,介紹其特性及適合數位化之物件,再以實物操作呈現其數位化後之成果、打樣、品質穩定度等等,並將所建議的數位化方式、流程、解決方案等相關議題,還包括資料庫建置的流程一一作介紹,同時以現場互動的方式討論數位化相關工作………是磁軒公司走向數位典藏團隊的第一步。由於磁軒屬於小型規模的公司,但在用心經營的規劃下,逐漸將事業觸角擴展至各執行數位化之單位,也因擁有機器設備上的優勢,開啟了合作的機會,尤其產出成效與品質亦漸引起其他執行單位的注意、諮詢或是進一步合作。
  
   委外作業‧孰優孰劣
  一般上委外作業執行方式可分為:派員及機器設備進駐單位,或是藏品移送承包廠商處理。對典藏單位來說,將珍貴的藏品交由外部廠商協助數位化,勢必有一定的風險存在:藏品是否能依照館藏單位要求被對待、溝通出問題、品質控管、製程延宕等。也許做好了事前的評估作業,但到了正式上機執行到整個案子結束,對雙方來說已筋疲力盡,與當初理想相距太遠。相反來說,與廠商合作愉快的例子還是比比皆是,當中的磨合,前中後期的溝通協調是否有效,決定於雙方的誠心修正。如上所述,數位化工作流程重要的環節決定於選用設備的適切性,關於這一點大部分的廠商都能提供。如計畫單位經費不足以購買,再依據藏品數量的多寡、需求,去建置委外作業規範書(含契約書),徵求廠商投標。
  
  以廠商的觀點而言,李夙先生表示,其公司目前的作業方式是依單位的數量多寡再決定是否需要進駐,假設數量少,執行數位化工作時間短,就會建議把藏品送進公司處理。反之,若要求機器設備進駐,這將取決於成本費用是否能夠負擔,考慮因素尚有:工作效率、典藏品之珍貴、產值高低等。有鑑於機器設備成本高,在進駐與否的選擇,不得不有所堅持的原則。李先生建議,事前功課非常重要,對機器設備的特性、物件藏品的特點、數位化方式或困難度等一一評估,再去判斷這案子是否可以接。對接標或競標注意要點,以下將進一步說明。
  
   接標與否‧評估為重
   對於是否參加投標案,李先生的經驗是,會先對招標作業內容與條件加以評估,自有的器材設備是否具有對該物件特殊性的處理功能。目前因機器設備體積大與昂貴,搬動不易,如需要進駐單位工作,地區範圍則列入考量要點。基於設備搬運與人員聘用問題,磁軒目前的工作進駐範圍主要是台北地區為主。以公司立場考量,符合成本效益與藏品的特性才決定是否去競標。
  
   雖然委外廠商僅是協助數位化工作的其中一個環節,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作業。李先生說道,即使如此,站在廠商的立場,還是需要對全盤數位化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掌握單位的需求,甚至是憑著過去的經驗,提出專業的建議,對雙方而言,不但是合作關係,也是互相學習的對象,工作流暢之餘,兼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先生公司的作業方式:開始時,針對物件及需求,會預先提出建議、將面對的問題等供參考,或是預先詢問典藏單位相關物件的特色等等問題。自己設計、研究一套數位化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程中,不變的元素是機器設備與典藏物件,有足夠的了解,再依特殊性去作調整,一旦調整完畢,後續工作流程就會很順利,通常會在預計時間內完成全盤工作。這是事前功課的重要性。
  
  第二階段的工作是掃描的前置規劃,李先生依照慣例都會擬一套作業規範及整個生產流程,再依照客戶需要的方式去調整流程或操作方式,這一部份基本上會實際操作一遍,設備的架設、開機、物件的擺放位置,焦距的設定、操作原則與步驟,乃至於影像清晰的水平等程序,一一列明清楚,中間過程單位人員如有建議或需求,再花時間加以溝通、修正,目的是擬一套適切的流程,待流程底定,展開掃描作業後遵照流程,正式上機的時候,基本上作業就會流暢,誤差較少。
  
  對李先生來說,前期的溝通很重要,也是關鍵性的一環,與其正式作業之際紕漏百出,寧可預先花時間不斷解決與協調,達成共識。只要做好前置作業,即可減少後製的需要與時間成本,對雙方而言不啻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人員異動‧補救方案
  人力的流動在職場上司空見慣,對計畫單位與廠商而言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計畫單位尤其擔心廠商人員異動,影響作業流程。以下針對李先生對克服此問題的經驗作說明:員工一旦進入公司,即展開員工的教育訓練,如需配合派駐單位,該員工必須遵守所訂定的工作規範,進駐單位前就須先了解數位化工作流程。教育過程中,讓他們謹記工作規範,留意掃描過程以免不小心傷害標本,及嚴守數位化成果之規格標準。一切概念釐清後,所剩下的熟練度就有賴實作的時間去累積。在執行過程中,若因物件的特殊性需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例如:維管束植物標本的厚度不一(毬果與枝葉的厚度或高度出現一定的差異),在對焦掃描上得另作調整以讓標本能展現整體影像的清晰,諸如類似的問題,倘若員工不熟悉就應立即向主管反應,迅速解決,不拖延製作時間。如掃描人員累積一定的經驗,也許從中引發更具效率的作業模式,經廠商內部確認後,與計畫單位溝通協調,進而提升工作效率。李先生的領導方式是公司本身內部也應隨時作溝通與監督,有效地處理問題,以防實際操作的員工一旦離職,依舊還有人力或主管能夠確切掌握工作狀況,立即派員補上,使固定的工作流程與規範一切皆在監督之下。隨時有人力的備援,不讓工作有中斷的可能,數位化作業才可順暢執行。
 
   派員進駐單位,因地點不盡相同,公司人員可接受這樣的調動安排嗎?李先生回答,由於磁軒目前規模小,而大型設備搬動不易,現階段的進駐地區主要還是以台北市為考量,移動範圍不大,目前狀況還是在掌握中。

狀況特殊‧見招拆招
    因物件的特殊性,數位化作業得採用不一樣的解決方法。所謂「標本」也有不一樣的特性。「植物標本」特殊之處就包含有「非維管束植物」與「維管束植物」的差異,以單位合作經驗來說,李先生曾面對的問題,以『苔蘚類』掃描為例:一張台紙上分佈好幾撮苔蘚,幾小撮的乾燥苔蘚在同一張台紙上,因其高度不一,在掃描對焦上的設定就比一般的維管束植物標本來得複雜,為兼顧整張台紙標本影像的清晰度,掃描人員不但得花更多時間去調整、留意對焦的設定。遇到此類型的標本,相對的要更專注於台紙的每一撮標本,掃描完一張,還要重新設定機器,有時一張標本就需花上20分鐘的時間掃描,通常出現的狀況是兼顧了品質,反而在時間上就失去效率。依物件特性會有不同的掃描流程,都須事先規劃清楚。現場才發現特殊狀況就來不及了,恐怕會有超乎想像的成本發生。
  
  基本而言,經乾燥處理再壓平放置於台紙上的植物標本,在數位化作業中是以立體物件掃描方式去執行,舉凡植物標本特殊的除苔蘚類之複雜外,另一特點是在於其高低不一:如毬果類。在掃描上要求突顯景深之餘,更加要注重整體(陳列在台紙上的每一枝葉)的清晰度,而非只是解析度的數字了,掃描影像結果是要求清晰的立體感。而一般常見的維管束植物標本只多為乾燥枝葉的植株,前端作業由單位人員清理碎葉雜枝,廠商作業人員負責掃描,這類的掃描作業比起前者容易操作多了。
  
  如上所述物件之特性,前者為苔蘚類,後者可為毬果類,植物標本最大宗是維管束植物,毬果類只包含在其中,二者皆歸類為:「植物標本」。對廠商而言,皆是「植物標本」,以標案來說,現場幾乎是看不到物件的,有的僅是提供幾張標本,大部分純粹是理論為重,待要實際執行方發現棘手的地方,特性不同,處理方式與執行時間大不相同,沒有事先的認知去做規劃,恐怕會拖延製程時間,這是廠商會遇到的問題。而對雙方來說,沒有事前的明確認知與共識,難免會有超乎想像的時間成本出現,甚為困擾。
  
  以李先生的觀點,計畫單位或許也會忽略這方面的問題,站在他們的立場,標案決標後,他們重視的是產出成果品質,其中廠商耗了多少的時間或人力就不在他們顧慮的範圍之內。會發生的狀況是規範書或契約書上說明並不十分清楚。李先生說道,雙方事前沒有達到充分的溝通與認知,執行期間,缺乏經驗的廠商面臨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影響品質之外,時程延後,假設還觸犯契約書之規定,萬一處理不好,影響之間的合作關係是莫大的損失。

 李先生與數典計畫單位合作多時,了解數位化的重要性,對品質的嚴格一如計畫單位的要求,除了適時給予建議外,為求品質優良,往往都會想辦法、耗心思去排解難題。除以上狀況,李先生認為廠商會遇到的還包括:
(一) 驗收標準的落差:這裡所說的落差問題是指合作單位出現層級驗收標準不一的狀況,對廠商而言必須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靈活應對,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達成任務。
(二) 需確切掌握物件的特性及了解整體的數位化工作流程;即使廠商僅僅佔去整個數位化作業的部分工作,但若對物件的認識不足,缺乏精確的判斷,亦或許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將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與人力去克服問題,舉例:乾燥的植物標本類如苔蘚掃描花費時間也就更長。有時物件「好不好做」也是十分關鍵的問題。

成敗關鍵‧慎選廠商
   李先生分享了上述許多寶貴的經驗。如計畫單位有需要進行委外作業,李先生綜合遴選廠商的建議,含有:
(一) 首要評估廠商之技術與機器設備之優勢,此要素除降低時間成本外,獲得高品質的產出才是最終的訴求;其二,建議參照其他單位推薦的優良廠商,擁有委外經驗豐富的廠商或許在溝通、解決問題能力強也有助於減少作業時間。其三,價格是否合理。以上三點建議當作第一關的篩選,各方面評比後再做適切的選擇。
(二) 建議要求廠商必須呈現實作或專案實例,供單位先比較再作選擇;機器設備的效果是否能完全表現出物件的特性及影像的清晰度為優先考慮;建議影像除了在螢幕上顯示外,亦可作長遠的考量──未來印刷出版的可能,所以可以要求掃描後再作輸出、數位打樣,避免有未來無法進一步印刷的困擾;預先防止廠商技術上不足的情況發生。
(三) 不妨訂定一段時間(1或2個星期)以實作成果決定雙方最後的合作機會,再以此訂定為雙方契約的內容與規範;此舉可避免前後展示效果有落差的情況發生。
(四) 對雙方而言,一切的工作規範與驗收標準唯有在執行數位化作業之前,就需達成一致的共識與認知,讓數位化工作順利執行,避免在過程中尚須處理意見不一的問題,影響製程。互相信任與誠意修正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結語
  世界文明發展迄今,電腦科技佔有一席之地,而數位化正是全球的趨勢。委外作業能促進產學合作,一方面為廠商開拓商機,另外也能為珍貴文物做永久典藏。透過產學合作的關係,刺激國內數位內容產業,才能提升台灣學術、數位技術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在此感謝李先生接受專訪,在與許多計畫單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之下,分享了許多經驗與寶貴的建議,不管對廠商或計畫單位而言,李先生一再強調「前置作業」與「溝通」的重要性,在經營管理或是工作流程作業中,遵照這二項的原則執行,方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1 http://www.cx-media.com/web_main_1.html
2 http://www.cx-media.com/web_home.html
3 http://www.cx-media.com/web_main_1.html

通往未來的古籍: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的時空之旅(未審稿)

發表日期: 2008-01-09, 點閱數: 1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明成祖永樂元年,翰林學士解縉等人奉召整理歷代典籍,廣泛蒐羅宋元以前重要的圖書文獻,舉凡經、史、子、集、釋藏、道經、戲劇、工技、農藝,無所不包,最後歷時六年編纂成兩萬多卷共一萬多冊規模宏大、裝禎精美的《永樂大典》。許多不易取得的珍稀秘本,也因此得以傳世。如此一套集結古今創作的鉅著只有寫本一份,直到150年後差點毀於皇宮大火,明世宗才命人照正本摹寫一部。

永樂正本至明末已全數亡佚,現存皆為重抄本,僅存800餘卷400冊,散落在8個國家30多個收藏單位或個人。雖然是複製品,但卻是後人一窺《永樂大典》的唯一途徑。

在台灣,如果想翻閱這部有近500年歷史的古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收藏有6卷,如因研究需要,到館可申請閱讀原件,但為避免珍貴古籍因為經常翻閱而損壞,館內的閱覽區可以調閱1:1的數位圖檔閱讀,無論是印記、校注或紙張紋理皆清晰可見。其中一卷《永樂大典》還可以看到清乾隆期間《四庫全書》的纂修官從書中抄出佚文的簽條,可見清人從《永樂大典》編輯佚失古籍的工作。

傅斯年圖書館從1988年起,在多數台灣家庭都還沒有電腦與網路時,就開始進行善本古籍的數位化工作。如此,即使未來古籍原件隨著時間或使用而永久毀損或遺失,數十或數百年後,如同《永樂大典》的重抄本,數位副本可能是後世子孫能取得最接近正本形式的複製品。

傅斯年圖書館是國際重要的漢學圖書機構,館內珍藏善本古籍五萬餘冊,金石拓片4萬幅,俗文學與少數民族文書也是重要的館藏特色。其中宋刊本《史記》、《文苑英華》與《南華真經》合稱鎮館三寶,是善本古籍中時間更早的珍貴圖集。另有寫於簡帛上的敦煌卷子49件,許多是唐人至敦煌考察時所攜回的手寫經卷,2002年傅斯年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的國際敦煌項目(IDP?,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合作,完成敦煌卷子的數位化,並置於IDP的資料庫供研究者使用。

踏上時空之旅

所謂善本古籍,指的是古籍線裝書中,因為歷史悠久、或為手稿、或經名家批校等,被視為特別珍貴的圖書版本。目前台灣收藏有善本古籍的單位,包括傅斯年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各有不同的館藏特色,譬如傅斯年圖書館以文集與方志為最大宗,故宮博物院以皇宮收藏的精美殿本為特色,每個收藏單位對於善本古籍的定義也有些微不同。

但概括而言,依照中國圖書館學會出版的《中國編目規則》,善本古籍的範圍包括
(1)明弘治(西元1505年)以前的刊本、活字本(2)明嘉靖(西元1522)以後至近代,刊本及活字本之精者或罕見者(3)稿本(4)名家批校本(5)過錄名家批校本之精者(6)舊鈔本(7)近代鈔本之精者(8)高麗日本之漢籍古刊書、鈔本之精者。

這些善本圖書內涵主題豐富,對於研究明清史的學者來說,不論是經濟史、社會史或文人風氣,古籍都是最好的史料來源,而傅斯年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的諸多明清詩文集,也都是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經常會需要參考引用的;另外,研究版本學或藏書源流的學者,可能會對書頁上的印記、批校文字,或是買賣與移轉的註記特別感興趣。

正由於善本古籍富含廣泛內容與研究主題,並且是最常為讀者調閱的館藏,1988年傅斯年圖書館決定投入數位化工作時,從館藏多樣化的收藏中,選擇了善本古籍作為優先數位化的對象。比起來,館內收藏的金石拓片雖然珍貴,屬拓片中時間較早的拓片,保留了大陸後期大量翻修(或竄改)碑文以前的史料,但一方面拓的時間不若古籍成書來得早,內容也多限於器皿圖像、石刻與碑文,研究主題相對侷限,因此較常被翻閱而有迫切保存顧慮的善本古籍,成為最早進行數位化的項目。

漫長的旅程

回到1988年的時空背景,當時無論是影像規格、儲存媒體或檢索系統的變動性都非常大,資訊技術的快速進展,增添了數位化工作的難度。從最初選擇當時最先進的「王安整合影像資訊系統」,到1996年王安公司不再支援該系統,因而轉換為「漢珍TTS影像系統」,同時提高影像品質並與其他資料庫進行交換,其間歷經多次系統轉換,讓館員吃足了苦頭。但也因為這般漫長的數位化歷程,到了2001年傅斯年圖書館加入數位典藏計畫,能夠發展出一套完整且具彈性的資料庫規劃方案,建立高規格的全彩影像與更細緻的資料庫內容,並續發展至今。

目前傅斯年圖書館已完成善本古籍、空間資訊系統與印記的資料庫系統,其他正在進行的還有人物人名資料庫、少數民族文書系統等等,未來所有的系統都會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從書目查詢系統找到所需的書籍,接著翻閱書本的目次、序文,甚至閱讀全文。此時點選作者,可以進入人名資料庫系統了解作者生平。如果書上有印記,會是藏書源流或是名家批校的證明,使用者也可點選印記縮圖,查閱該印記的原始圖像與內容。同樣的,使用者也可以從查找人物開始,進到其所撰寫的書籍,或連結到他使用的印記等等,這些資料庫結合在一起,形成往復循環,提供讀者更為整體的知識。

在這個規模龐大的善本古籍資料庫裡,傅斯年圖書館負責善本審定的曾冠雄先生,特別挑出多部具有特色的重要典藏向一般民眾介紹,除了前面提過的《永樂大典》府內鈔本6卷,朱熹《大學或問》元刊公文紙印本也相當具有特色。這本書流傳甚少,而且因為是印在公文紙上,背面還可以看到當時的公文,內容包括當時的錢糧、物料價格、老年津貼、遷調官吏、地方官關防等史料,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清原稿本《滿州世家通譜》41本,以譜系表的方式,記載了當時清朝旗人的世襲官爵的承襲譜;而清同治年間的《湘鄉縣志》朱墨校樣本可見四種不同朱墨顏色與用紙,書旁還有朱墨筆的校改,可見當時在書籍刊刻出版前繁複的校對工程。另外,《杏林承露圖》雖然只是一份藥品的彩繪廣告,但卻邀請到清道光、咸豐年間127位名宦文人為其彩繪及題詞,相當可觀。

在規劃善本古籍資料庫時,傅斯年圖書館採用的彈性架構值得參考。首先,在後設資料的部份,由粗略到細緻,一共規劃了三個層次,並且視經費與人力而定,決定著錄資料的細緻程度。第一層就如同傳統圖書館的書目格式,使用者可以查詢到書目的主題、作者,以及是否為叢書等基本資料,目前已對外開放,在任何一台可連上網路的電腦,都可以查詢到書目資料,系統還提供了三張書影圖檔作為讀者檢視之用。到館使用的讀者,向館員取得權限,即可進入第二個層次,閱讀詳細的內文目錄,或是連結到印記與人名等資料,並可檢視每一頁書籍的圖檔。如果經費與人力充裕,再考慮是否進行第三層次的電子全文的製作。目前傅斯年圖書館已完成兩套電子全文提供展示,並持續與中研院史語所的漢籍工作室合作,未來將陸續新增更多全文資料。

其次,整個數位化的過程中,傅斯年圖書館也參考了使用者的回饋,調整數位化的優先順序。中文古籍以經、史、子、集、叢為傳統的分類方式,其中漢籍經典都在經部,也是研究者較常參考的典籍,因此,最初的規劃是從經部開始,順著經史子集叢一路做下來。不過,後來發現經部的圖書特別多,可能要很多年以後才輪得到其他類目的書籍,而這些類目的書籍中,也有許多是較常為人翻閱,而需儘快數位化的書籍。因此,圖書館便根據讀者的提件申請以及研究者與相關單位的請托,調整數位化的優先順序。譬如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明清詩文集是他們經常被讀者申請提件取閱的圖書,因此,傅斯年圖書館也配合國家圖書館先進行明清詩文集的數位化。

為古籍加速

要把這樣一個使用方便且內容紮實的資料庫建置起來,需要更多研究人員的投入。以印章印記資料庫為例,由於印記通常會疊印在文字或圖像上,在製作印記圖檔時,必須去除疊印的文字,並進行補朱紅的動作。而由於人工修圖的效率不高,圖書館於是發展出一套電腦取圖程式,能夠加快印記取圖的速度。不過,儘管技術的問題解決了,更困難的還是在於內容的審定。印記資料庫的價值,特別在於它可以鑑定書籍的真偽,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偽刻,所以必須由專業的審定者進行鑑定,待確認無誤後才能放到資料庫去。因此,目前的印記資料庫雖然只有一百多筆,卻是編審湯蔓媛等人投入了漫長的時間與精力才完成的。

其他的資料庫也是一樣,譬如人名資料庫系統除了歷代名人之外,也會涉及到許多方志人物,但事實上方志人物許多名不見經傳,譬如以往女性沒有名字,往往以陳氏、王氏稱之,只是恰巧被小有名氣的親戚寫入文章裡,才為後人所知。這些方志人物實際身份的鑑定,也都需要研究者進行文獻的考察,譬如研究其關係人為何,才能把方志人物的資料建立起來。

數位典藏是一件需要集合眾多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圖書館的部份,透過數位科技,可預期未來圖書館會有頻繁的國內與國際資訊交換,能夠協助使用者透過整合性的系統重新組合與活用知識。要達到這個目標,傅斯年圖書館負責數位典藏的館員林妙樺認為,未來的館員尤需具備法律、知識與技術三項素養,如此能權衡如何在不侵權的情況下提供資料給讀者,並根據知識的內容作最適當的呈現,同時營造一個容易使用的環境,讓知識得以有效地傳播與利用。如此,人類累積的智慧能夠安然抵達未來,並創造新的生命。

感謝: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館員林妙樺、編審湯蔓媛接受訪談與提供資料。

 

微縮資料委外轉製影像專訪報告─以國家圖書館、世新大學為例

發表日期: 2008-01-09, 點閱數: 4,085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程婉如

專訪緣起

  本篇專訪起源於作者與林彥宏先生共筆之「微縮資料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為因應其中委外章節的撰寫,於是特地尋求微縮資料數位化相關計畫以進行訪問,並且至委外廠商處(華經資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實地參觀微縮資料轉製影像之工作流程。經過陸續專訪五個單位之後,可發現各機構通常依照內部人力或預算的考量,以決定微縮資料數位化自製或委外作業,然而本文在此先針對以下三個有進行委外的計畫作探討,按照採訪單位作為區隔,分為(上)、(下)篇專訪紀要,希望以實際執行之案例分享方式,作為後續相關單位進行微縮資料委外作業之參考。

採訪對象> 
1. 國家圖書館期刊中心-林淑芬小姐
(所屬計畫:國家圖書館期刊報紙典藏數位化計畫)
2.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彭慰主任、謝珮婕小姐
(所屬計畫: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
3.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莊道明副教授、郭哲裕先生
(所屬計畫:北平「世界日報」內容數位化開發計畫)

   (more…)

一致性資源命名 URN(Uniform Resource Names)

發表日期: 2008-01-09, 點閱數: 1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文/李佩瑛

 由「網際網路協會」(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於1993年3月所提出的「一致性資源命名」 計畫 (Uniform Resource Names,URN) ,用於解決網路資源在連結上的問題,不再只是網路資源位址的指定,而是給予網路資源一個永久性的名稱,以符合網路資源發展之需求。URN的概念是將網路資源名稱與網路資源實體位址予以獨立區隔,透過命名定址系統轉置「名稱與位址」。
 
 URN的功能需求如下:
1. 全球性: URN的命名是以全球網際網路為應用範圍,並非以單一區域或國家為主,因此在任何地點均需有相同意義且具獨立性。
2. 唯一性: 相同的URN之編碼,不會指定給二件不同的數位檔案。
3. 永久性: URN命名是具持續性與永久性的,URN的存在甚至比所指向的數位檔案更久。

URN命名系統,其結構可分為三部分:  
(1)命名方式:由參與URN計畫的各個機構或單位自行決定採用何種方式,包括hdl、lifn、path、inet等方式 ,基本上URN可以與ISBN之類的的編碼結合 。
語法與範例如下所示:

A. 語法: <URN> ::= "urn:" <NID> ":" <NSS>
   NID= Namespace Identifier
   NSS= Namespace Specific String
   < >之內為必填欄位

B. 命名範例:
urn:isbn:0451450523
    The URN for "The Last Unicorn", identified by its book number.
urn:issn:0167-6423
    The URN for the "Scienc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journal, identified by its serial number.
urn:sici:1046-8188(199501)13:1%3C69:FTTHBI%3E2.0.TX;2-4
    A specific article in the journal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identified by its percent-encoded SICI code.
urn:ietf:rfc:3187
    The URN for the IETF’s RFC 3187.
urn:mpeg:mpeg7:schema:2001
    Default Namespace Rules for MPEG-7 video metadata.
urn:oid:2.16.840
    The URN corresponding to the OID for the United States.
urn:sha1:YNCKHTQCWBTRNJIV4WNAE52SJUQCZO5C
    the URN representing a specific MP3 file of the I have a dream speech by Martin Luther King.
urn:uuid:6e8bc430-9c3a-11d9-9669-0800200c9a66
    A URN using a version 1 UUID.
urn:www.agxml.org:schemas:all:2:0
    Namespace for Schema "Agricultural Markup Language 2.0 for Grain and Oilseed Business".
urn:uci:I001+SBSi-B10000083052
    The UCI ID issued to a drama Snow Flower supplied by SBS broadcasting company.

(2)解譯機構:解譯機構為一種命名方式的管理URN to URL主機位址,並提供相關服務。
(3)文件名稱:個別數位物件的名稱。  
  
目前URN已有的Namespace請參酌網址: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urn-namespaces

由於國際間通行的編碼方式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如何選擇適合的編碼方式,也是眾人討論以及關注的。

Last.fm 典藏你的音樂品味

發表日期: 2008-01-09, 點閱數: 3,702 , 加入收藏櫃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蔡幸真

 

  渴望找到更多好音樂但苦無門路嗎?近來越來越多線上音樂服務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苦惱,本文介紹的Last.fm線上廣播與音樂推薦服務,是其中頗富盛名的一款。Last.fm採用協同過濾的方式,幫助使用者發現符合自己口味的音樂,而不再被動地接受廣播節目餵食的音樂,或是CD側標上的宣傳文字,可自動建立自己聽過的音樂列表,典藏個人聆聽音樂的軌跡。

 

  Last.fm經常被拿來與另一款廣受喜愛的線上廣播Pandora比較,兩者的目的都在協助使用者發現自己可能感興趣的音樂,但採取不同途徑。Pandora採用音樂基因計畫(Music Genome Project)的技術,藉由分析音樂本身的組成,提供使用者相類似的音樂。只要在Pandora網頁上填入自己喜好的樂手或曲目,系統就能產生相近的音樂供使用者聆賞,透過介面上的兩個標示著「喜歡」與「不喜歡」的?圖示按鈕,使用者可為此作簡單的評分,回饋給系統,作為改進音樂篩選之依據。相較於Pandora分析音樂本身的組成,Last.fm依賴的是使用者社群的協同過濾,系統會紀錄所有使用者的聆賞歷程,並比對資料庫內其他使用者的紀錄,提供可能會感興趣的音樂。如同Amazon的推薦機制會告訴使用者購買某張專輯人也會買哪些其他專輯,Last.fm等於是告訴使用者,聽哪些音樂的人可能也會聽哪些其他音樂。此外,所有個人聆賞的歷程都會顯現在使用者的個人頁面上,包括最近聆聽的音樂、每週統計、歷史統計等等,透過這樣的歷程紀錄,也意外地讓許多使用者更具體地認識了自己的音樂喜好。其他web2.0常見的功能也相當完善,例如標籤分類、撰寫日誌、加入團體、朋友列表、評分系統、訊息交換等。自2006年七月改版後,Last.fm改善了使用者列表更新緩慢的問題,也推出了功能更多、使用更易的本機播放軟體,提昇使用者的音樂聆賞經驗。在Last.fm網站申請帳號並下載安裝播放軟體後,一場音樂發現之旅就此展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