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島嶼電子報第三十九期(2009-02-05)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首頁 訂閱電子報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97年度成果展                             

歡 迎 大 家 蒞 臨 指 教

展覽目的:

1. TELDAP 新成立之計畫名稱推廣
    ( Taiwan e-Learning &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s)
2. 以「生活化」的概念題材為本次成果展核心主軸 。
3. 使一般大眾對 TELDAP 的計畫成果更加了解,並且促進各分項計畫彼此之間在數位化資源上的相容整合。
4. 透過校園巡迴的成果展,促進青年學子與老師達到互動分享的效果 。

Read More 

 



 

   【敬邀參加】典藏精彩‧創意學習 勇闖數位島!一場探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文化知識的尋寶之旅   

典藏精彩創意學習勇闖數位島!第17屆台北國際書展暨97年度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分項聯合成果展  

 典藏精彩創意學習   勇闖數位島!
一場探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文化知識的尋寶之旅
  

越不景氣越要看好書,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即將在24正式引爆!不同於往年的是,在今年國際書展期間,一艘滿載著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的探險船將現身書展會場,由智慧長老和水手們帶領民眾一同前往「數位島」尋寶。想要見識一下數位典藏的神奇魔力?想要體驗一下真人實境的數位學習?歡迎台北國際書期間,搭上滿載著求知欲和好奇心的A216探險船,和我們一起勇闖數位島,探索文化與知識的寶藏! 

時間:200924()29()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數位出版區A216 (請由信義路/莊敬路入口進入
)
連結網址 http://www.bnext.com.tw/edm/2009teldap/
 

看書展,寫文章,拿好康 

你是喜歡典藏台灣故事的朋友嗎?你是喜歡分享的朋友嗎?當大家勇闖書展中的數位島時,任何關於「記錄.典藏.學習」的心得皆歡迎與我們分享!關於徵稿請點閱【徵稿啟事 

Read More

 

                                                     臺灣歲食記                                            

文 / 魏亦羚 

臺灣地區一整年的歲時節俗,依據四時八節,主要可分為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四大節日,以及從農曆七月一日到七月三十日整個月的中元節,還有半年節、七夕、重陽節、冬至等諸多節日,其中春、秋兩季時的「春祈秋報」則會不定時舉行各種醮典活動,此外包括農曆初一、十五和神明誕辰也是一年之中的祭祀日。每逢年節時刻,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各式供品以為祭祀之用,拜拜過後的案頭供品,自然成為大人小孩的美食佳餚。

「正月正,牽新娘,出大廳;二月二,土地公,扮老戲;三月三,桃仔李仔,雙頭擔。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五月五,龍船皷;,滿街路;六月六,做田人,打碌碡。七月七,芋仔蕃薯,全全必;八月八,牽豆藤,挽豆莢;九月九,風箏鳴鳴哮。十月十,三界公,來鑒納;十一月,磑圓仔粹;十二月,賣飯春花。」這是一首描繪四季的「歲時歌」,將農業社會一年十二個月的莊稼、祭祀行事,以及休閒活動,編成好記易唸唱的民間俗謠,不僅是舊時民間生活文化的最佳寫照,亦可看出自然萬物的變異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在四季更替的時節,無不充滿萬物新生的氣息與新希望即將來臨的氛圍。

 Read More



                               子非魚,上網就能知魚之樂                                    

圖‧文/何令慈、黃楚婷

「嚇!他夏天烈日下,一群人聚集在河邊,旁邊盡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儀器,怪異的機器和河邊的人群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注意,他們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群詭異份子。們在電魚!」 一位民眾大喊,撿起了石頭向人群扔去。人群中,有人出示了電魚的許可證,居民仍然不相信,砸毀了儀器,將團隊驅離。有的民眾依舊憤慨不平,追到台大去查證,原來這群人是清大的副教授曾晴賢以及學生,正在為淡水生態環境作收藏及維護,為了採集一些不易取得的魚種樣本,所以才使用電魚的方法。 像這樣蒐集標本的恐怖經驗,清華大學之台灣淡水生物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曾晴賢笑著說:「丟石頭是小case啦!之前被拿刀追的經驗才恐怖。」 雖然是頂著烈日或寒風,辛苦的在為台灣的生態教育及環境保育進一份心力。卻也因為民眾對這樣舉動的誤會,造成不必要的衝突及負擔。也因此,關於河川保育的觀念,需要以各個方向的努力來推廣。其中一個方向當然就是數位典藏。 

Read More 



                                                                                                    不曾也不會休止-淺談許常惠的音樂資料數位化                          
 
                                                                                                                                  圖‧文 / 劉俊汝 

   明亮的眼睛裡的光明的海 
   把我包圍起來
   昨天從海上來 
   說海的黑暗的和海的
   光明的那一個人

                                   ---許常惠 昨自海上來 
 

1958年春天,欣賞了國家交響樂團演奏德希西的音樂後,在歸途的電車上,感動於法國對於自身音樂的熱愛,「如果中國人不演奏中國音樂,那誰來替我們演奏呢?」 許常惠想著。 那年,他二十九歲。 身為音樂家,許常惠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位留法的台灣音樂人,他是中國音樂與西洋音樂融合的先驅,是許多音樂組織的發起人,更保存了許多台灣漢人與民俗音樂。更重要的,是他認真誠懇的,用歲月編寫自己的生命之歌。

Read More



                               重組棒球的世代記憶                                          

圖‧文 / 石婷溱、蔡曉婷

「那些在深夜看完一場決賽的球迷,一定會意識到他們親眼目睹了一場合作無間的過癮比賽,他們感受到一種平時無法感受到的榮辱與共,因此他們也看到了一個更好的世界。」----美國棒球專家布萊德利

 

平時無法到的榮辱與共,對台灣而言,棒球的確是這樣一個運動。

雖然2012年的倫敦奧運取消了棒球項目,除了倫敦單位的強力杯葛外,棒球本身的經濟效益也是一大考量,但即使趕不上足球、籃球的盛行世界,在台灣,棒球還是許多運動迷的第一信仰。

在日本職棒界有句名言:棒球是失敗的運動!一場棒球賽至少有51位出局數,也就是說,一場比賽會產生51個失敗者。幾乎沒有其他的運動是像棒球一樣,打擊區上有七成失敗機率的選手,他還是位強打者;而站在投手丘上,要將球隨心所欲地投入18.44公尺遠的好球帶,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簡直到了「害怕失敗,就不要打棒球」的程度。

那有什麼好玩的? 

Read More

background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