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島嶼電子報第四十期(2009-02-26)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首頁 訂閱電子報

      2009 Spring TEI Workshop報名開始了!    

活動說明:

為推廣數位時代傳統漢籍全文的製作與當代漢籍的國際交流,建構漢文環境的國際交換標準,為當前之重要課題。本計畫擬就國際學術標準的TEI 標記語言,進行中文版翻譯作業及推廣活動。自2005年12月起,本主題已多次邀請法鼓佛教學院馬德偉博士,於中研院內開設春、秋季TEI工作坊,教授TEI標記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更在去年特別邀請英國牛津大學電算中心主任Sebastian Rahtz,他同時也是TEI Consortium(TEI文件符碼化協會)的負責人,至台灣進行一天半的TEI教學,內容除了TEI最新版本P5的介紹外,也加入在地化的應用與效應,今年度為了更能深化TEI在地化,同樣邀請了英國牛津大學電算中心主任Sebastian Rahtz再次來台,進行TEI的教學活動,期能協助中文在地化計畫之推廣,使台灣漢籍全文標記系統更臻完善。
活動時間及地點:
中華民國98年3月27-28日 (星期五、六)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視聽館 5樓電腦中心 (10671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
         
執行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分項一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子計畫一、數位內容建置與整合子計畫
合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分項四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數位典藏人才培育計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協辦單位:法鼓佛教學院  
參加對象:

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項下,機構計畫與公開徵選計畫內人員優先。(限40人)《Read More》 

 



     佛學數位典藏資源整合之國內研討會Integrated Buddhist Archives Network   

為配合「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以「呈現臺灣文化、社會與環境之多樣性的數位內容」之目標,擬以各計畫所產出的珍貴數位化資料為基礎進行交流,故舉辦此「佛學數位典藏資源整合研討會」。

●議程與講者規劃

本研討會分四大部分邀約相關講者

(一)【專題演講與成果發表】:邀約國際知名人士參加。
※ 邀請Text Encoding Initiative (TEI) 發起人與TEI Guide作者之一的Lou Burnard (Oxford University Computing Services) 與會主持數位典藏 「TEI在地化專案」 《TEI使用指南 ── 用XML 處理中文文獻》新書發表會以及主題演講。
(二)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檔案與文獻主題小組場次】:邀約執行「數位典藏」佛學相關計畫共同參與。
(三) 【台灣多樣性數位化資源調查場次】:邀約「台灣多樣性數位化資源調查」佛學相關資源參加。
(四) 【知識網與整合平台場次】:邀約佛學資源「知識網」相關研究單位參加。

 活動對象

本次會議除演講發表外,另有「數位典藏與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佛學資源成果展示,以及數位典藏TEI在地化新書發表會,故擬廣邀各界學者及相關人士,共襄盛舉。

報名對象以數位典藏、學習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界計畫,及相關學者專家與工作人員為主。(因座位有限,僅能容納150人)《Read More》 

 



                     九十七年度第三次藝術與圖像主題小組會議              

 一、時間:98年3月2日(星期一) 下午2:00 - 4:00

二、地點: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704會議室

三、議程

時間

議程

報告者

1:50 – 2:00

報到時間

2:00 – 2:10

主席致詞

王正華  副研究員

2:10 – 2:50

專題演講:

解譯達文西的多頻譜密碼

Alejandro  Riber

2:50 - 3:00

中場休息

 

3:00 - 3:40

專題演講:

解譯達文西的多頻譜密碼

Alejandro  Riber

3:40 - 4:00

問題與討論

王正華  副研究員

 

 

 

 

 

 

 

 歡迎美術相關科系大專院校師生、博物館文物研究人員、色彩管理工作者以及數典相關人員報名參加。 Read More 

 

              數位中的空間價值 擺盪中的古蹟保存             

 

圖1.淡水禮拜堂

圖、文/胡梓筠

古蹟,是無價之寶,它記錄了前人的生活點滴,傳承了前人的歷史文化。而淡水何其有幸,能夠擁有許多重要的歷史古蹟,像馬偕墓告訴我們馬偕博士犧牲奉獻的精神,滬尾砲台說明當時士兵保家衛國的奮鬥。古蹟既珍貴,卻又易毀,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築,經常性或是大的修復工作也需要大筆的經費。在過去的都市發展的想像中,這些歷史的殘影常常成為被忽略而犧牲對象。 有鑑於此,一九八九年夜宿忠孝東路的無住屋運動之後,《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rganization of Urban Re-s, 簡稱OURs)誕生了,OURs希望在面對都市開發、都市更新與歷史保存等各類都市課題時,從歷史的、生態的、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視野出發,也成為台灣第一個關心都市議題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 一九九三年,淡江大學建築系的黃瑞茂、陳志梧、曾旭正三位老師及一群學生,有感於淡水的生活環境在商業炒作下的快速毀壞,希望以在地的專業者的角色,為市鎮空間轉型創造出不同的機會,也因此,共同組成《淡水社區工作室》,成為OURs在社區扎根的據點之一。 淡水是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歷經西班牙、荷蘭、英國、清朝、日本所留下的文化經驗,在今天的聚落空間中尚保有這些可以體驗的歷史紀錄。就觀光而言,這些則是無可取代的寶藏。曾經,北淡鐵路還在,台北車站的第六月台,裝滿了許多人當時的淡水記憶,安靜的、些許人煙罕至的遊憩時光。《Read More

 



           不瘋魔,不成活 細數京劇春與秋             

圖1

 圖、文/莊貴涵

 前言

且看電影霸王別姬中, 梨園伶人從小嚴峻近乎苛求的訓練;或看張榮飾演的程蝶衣粉墨濃粧後為其師兄細細勾畫項羽的妝容; 再看他在《貴妃醉酒》一折中,「舒廠袖」的旋舞臥魚身段 。許多人是從這部大鳴大放的電影裡真正被京劇藝術所驚豔,可惜的是,隔著銀幕,沒有現場食物汗垢人的氣味,也象徵著京劇凋零的氣息。 近年來,表演藝術五花八門,在兩廳院、各地文化中心,甚至是捷運站琳瑯滿目的海報中,生旦淨末丑的臉譜扮相卻漸漸消失。 談起京劇,似乎只剩下電影「霸王別姬」的些許殘影。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個台灣戲曲學院專職京劇教育努力維繫這項傳統文化。自2007年加入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以來,學院以數位方式記錄了上百件京劇文物,渴望能藉此保存中華文化的美。而也在這尋訪京劇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一個文化由盛轉衰的辛酸。

春天裡的百花齊放 台灣作為中國文化的延續地,對京劇有著血脈和情感。在對岸政治動盪的同時,京劇的生命則曾在這片土地上斑斕壯闊。 日治時期,當時的臺灣人一方面借此找回中國人的身分,另一方面是表達對故土的身分及文化認同,掀起了京劇第一次熱潮。在當時的兩岸交流下,成為台灣歷史的一種聲音。 第二波高峰則在國軍來台時期,民國三十八年國軍從大陸撤退後,只能靠京劇紓解思鄉之情。透著爺爺或外公專注而朦朧的老花鏡片後,映著電視機裡各種花臉及唱腔身段,則成為許多人童年懵懂的記憶。 盛況一如春天花園裡的百花齊放。然而春景不再,梨園戲班也只能面臨合併或縮減的命運。 鼎盛時期,台灣曾擁有幾十個京劇團,政治支持下,陸海空三軍擁有各自的戲班,政府也設立教育機構:復興劇校,國光劇校,海光劇校。甚至軍隊裡各排各連都有自己的表演隊伍,大大小小加起來恐怕有上百個戲班子。卻也抵不了時代的洪流。 《Read More

 

background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