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首頁 訂閱電子報

數位內容應用專題演講-數位內容網站的教學、應用與推廣

時間:

2009年5月14日(週四)14:0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4會議室 

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參與對象:本國家型計畫項下之相關計畫人員

議程                   

             Read More



「穿越時空 跨足古今」—數位典藏與數位圖書館現況及發展研討會

時間與地點:

★時間:98年5月20日

★地點:金門技術學院圖書館 國際會議廳

執行單位:
主辦單位金門技術學院圖書館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協辦單位金門縣文化局資訊圖書資訊課、金門縣政府研考室資訊管理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橋接計畫

議程
Read More
 

佛教智慧‧再顯光華

文╱中研院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  陳泰穎

我不是佛教徒,小時候上的是天主教幼稚園,大學時代則看多了高行健的沒有主義,某個主的存在抑或是宗教的光華,也就未曾在我的心中發芽。但是這次參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學數位典藏資源整合研討會」,心田卻有種深刻悸動。 佛教自從釋迦牟尼創立至今,已經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佛教也在不同的地區綻放出多姿多樣的花朵。當代科技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傳播已然產生革命性的質變時,運用電視、網路來弘法,似乎也就成為宗教家的選擇之一。即便是一向予人淡泊名利觀感,置身紅塵之外的佛教,也沒有在這波資訊爆炸的狂濤中置身事外。

早在1998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簡稱CBETA)就開始投入佛教經典電子化的事業。初期以《大正新脩大藏經》作為數位化目標,後續亦逐步納入各種佛教史傳、著述等經典。CBETA原先只以佛典單機版為數位化目標,隨著網路在台灣的發展與普及,自2003年開始CBETA亦將電子化佛典進行光碟與網路版本的建置。細細閱讀紙本佛典,自然有一番深意;但是如果您希望突破時空限制、任意隨選閱讀,或是發願少砍一棵樹、替地球環保盡點心力,那麼電子佛典確實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 對於一般人來說,數位典藏不外乎就是拍拍數位照、把舊文件掃描,再整合到資料庫上可以查詢即可。很多人以為佛教的數位典藏大概也不例外,但事實上,無論是佛典數位化或是其他數位典藏機構的工程,除了單純替經典與文物在網路世界上找到位址之外,更重要的是人類文明千百年來所流傳的智慧,能不能夠在數位化時代中再顯光華。以CBETA電子佛典來說,經典除了打字輸入電腦、進行初階的數位化工作之外,更需要進行典籍內文的校對、標記,確保原典的真實重現與閱讀上的便利。

Read More

 

淺談台灣官方美術機構數位典藏的功能與責任

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研究生 楊浤淵

2009年,當代藝術操作媒材與議題的交混、混雜(hybridity),憑恃跨領域(multi-field)、跨學門的結合來再現我們所身處的當下, 今日早已屢見不鮮。但是,觀看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數位典藏之內容(作品種類與風格形式)與形式 (數位化技術與互動性設計),著實與當代藝術所表現出的後現代交混大相逕庭!再說,相較於商業藝廊的網站,官方美術機構網站的訪客群可是遍及社會大眾,當 民眾意圖上網查詢展訊與藝訊時,它們必是搜尋的熱點,想而知官方美術館官網的訪客流量不會少。換句話說,官方數位典藏館的知識分享對於我們社會的藝文教育 與推廣,有不可言喻的功能與責任。於是乎,清楚台灣官方美術機構所主導的數位典藏之於典藏機制與數位技術的關係,成為本文明晰正在持續進行的當代藝術數位 典藏「效.益」之關鍵。

官方機構的典藏機制與數位典藏

典藏,是物理實存的原作收藏。然而當代藝術如此多元豐富,台灣的官方美術機構當然無法典藏入庫每一件質優的當代藝術作品,再說也難以針對性地為每一 件作品生產專屬於它的典藏模式。想當然其中不少作品因為超乎官方目前的典藏能力,遂無法成為官方典藏的可能選項。反過來說,官方往往會根據美術館自己的風 格定位與認知分類(genre)來選擇典藏標的,採取策略的典藏選件以利入庫後的收藏,無疑典藏的過程中必然的作業機制。

 Read More

 

3D空間影像資料呈現技術簡介

圖‧文中研院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林農堯

& 桃園大竹國中地理科教師 鄭幸珍

 

        將影像資料放在網頁上,再加上一段說明,圖文並茂地呈現,這樣的處理模式是目前數位典藏常用來呈現典藏成果的方式之一。但是照片的表達僅有一個角度,能呈 現的資訊較有限制,且不能很清楚知道典藏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有沒有在不增加大量成本及花費之下,達到充分呈現典藏物各種影像資訊,且包含典藏物與空間環 境關係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本文就介紹一個可以用照片簡單建立微空間資訊的技術,而且整個流程不需另外購買昂貴的硬體或軟體,僅需在原本攝影過程中多照 幾張照片,以及使用Photosynth處理照片。

 

        Photosynth為微軟公司與華盛頓大學合作的一項技術,當初的名稱是 Photo Tourism。網站上有針對這項技術的細節作說明,網址為 http://phototour.cs.washington.edu。 Photosynth透過空間場景中的大量照片,找出照片中相似的特徵、角度、位置自動拼接及完成3D空間照片影像。目前亦有許多軟體及技術可以自動接合 照片,但是沒有辦法處理位於不同遠近、角度照片之間的關係。Photosynth最特別之處在於複雜的空間運算都由它處理,使用者只是指定照片給它處理即 可。

 Read More

古蹟建築數位化整合新趨勢

圖‧文中國科技大學教授  閻亞寧、楊文斌

一、摘要

   古蹟建築保存數位化的過程是文化資產保存中極待加強的重點技術,然而綜觀近年古蹟建築相關之數位典藏計畫中,多採取傳統且費時的建構方式,諸如對實體建築物皆以照像或人工測繪的方式,並透過來建立數位檔案資料。

   古蹟文化建築等資料數位化已是國際上的新趨勢,如2008年韓國第一號國寶崇禮門燒毀塌落,第一時間即使用3D雷射掃瞄儀作災後資料的精準紀錄,不同以往傳統測繪的人力測量費時且容易發生的人為錯誤。

   本計畫透過逆向工程的方式來探討數位化的建構,並將具有快速以及測量精度準確之3D雷射掃描儀擷取點雲數位檔格式(Point Cloud)的特性,將之導入逆向工程軟體Rapidform XOR2處理點雲資料,藉此提高古蹟建築尺寸在數位化過程中的精度,並完成建構數位3D模型以及2D平面圖的技術工作,具有紀錄、比對之依據,更可能產生數位加值的後續效用。

   透過逐年工作,有效解決相關技術問題,藉由推動國家古蹟及歷史建築之數位保存記錄與3D雷射數位掃描技術研發與整合,達到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的特色、推廣發展並與國際接軌。

Read More


~~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