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數位典藏資源整合之國內研討會會後報導

佛教智慧‧再顯光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泰穎

我不是佛教徒,小時候上的是天主教幼稚園,大學時代則看多了高行健的沒有主義,某個主的存在抑或是宗教的光華,也就未曾在我的心中發芽。但是這次參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學數位典藏資源整合研討會」,心田卻有種深刻悸動。

佛教自從釋迦牟尼創立至今,已經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佛教也在不同的地區綻放出多姿多樣的花朵。當代科技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傳播已然產生革命性的質變時,運用電視、網路來弘法,似乎也就成為宗教家的選擇之一。即便是一向予人淡泊名利觀感,置身紅塵之外的佛教,也沒有在這波資訊爆炸的狂濤中置身事外。

早在1998年,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簡稱CBETA)就開始投入佛教經典電子化的事業。初期以《大正新脩大藏經》作為數位化目標,後續亦逐步納入各種佛教史傳、著述等經典。CBETA原先只以佛典單機版為數位化目標,隨著網路在台灣的發展與普及,自2003年開始CBETA亦將電子化佛典進行光碟與網路版本的建置。細細閱讀紙本佛典,自然有一番深意;但是如果您希望突破時空限制、任意隨選閱讀,或是發願少砍一棵樹、替地球環保盡點心力,那麼電子佛典確實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

對於一般人來說,數位典藏不外乎就是拍拍數位照、把舊文件掃描,再整合到資料庫上可以查詢即可。很多人以為佛教的數位典藏大概也不例外,但事實上,無論是佛典數位化或是其他數位典藏機構的工程,除了單純替經典與文物在網路世界上找到位址之外,更重要的是人類文明千百年來所流傳的智慧,能不能夠在數位化時代中再顯光華。以CBETA電子佛典來說,經典除了打字輸入電腦、進行初階的數位化工作之外,更需要進行典籍內文的校對、標記,確保原典的真實重現與閱讀上的便利。例如古代佛典因為雕版印刷刻工上的原因,常出現許多當代讀者無法識別的異體字,現在就可以透過縝密考據,將異體字構形或是轉化為童叟皆解的正體字。此外,如梵文、藏文、巴利文等不同語言佛典,也在有志者的努力下逐步數位化,甚至翻譯成英語。憑藉著大眾貢獻心力與智慧,共同完成這項浩繁工程,佛典也才能夠在大千網路世界中找到生命、再顯光華。

在這場研討會當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佛教石刻造像拓本數位典藏計畫、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亦分別發表現階段數位典藏成果,內容與佛典、佛教造像藝術及佛塔建築相關,更令人動容的是,這些數位典藏工作的人員,不僅只滿足於影像典藏的數位化,他們更追隨先人足跡、踏遍千山萬水,重新踏查、記錄佛教東傳歷史上的各個重要遺址,爬梳佛教發展兩千五百年來精確的時空座標,讓佛教不只是一個名詞,更是承載著千年時空與僧眾艱辛、有血有肉的歷史。

儘管筆者不是佛教徒,但是對出家眾積極讓千古智慧再顯光華的心血與熱忱,還是深深動容。就是人們這種群策群力的精神,也才讓佛典覓得一番新天地,更讓我們芸芸眾生得窺佛陀如海般的智慧。或許如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中興大學文學院長林富士所言:「佛教數位典藏,即是一種智慧的布施。」正是佛教數位典藏最佳的寫照吧!

相關佛學數位典藏資源: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香光尼眾佛學圖書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佛教石刻造像拓本數位典藏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教數位典藏即是種網路世代的「法施」。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