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科技應用研討會開放報名!
|
掌中裡遊世界文/徐千禾
廟口圖.文 / 王傑
廟口的存在,在台灣的城鎮之間好像不是必然的,但對於香火鼎盛,又位在市中心的廟宇來說,那這個廟口就熱鬧了,其實基隆的廟口至少有兩間,一間位在媽祖廟前,而另外一個,則是赫赫有名的基隆廟口,然而,一般的民眾在一陣疾如風快如火的吃吃喝喝之後,通常都不知道,到底基隆的廟口是那一間廟,即便是人已經在廟前面來回走過好幾遍,吃到滿臉油光,還是對它一無所知。
這間大廟叫做奠濟宮,是一間奉祀開彰聖王的廟宇,最早是在外木山的海邊由漁民建造的一間小廟,後來因信徒捐地,才在現址蓋起了這座大廟,是早年基隆漳洲人的信仰中心,由於旁邊的愛三路,自清代以來便是官道,得交通發達之便,使得奠濟宮香火的鼎盛似乎是個必然...《Read More》
台灣客家建築的在地化初探(上)文.攝影 / 彭啟原 「在地化」是一個很有趣的名詞,尤其在人與土地的關係中,受到地形、氣候、土質、水文、交通、族群關係等的影響而在不知不覺中產生。 大約三百多年前,客家人開始從中國移民到了台灣。台灣的客家人,由於祖先不同的祖籍,而有不同腔調的客家話。台灣客家人講的腔調大致上可分為:「四縣」、「海陸」、「饒平」、「大埔」、「詔安」等。目前在台灣,以講「四縣」(四縣腔指廣東省嘉應州府梅縣及附近的興寧、五華、平遠、蕉嶺四個縣的腔調,但梅縣與四縣的腔調略有不同)的客家人最多,如屏東、高雄的美濃、苗栗、桃園的龍潭等;在新竹縣是以講「海陸」的客家人為主,但是新竹的芎林、六家等地區卻有許多家族講「饒平客家話」;台中東勢講的是「大埔腔」的客家話等等。 客家人最早期是在台灣的南部地區開發,台灣北部則移民的時間較晚。我以人文及移民歷史背景的角度,來比較台灣的客家建築與中國客家建築產生了哪些變化?...《Read More》 |
認識ICC色彩管理系統 圖‧文 /張世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