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人類學數位化工作流程

Tags: , , , , , , , , , , 發表: 2008-08-08, 點閱: 4,809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計畫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主要是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研究人員所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研究資料為基礎,進行各類型資料的數位化與典藏管理,並建置影像、文物、人口、聚落、書目、表格、研究地圖、契約文書、音樂、影音、口述訪談、多媒體出版品、故宮原住民檔案等十三種資料庫及其搜尋機制,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以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方面的便利,希望藉此能促進族群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以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保存。

 

 

  目      錄 

計畫簡介


工作流程圖

 

一、建立數位資料清單

 

二、著錄照片Metadata基本資料

 

三、數位影像掃描

 

四、數位影像後製

 

五、存檔命名

 

六、批次轉檔

 

七、燒錄備份

 

八、批次上傳匯入資料庫

 

九、FTP至中研院計算中心的storage server備份

 

十、資料校對與補充

 

本計畫的宗旨目標如下:

 

一、以數位科技保存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文物、文獻與影音等各類型之文化資產。

 

二、建置相關資料庫與搜尋機制交流,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與應用上的便利。

 

三、以網際網路形式,促進有關台灣原住民資訊之交流與分享,期能成為重要入口網站。

 

四、提昇國民之文化與資訊素養,增進族群與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

 

最後,我們希望本計畫能達成拋磚引玉之效,吸引民間團體與博物館、教學與研究單位以及地方文史工作室共襄盛舉,利用本網站提供的分享交流機制,上網交流有關台灣原住民各方面的資訊與意見,或是上傳分享有關台灣原住民文物、文獻與影音等各類型之文化資產,讓本網站得以永續經營。

 

田野影像數位化流程

 

 


<目 錄>

  

影像資料庫—田野照片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田野照片的來源主要為民族學研究所之研究人員進行田野調查時所拍攝的照片,由於田野調查是一持續且漫長的研究工作,因此,隨時會因研究及計畫的需要,而逐漸增加平埔族及原住民田野照片的數量,數位化的工作也持續進行。

 

一、建立數位資料清單

 

在田野照片數位化進行前,先清點照片數量,依照田野日期及主題排序,排定編號於照片外袋,並於Excel表格中建立清單,將標題、來源、檔名與影像規格依序建入。

 

圖一、於Excel表格中建立照片清單

  


<目 錄>

  

二、 著錄照片Metadata基本資料

 

 

(1) 根據田野照片所依附之筆記、田野日誌,著錄田野地點、日期等基本事實資料。

 

 

(2) 文獻資料上的歷史影像使用,包括影像引用相關出處及說明。

 

圖二、田野照片旁所附之簡單紀錄

  


<目 錄>

 

三、 數位影像掃描

 

依照數位清單上的編號順序進行照片的掃描。基本掃描程序,過程應小心抽取、存放、持拿,盡量避免沾染髒污與指紋。檔案先掃成600 dpi、全彩、24 bit,並存成TIFF檔。之後,再轉檔成150 dpi、全彩、24 bit與72 dpi、全彩、24 bit兩種格式,並都存成JPEG檔。

 

圖三、開始準備掃描 (示範者:陳千群)

 

 

 

 

                                

 

 

  


<目 錄>

 

 

 

 

  


<目 錄>

 

 

  

 

 

    

 

 


 

<目 錄>

  

六、 批次轉檔

 

將600dpi之TIFF典藏檔案,分別轉換成網路瀏覽使用的150 dpi與72dpi之JPEG檔案。

 

轉檔之步驟為為:

 

從Photoshop中檔案→自動→批次,批次轉檔。

 

(1)使用Photoshop程式中的批次轉檔功能,將TIFF檔批次轉成JPEG檔150dpi及72dpi(icon檔)兩種規格。

 

 A、150dpi:檔案名稱與TIFF檔相同。

 

 B、 72dpi(icon檔):檔案名稱後多加上i以和JPEG(150dpi)檔名區隔(ex:19980101-01-001i.jpg)。另外需設定尺寸大小:

 

 a.直圖:最長邊長度尺寸須設為100。

 

 b.橫圖:最長邊寬度尺寸須設為100。

 

(2)JPEG檔儲存之資料夾名與TIFF檔資料夾名相同。

 

圖二十四、電腦批次轉檔操作畫面

 

 


 

<目 錄>

 

七、 燒錄備份

 

每日影像存檔燒製光碟備份, 600dpi之TIFF檔與150dpi、72dpi之JPEG的檔案分別燒錄至不同光碟片中,並分開儲存歸檔。燒錄後,助理人員需再次逐一檢查檔案是否燒錄成功與正確。

 

(1) 將燒錄完成的TIFF檔光碟及JPEG檔光碟,放入其他光碟機進行讀取,檢查是否燒錄成功。

 

(2) 燒錄失敗的光碟則需再重新燒錄一次。

 

(3) 燒錄成功的光碟表面需用光碟專用油性筆寫上光碟編號。

 

圖二十五、將三種格式檔案分開燒錄至光碟 (示範者:陳千群)

  


<目 錄>

   

八、 批次上傳匯入資料庫

 

將圖檔(JPEG檔)與Metadata資料上傳進入資料庫供使用者查詢。基於資料庫安全性考量,先由專任助理負責上傳至一暫存檔,再由計算中心程式人員抓取匯入數位典藏資料庫內,匯入資料庫後必須回到清單欄位中做標示,表示已經匯入資料庫內了,避免重複匯入。

 

圖二十六、資料匯入資料庫之電腦畫面

  


<目 錄>

 

九、 FTP至中研院計算中心的storage server備份

 

將所有資料,包括TIFF檔、JPEG檔的圖檔與Metadata資料,上傳至中研院計算中心中專為數位典藏所建置的storage server上,以供原始圖檔另作異地備份。上傳資料後,必須再回到清單做標示,表示已經上傳至中研院計算中心的server上了,避免資料重複上傳。包括存放在民族所的光碟備份以及計算中心的伺服器備份,將資料一共作二次的備份,並存放於不同場所。

 

圖二十七、將所有資料上傳備份

  


 

<目 錄>

  

十、 資料校對與補充

 

有能力解讀與著錄Metadata欄位內容之研究人員或碩士級以上助理,進入資料庫後台清查校正每筆資料的正確性,並補充專業意見。需補充著錄的欄位,例如:材質、來源、原拍攝時間、出現(出版)時間、拍攝者/研究者、保存者/提供者、拍攝地點、內容摘要等等。

 

圖二十八、資料庫輸入畫面

 

※ 製作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文字撰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文上瑜、陳千群等單位工作人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

 

※ 圖文編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文上瑜等單位工作人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

 

※ 圖片拍攝: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文上瑜等單位工作人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劉華珍

 

感謝:參與「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之相關工作人員撥冗協助。

 

 


 

<目 錄>

 








Download: 全文下載  全文下載 (4.7 MB, 1,182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