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藝術—林淵先生作品電子典藏圖文說明
Tags: 台灣, 工作流程, 影像, 數位, 數位典藏,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文物, 檔案, 著作權, 藏品, 藝術, 資料庫, 資訊 發表: 2010-03-12, 點閱: 8,534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計畫單位: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原生藝術(Art Brut)是由法國當代重要藝術大家 Jean Dubuffet所提倡,並對現今歐洲與世界藝術發展有重要影響,讓吾人重新省思藝術的特色與價值。
台灣早期以素人藝術或樸素藝術的概念與原生藝術相通,1960年代吳李玉哥的出現及 1970年代洪通的掘起,曾引發短暫地討論,1980年代後林淵先生與其他素人藝術家又被發掘與報導,這些藝術家們大都經歷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作品生動趣味,表現率真的赤子之心,其中林淵更是台灣之奇與驚豔,更因林淵先生在受到企業家的贊助與支持,雖然短短的十數年創作( 1977年至 1991年),在台灣藝術發展上,具有國際性的肯定地位。
林淵先生的作品多樣豐富,在石雕、石板畫、木雕、刺繡、繪畫、與組合藝術等都有很高的成果,表現台灣精神的苦幹、打拼、樸實與熱情的特質,林淵先生的成就不只讓國際了解台灣原生藝術的創作力,更表現於台灣本土企業對社會發展上所投入的關懷,因此,有系統的整理與公開其創作,提供大眾一個探討與了解台灣本土藝術文化的機會,為此典藏計畫的努力宗旨。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一) 收集林淵先生作品資料
此階段工作搜集既有圖書、論文以及網路資料作參考,但是林淵先生過世多年,作品分散各處,相關的文獻相對於一般專業藝術的研究較少,資料搜羅費時。大多數作品資料由牛耳藝術渡假村提供,而林淵先生的相關生平及創作理念也透過採訪來搜集,受訪人包含當年資助創作的黃炳松先生及其家人、雕刻家朱銘、牛耳藝術渡假村經理張几文、畫作經理人鄧相揚以及林淵先生的後代子女等人。
在計畫執行初期,作品資料搜集的工作花費4~5個月,在數位化過程之中也持續進行,而訪談的工作則在計畫執行期間不定期進行。
圖一、林淵先生相關的書籍、論文資料
(二) 清點整理典藏文物
林淵先生的作品眾多而分散各處,大部分作品集中在牛耳藝術渡假村內,除了戶外展區的大量作品之外,倉庫內尚有大量藏品。清點時採用牛耳藝術渡假村所制訂的分類項目作標準,分為石雕、石板畫、木雕、平面畫作與刺繡等項,並從牛耳藝術渡假村內開始清點,在清點時也發現草稿,一同列入數位化典藏文物內。日後,計畫團隊陸續清點林淵先生老家、黃炳松收藏、高美館藏、北美館藏、南投縣文化局與草屯手工藝中心等處作品。
清點過程中陸續發現藏品,數量遠比初期提報的還多,林淵先生的石雕、圖畫作品、刺繡、木雕、組合藝術、石版畫等作品共超過3000件,清點成果製作記錄文件,以做為目前數位化工作的依據。
(三) 選定數位化標準
計畫除了一般的2D平面照片之外,也製作3D圖片供網路瀏覽。平面照片的數位化標準參考〈故宮數位化工作流程—器物主題小組〉、〈故宮數位化工作流程—書畫主題小組〉所建議,訂定出「典藏級」、「商務級」與「瀏覽級」三個標準。
表1、數位化標準
|
解析度 |
檔案種類 |
影像類型 |
典藏級 |
600dpi |
TIFF |
CMYK |
商務級 |
350dpi |
TIFF |
CMYK |
瀏覽級 |
72dpi |
JPEG |
RGB |
除了選定數位化的標準之外,檔案命名的規則也要依照作品種類、收藏地點、檔案等級等差異制訂,讓檔案易於辨識。
(四) 規劃設備與人力
計畫執行一年之後,已制訂出一套工作執行的流程表,羅列出所有工作的流程,以利工作交接傳承,也讓計畫執行更為明確。擁有流程表之後,進一步規劃人力,將工作依照個人專業分工。
團隊由主持人邊瑞芬教授帶領,共同主持人吳為聖教授負責資訊系統建置指導,並邀請中華攝影教育學理事長鄭國裕協助攝影,以及詹凱毓負責網頁視覺設計。專任助理黃鈺珍統籌作業執行;兼任助理黃偉智負責系統、網頁建置;兼任助理洪若瑤、蔡佩琦與張潁沛等三人負責文獻資料收集、圖片後製以及協助數位化工作等事宜。
設備部分,計畫團隊的重要支出包含購買直立式伺服器一台,用於架設系統、網站與資料庫,以及網路儲存伺服器,能自動異地備份資料庫的資料;以VR WORX軟體應用於3D環物影像製作等。
圖二、人力分配規劃圖
(一) 規劃拍攝場地/準備、校正拍攝器材說明
林淵先生作品有許多種類,作品主要收藏在牛耳藝術渡假村以及林淵先生老家,而以前者的數量最多。在拍攝之前要先行決定拍攝的種類與項目,並取得牛耳藝術渡假村黃炳松董事長及其工作人員、林淵先生家屬等人同意及協助,規劃拍攝的作品並且進行場地的安排,以利於拍攝作業。
製作3D影像所需拍攝的2D照片,必須先將作品物件放至定位找出中心點置於轉盤上,轉盤是由IKEA購得,轉盤上已經事先量好15度刻度,並將表面貼上白色膠布,利於照片的後製去背處理。擺放定位之後,利用迴紋針製作臨時的刻度指針,確保轉盤以15度角轉動。
拍攝現場的器材由助理群負責準備,包含轉盤、筆記型電腦等物;拍攝工作由鄭國裕先生負責,攝影器材部分由他進行準備與校正。
圖三、拍攝3D所需的照片時,必須先將轉盤放置定位
圖四、利用迴紋針做指針,確保轉盤以15度轉動
(二) 填寫資料卡
為記錄當天所拍攝的作品訊息,在拍攝每件作品的同時,會將作品種類、名稱、尺寸、位置以及其他背景資料等寫在卡片之上。日後回到工作室時,可以依照記錄的資訊進行建檔工作,同時也是建立後設資料的參考依據。
此階段工作所遇到的困難是如果有作品名稱脫落,則必須花費更多精力去查詢正確名稱;同時在比對時,也因為石雕作品龐大沉重,而有搬移困難的問題。
圖五、資料卡範例
表2、資料卡與後設資料內容
分類編號 |
作品名稱 |
尺寸:高、直徑 cm |
數位檔名 |
資料識別 |
木1 |
籓女 |
高:46 直徑:34 |
A-WD-LU-01.jpg |
A-WD-LU-01 |
木2 |
思想 |
高:47 直徑:17 |
A-WD-LU-02.jpg |
A-WD-LU-02 |
木3 |
哈囉 |
高:47 直徑:31 |
A-WD-LU-03.jpg |
A-WD-LU-03 |
(三) 拍攝作品工作說明
作品拍攝的時間集中安排在平日及寒暑假內,因為牛耳藝術渡假村在週末期間有大量遊客,無法執行工作,所以多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四進行作業。
計畫團隊邀請中華攝影教育學理事長鄭國裕協助攝影,拍攝作業主要分為一般2D作品拍攝與3D環物攝影。林淵先生的平面作品如繪畫、石板畫以及刺繡等,主要以一般2D拍攝為主,而石雕與木雕等立體作品,則以3D環物影像呈現。
2D的作品拍攝工作中,因為林淵先生有許多作品放置於戶外,攝影師鄭國裕先生會自行尋找角度與光線,進行作品拍攝。拍攝時,會有一人進行作品盤點與資料卡填寫、兩人負責作品搬移,而另一人以筆記型電腦進行檔案檢視與檔名編目。
拍攝大型畫作是最大的難題,大型畫作的難以一次拍攝,必須分次拍攝再進行縫圖,拍攝過程必須謹慎控制光線等條件,事後才能順利以軟體縫圖。另一方面,大型且有裱框的畫作會有反光的問題,如何控制反光並完成大幅作品拍攝,是計畫團隊急欲克服的問題。
3D作品拍攝中,搭配3D環物影像製作軟體VR WORX的半圓形環物攝影架要價40萬元,非計畫能負擔,所以計畫團隊另行製作大型攝影架,用來拍攝大型作品的環物照片。目前已完成一半徑兩公尺組合式鐵架,已於民國99年1月25、26日拍攝大型石雕物件,並成功以VR WORX合成為3D影像。陸續於寒假期間將高美館所收藏之畢冬牛等物件,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所收藏的獅、牛完成3D作業,並上傳到台灣原生藝術網站上供大眾瀏覽。
圖六、一般作品2D拍攝
圖七、小型作品的3D環物拍攝
(四) 後製處理數位檔案說明
所有完成數位化的影像都必須處理,影像處理軟體為Photoshop,處理的內容包含去背、白平衡調整、校正色彩等,每一張圖片約花2分鐘進行處理。如果是長軸的畫作照片,則必須進行圖片接合的工作,一幅作品約由5到11張照片組成,所以後製處理的時間更久,至少需要30分鐘的時間。所有後製處理完的檔案必須分成三種等級存檔,分別是典藏級、商務級以及瀏覽級。
(五) 3D影像製作說明
主要針對3D影像所執行的工作,一件作品的3D展示需要一組24張照片來合成。在拍攝作品的空檔,會將檔案上傳到筆記型電腦,檢視每一件作品的24張照片是否有瑕疵;接著再將檔案置入PhotoCap,依照順序用批次命名的方式進行檔案命名,以利於輸入VR WORX,進行3D影像合成。
為了聲稱著作權,每一件上網公開的照片都加上台灣原生藝術的logo浮水印,在製作3D影像所需的浮水印時,必須要注意每一張圖片的浮水印位置必須要一致,否則作品做3D轉動時,會出現浮水印跳動的情形。
圖八、製作浮水印,每張圖的位置必須一致
計畫團隊決定製作3D環物影像後,就開始尋找適合的軟體,原先預計使用MAYA與VR WORX兩套軟體,但因為MAYA軟體製作3D環物影像耗時費工,最後僅採用VR WORX。
此套VR WORX軟體僅需要11,372元,經費負擔輕,但是一個可拍攝半圓球狀的3D環物攝影架要價40萬,非計畫所能負擔,所以目前製作3D環物影像是以單一視角為主。計畫團隊對於使用VR WORX非常有心得,也將VR WORX的操作說明製作成冊(附錄一),可供日後計畫參考。
圖九、計畫團隊所使用的VR WORX軟體
圖十、使用VR WORX製作3D環物影像
(一) 建置後設資料欄位
後設資料欄位的制訂是在進行數位化工作之前。計畫團隊費時兩個星期的時間,參考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CDWA藝術品描述類目、VRA Core視覺資源核心類目等標準,進行後設資料欄位建置的討論。最後為了配合聯合目錄 ,以Dublin Core為參考依據制訂欄位,並依照計畫需求加入以下欄位:
數位檔名:用於對照後設資料與數位檔案。
盤點記錄:記錄盤點時間點。
拍攝者:為了盤點考量,記錄數位檔案的智產權歸屬。
備註:記錄額外的資料。
除了以上增加的欄位之後,後期進行數位化工作之後,又再增加「資料識別」一欄,用以識別數位檔案的資料庫檔案的關係。目前已與中央研究院後社資料小組進行聯合目錄欄位比對工作,以符合就化之規劃與發展需求。
表3、後設資料欄位一覽表
分類編號 |
作品名稱 |
尺寸:長×寬×高 cm |
數位檔名 |
資料識別 |
盤點記錄 |
拍攝者 |
收藏處 |
描述 |
年代 |
主題和關鍵字 |
創作者 |
資料型態 |
收藏者 |
出版者 |
貢獻者 |
語言 |
資料來源 |
原始物件典藏單位 |
數位化後物件典藏單位 |
後設資料著錄單位 |
備註 |
(二) 設計與建置資料庫和系統
資料庫與系統的建置工作耗時約11個月,與數位化作業同時進行,主要由一位具有資訊管理專長的兼任助理黃偉智負責。資料庫是按照已經制訂的後設資料欄位而建立,並且使用PHP、MySQL等軟體;除了既有的電腦之外,另外花費14萬元購置伺服器一台,由計畫團隊自行管理。
系統部分則按照作品分類以及3D展示的需求進行設計,目前已開發會員管理功能,以進行使用者行為分析;其他如上傳、社群連結與英文網頁等功能也陸續建構之中。
計畫團隊也為網站與系統操作執行編輯操作手冊(附錄二),以利工作使用;而主要的資料匯入與資料庫、系統維護工作由專任助理黃鈺珍負責。
圖十一、前台系統架構圖
圖十二、後台管理系統架構圖
(三) 制訂後設資料著錄規範
擁有後設欄位表以及完成資料庫建立後,進行後設資料著錄規範的制訂,讓每一筆資料能正確輸入資料庫之中。
(四) 輸入與校正資料
資料著錄的工作由專任助理黃鈺珍負責,登錄後設資料的時間通常在寒暑假的拍攝作業過後,利用學期間不便外出的時間進行。擁有完成後製的圖片、3D環物影像以及後設資料之後,可直接匯入資料庫內。此時除了匯入作品影像、後設資料,也會新增或更新網站上的資訊。
圖十三、將作品資料匯入資料庫之中
(五) 設計與編排網頁美術
在無法執行拍攝作業的上課期間,會花費較多的心力在網頁製作上。網頁希望呈現出台灣原生藝術的樸實風格,視覺美術部分委請曾經參與故宮多寶格網站製作的詹凱毓小姐設計,網頁的色彩選擇以符合台灣原生藝術的印象為主;網頁上所題的「台灣原生藝術」六個毛筆字,則是由國內水墨名家姜一涵教授提供。
除此之外,詹凱毓小姐也設計出屬於台灣原生藝術的標誌,利用五個不同色彩的筆觸環繞台灣,表達出原生藝術生生不息的概念,這個標誌除了用於網頁上之外,也用於照片浮水印之上,做為所有權宣示之用。
圖十四、台灣原生藝術網站首頁
附錄一、《VR WORX 3D環物製作操作手冊》部分內容
l VR worx軟體的開啟畫面。
l 進入VR worx之後,使用者須選擇所要製作的物件,共有四個選項可以選擇:
1.製作一個環景的檔案(Create a Panorama)
2.製作一個環物的檔案(Create an Object)
3.製作一個場景的檔案(Create a Scene)
4.打開一個現有的專案(Open an existing project)
3D環物的製作,選擇Create an Object然後按右下角的OK,就可以了。
l 單一視角環物製作基本設定如圖解:
1. 在水準設定(Horizontal Settings)的部份,主要是在設定水準環視的角度(Sweep)及所欲拍攝照片的張數(Columns),
還有中間點的設定(Centered at),如果要製作一個360度環視的環物且每10度拍攝一張照片,就需要36張照片,若是每
15度拍一張照片,則Columns就需要選擇24。
2. 在垂直設定(Vertical Settings)的部份,主要是在設定垂直環視的角度(Sweep)及所欲拍攝照片的圈數(Rows),還有中
間點的設定(Centered at),以單一視角環物製作而言,在垂直環視的角度(Sweep)部分選0即可,拍攝照片的圈數
(Rows)選1,中間點的設定(Centered at)選0度角開始就可以了。
l 設定完畢後,點選Acquire的分頁,來選擇所要製作環物的照片,畫面左邊有兩個按鈕可以按,分別是單張輸入
(Single)以及以次輸入多張照片(Multiple),若要一次一張一張慢慢輸入,選擇Single;若要一次輸入多張照片,可以澤
Multiple來輸入多張照片。
l 接著再選擇圖片來源,選取好之後按下Add,之後再到右下角按下Done即可。
l
按Done之後的執行畫面。
l 接著每個角度會出現剛剛輸入的照片。
l 照片輸入完畢後,接著按Compose分頁,按下Build。
l 接著就可以到Preview(預覽)分頁,來檢視我們所製作的環物檔案,按下Export就可以將檔案輸出,選擇好所欲輸出的路徑、目錄及輸入檔名案儲存就可以了。
l 輸出檔案與原始檔案對照:
下圖左側是輸出後的檔案,右側是原始圖檔!要讓輸出檔案與原始圖檔不會產生太大的誤差,則在輸入照片之前需將照片做些剪裁的前置作業,剪裁的最佳比例是長比寬要1:1.2,將照片做過剪裁之後再輸入就可以得到與原始圖檔比例相同的輸出成果!若沒有經過剪裁,輸出成果可能會與原始圖的比例有所誤差!
附錄二、「台灣原生藝術—林淵先生作品電子典藏」網站操作手冊國科會數位典藏-「台灣原生藝術-林淵先生作品電子典藏」網站操作手冊
操作手冊目錄
一‧網站架構圖………………………………………………………………………………03
二‧前端網站頁面操作說明
繁體中文首頁 ……………………………………………………………………………04
原生藝術過去與現在 ……………………………………………………………………05
台灣原生藝術家 …………………………………………………………………………06
相關訊息公告 ……………………………………………………………………………07
三‧後端管理系統操作說明
管理者權限 ………………………………………………………………………………08
相關訊息公告 ……………………………………………………………………………09
團隊介紹、台灣原生藝術過去與現在、台灣原生藝術家頁面編輯 …………………11
一‧網站架構圖
二‧前端網站頁面操作說明
(1) 繁體中文首頁
(2) 原生藝術過去與現在
原生藝術的世界
台灣原生藝術的成就
原生藝術的參考網站
(3) 台灣原生藝術家
藝術家介紹
細說林淵先生
生平介紹
石雕
石版畫
木雕
平面畫作
刺繡
其他
(4) 相關訊息公告
相關訊息公告
會員討論區
三‧後端管理系統操作說明
(1) 管理者權限
a、登入管理者帳號密碼
(2) 相關訊息公告
a、新增相關訊息
b、刪除相關訊息
(2) 團隊介紹、台灣原生藝術過去與現在、台灣原生藝術家
頁面編輯
全文下載 (3.7 MB, 1,832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