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3,971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蔡幸真
今年國科會科學季的主題「多樣性台灣」,跳脫了過往以單一科學領域為焦點的模式,改而呈現台灣在生物、地景與文化的多重面貌。這個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其中「人文多樣性」的單元涉及族群、語言、宗教、經濟活動等層面,與一般人的生活最是息息相關,涵蓋的範圍與數位典藏計畫也多所重複,展場的主題分類與呈現方式值得作為數位典藏二期規劃的參考。
展覽內容介紹
「人文多樣性」以歷史、語言、族群為主軸,發展出十個細項,分別是史前文化、基因、語言、家屋、原住民的遷徙、歷史、宗教、產業經濟、國際參與、文化活動。每個主題環環相扣,譬如族群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語言、文化、歷史際遇與生活方式,但將焦點鎖定不同的層面,特別能展現細緻豐富的文化肌理。
此部分的展覽從「史前文化多樣性」出發,用意在追溯台灣人多樣化的源頭。藉由大幅漫畫的繪製,呈現的是台灣多個史前聚落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居住環境、器物使用、宗教、交通等生活方式。接續「史前文化多樣性」的是「基因遺傳多樣性」,從生物遺傳的角度切入,藉由一個互動性的設施,讓參觀者從畫面上來自台灣不同族群的四男四女作配對,瞭解族群融合如何影響台灣人多重的面貌特徵。
「語言多樣性」展示台灣多樣的語言現象,不同的語言體系蘊含著不同的世界觀,且台灣很可能是南島語言的發源地,豐富的語言內涵相當值得重視。展場挑選在數詞發音具差異性的五個族群,讓參觀者對著麥克風唸出任何一個數字,傾聽五個不同族群對於同一數字在發音上的差異,螢幕下方出現的羅馬拼音亦有助於分辨各語言特徵的差異。「文化與家屋」是透過縮小的家屋立體模型,讓參觀者瞭解不同族群在家屋建築上不同的概念,不僅反應不同族群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同樣展現不同文化獨特的世界觀。
從歷史變遷的角度來展現台灣多樣性的,包括「原住民的遷徙」、「歷史多樣性」、「產業經濟的多樣性」。「原住民的遷徙」藉一段十幾分鐘的影片,展現台灣原住民歷經清朝、荷蘭、日本與國民政府四個政權,隨不同政權的統治而被迫遷徙、轉換居住環境、生活方式的過程。「歷史多樣性」同樣以時間為軸線,從各地地名的命名源頭、沿革等資訊,回顧各地的歷史,展場以火車旅行為概念,透過模型、短片與文字簡介,帶領參觀者進入不同的車站空間與歷史時空。
「產業經濟多樣性」展現的是台灣主要經濟活動的轉移,由於不同的產業型態會反應在民間的日常用品上,展場上根據不同年代,展示不同年代常見的生活物件,譬如大同電扇、王子麵象徵著50年代開始發展的製造業與食品工業,機械縫紉機象徵家庭輕工業的興起,主機板是80年代的電腦產業的縮影,到如今的液晶螢幕電視、與代表金融服務業的信用卡等。
其他還有「宗教多樣性」、「國際參與多樣性」、「瑰麗多彩的土地」等單元,分別展現台灣的民間信仰、國際參與、以及台灣多樣化的節慶與文化活動。
討論與建議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4,642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陳美智
數位化完成後的資料在累積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之後,除了典藏跟保存國家文化資產一途與提供學術研究使用外,接下來就應該要思考有關開放的課題。這些集合所有工作人員努力完成的成果資料,在思考開放這個課題的時候,必需考量到要保障數位內容使用的版權歸屬,評估分析何種方法可以保護數位資料不被別人非法存取,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數位化內容的好處在於容易處理、複製、傳播與保存,但也使得資料盜取變得越來越容易,除了會威脅到原創者的利益,也可能減低到原創者的繼續創造創新的意願;因此,數位內容的保護與對相關權利作特定的宣告及管理,就占了很重要的角色。為了因應這樣的問題, 數位版權管理技術因而產生。
而數位版權管理技術(DRM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數位資料的保護管理機制,它提供了影像、聲音和影音的數位內容保護。
一般來說DRM技術特色包括:
以網頁瀏覽器即可閱讀數位內容。
提供 PKI (金鑰管理系統,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架構下的登入授權機制。
針對視訊、音訊及影像提供浮水印及加密。
提供便利的小額付款作為版權交易工具 。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3,698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梁美珍
貝殼自古以來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作為衣飾、食用、建築裝飾、甚至是藥用。於民生經濟使用上,貝殼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古時更以貝幣為交易流通市場。時至今日,貝殼已不再是流通的錢幣,而是以另一種形象深入我們的生活。小小的貝殼,有著許許多多奇特的造型,披著堅硬又絢麗繽紛的外衣,生長於海洋世界,也是容易取得之物,其構造精巧、質地堅硬,由於色彩絢麗,外形優美迷人,亦為許多人喜愛蒐藏玩賞。貝類的多功能使用,一一發揮在衣食住行育樂上,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學者亦透過對貝類的學術研究,以洞悉我們的生態環境。
海洋為物種的起源之地,擁有豐富的生命資源,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的比例就為海洋所覆蓋。台灣島四面環海,位於亞熱帶與熱帶的會合處,沿岸地形十分多樣化,且全年溫暖多濕,屬於海島型氣候。面積雖小,卻擁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孕育出數量繁多且豐富的生物資源。海洋的豐富資源不僅提供了民生上的經濟與食用外,學術研究上更是貢獻良多。台灣的貝類相可達2500種,可謂產量豐富,翻開台灣貝類的採集紀錄,肇始於1856年英國人R. Swimhoe(1836-1877)來台的採集之旅。R. Swimhoe為早期台灣之英國駐淡水副領事,他將在台灣所採集到之標本皆寄回歐洲並發表。
台灣貝類學的研究由歐洲人掀開了序幕,爾後,日本統治台灣50年(1895-1945),承接了歐洲人留下的研究。日據時期重要的貝類採集學者包括堀川安市、鹿野忠雄和黑田德米等人,其中黑田先生任職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地質講座教授。當時,也因許多研究、教育等學術單位成立,貝類學的研究開始有了較完整的採集蒐藏及詳細的紀錄。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2,944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曾鈺絜
一、前言
全球在經歷了達康泡沫化的衝擊之後,還能僥倖存活的網路平台,他們憑藉什麼力量站穩目前的市場 ?尋求轉型的階段又面臨到那些困境?想要在這個新的時代裡找尋創意,筆者藉由參加九月二十六日經濟部主辦「Web 2.0 國際研討會」得到初步的體認。從大家耳熟能詳的維基百科到網路相簿大亨Flickr,他們成功利用Web 2.0精神,並且加上「病毒行銷」式的手法,終究開創出新的網路紀元。
這個誕生於歐萊禮(O’Reilly)的新名詞- Web 2.0,強調網路的「互動、參與和共享」,利用AJAX和RSS技術,網路服務將大過於網站功能。在Web 2.0的時代,使用者擁有更多的主導權,引導資訊雙向的流通,就像《引爆趨勢》一書作者葛拉威爾曾說過的一句話,「觀念與產品,訊息與行為,散播起來就像病毒一樣」,讓這些業餘玩家力量變大,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現象。
利用Google關鍵字查詢不難發現Web 2.0的重點性,到目前為止,超過六千萬個可搜尋網頁連結,可知道目前全球正在關注的議題,只是不管這一切是否經由人為炒作,或是虛有其表,至今仍是定義模糊的存在眾人眼底;Web 2.0在我的認知,就像是前陣子紅極一時的「藍海策略」,其實都只是已經存在,被人們再重新定義的新名詞,但不可避免的它將是網路未來趨勢,引導整個市場的走向。當經歷同等於Bubble 1.0的Web 1.0後,大家更冷靜看待Web 2.0,它會不會變成另一個Bubble 2.0 ? 我想這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只用眼前的成功就下定論,也未免太言之過早。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3,143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陳美智 95/09/11
Metacorder 是一個功能超強的影音聲音記錄器,Metacorder與Mac OSX 和任何一家生產Co re Audio硬體界面之廠商搭配結合,提供消費者最頂級的功能和非常划算的系統價格。針對希望使用手提電腦作為外景拍攝收音的人們,大多因為缺乏適合的專業軟體而卻步,Metacorder 可以幫助並解決這樣的問題。
MetaCorder 是一個專為外景拍攝、電視和影片記錄聲音,以許多專業的功能提供這個高要求領域額外的需求。MetaCorder在數位資料和線性磁帶之間的轉換功能尤其有用,但必須進入非線性workflow( 工作流程 )。MetaCorder提供非常強的媒體管理、和metadata 著錄,還有非常簡易的界面可以連接到混音機。
Metacorder並提供最先進的錄音技術,例如將所有的聲音輸入預錄在記憶體暫存區,取樣頻率到192KHz、64軌輸入,大多和Metacorder有著相同功能的所有硬體系統,至少要花費五倍以上的價格。
Metacorder 是一個開放式架構,是在Mac OSX 基礎下的聲音記錄器,它擁有以下許多的特點。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2,867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陳秀華
2001年,維基百科(Wikipedia)正式營運以來,透過來自世界各地的群眾力量,網站資料量不斷穩定成長。有鑑於web 2.0時代知識開放與共享的趨勢,文建會也於2002年時,採用了維基百科的協作模式,規劃執行「台灣大百科」編纂計畫,期望透過這樣的網路平台,讓生活在台灣的每一份子,都能參與編輯屬於台灣本土的百科全書,預計以四年的時間,達到3~4萬個詞條,並於最後出版成冊。但是,很快的四年過去了,線上詞條總數僅約9,000筆,連預期的一半都不到,
不禁讓許多民眾質疑這個計畫存在的意義何在,為何「維基百科」是如此的成功,而同樣理念的「台灣大百科」卻是乏人問津。以下筆者針對「維基百科」與「台灣大百科」的運作方式作說明與比較。
「維基百科」與「台灣大百科」的運作方式比較表
平台運作
維基百科
臺灣大百科
帳號申請
只需填入帳號、密碼與e-mail即可申請。
目前僅提供中華民國國民申請,以身份證字號為帳號,尚須填入姓名、性別、生日、學歷、職業、聯絡信箱、通訊電話。其餘如專長、自述、居住地、郵遞區號、通訊住址、行動電話等則為選填欄位。
內容建置方式
所有詞條的新增、刪除、修改與編輯方式,皆由使用者決定與討論。
先由學者、專家規劃類別與詞目;民眾於網站登錄後,選擇有興趣的詞條,以該計畫既定的撰寫規則加以編輯,提供相關圖片與影音資料。
詞條審核機制
大多數的內容仍維持由一般使用者進行修改與討論,較具爭議性的條目則授權一些資深網友進行管理與限制,而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則握有最後的把關權力。
參與會員一次最多僅能上傳20個詞條,且需經專家審核通過後,才能再上下一批20個詞條。
瀏覽編輯介面
除首頁的主題式瀏覽介面外,使用者多採關鍵字搜尋方式,尋找所需的詞條。
網頁瀏覽層次太繁雜,從首頁大分類清單進入,還需經過次分類清單、條目清單、才看到詞條說明。尚未審核通過之內容,還需點選該詞條下的「展示園區」才能瀏覽。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1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4,335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曾鈺絜
一、前言
你認識「台灣」嗎?又了解多少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在2006年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台灣本土生物、地景、多元移民、宗教、語言、藝術文化、經濟活動與外交等豐富多樣的內涵,利用高科技與多感官的多媒體,突破傳統平面展示的限制,讓我們更暸解彼此間的差異與關連性,在這之中去學習尊重並接納不同的思考模式及生活方式,實現「不同就是大同」的意義主軸,此篇報告參考了「多樣性台灣」官方整理的相關資料,以下是擷取其中部份內容,所做的簡單介紹,並與數位典藏的二期計畫做一個比較分析與啟發。
二、生物多樣性
1. 台灣有豐富的物種 生物多樣性之「島」
台灣的土地只佔全球0.025%,但物種甚多,為其他國家之100倍,海洋生物為400倍。台灣45,000種目前仍有2/3,即33692種尚未被納入Sp2000、IT IS之50萬種名錄中,此亦凸顯建置台灣本土物種名錄資料庫之重要性與必要性,台灣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多變的地形,造成生物的多樣性。
2. 台灣何以有這麼物種 生物多樣性之「源」
台灣地形、海流及底質複雜,形成熱帶及亞熱帶氣候,這些因為環境不同,所以造成各種不同的棲地,植被與生態系,在這個不長的海岸線,卻存在著有沙、岩礁、珊瑚礁、紅樹林、河口、潟湖、大洋及深海,如果多樣的環境,也因此孕育出台灣生物的多樣性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2,500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程婉如
人生中,有什麼能留存百年?說過的每一句話、做過的每一件事,皆有如滄海之一粟,儘管在有記憶的歲月裡飄揚,有時存在幾十年載,甚或保留證據留存更久些,然生、老、病、死總是人生必經之路,有些事物終究隨風而逝,則珍貴如代代相傳的精隨,亦徒留無法傳承之憾……如何能保留人類歷史的點點滴滴?所謂文明真正地存在,是人類有了文字的記載,隨著改朝換代,我們依然保有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其稱之為歷史,因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縱然有正野史之區別,卻終究也紀錄了中國璀璨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在西元2006年的今天,人類是否能預期5000年後的生活?是否還存在著地球亦不置可否,而我們能做的便是將這些變化及足跡一一保留下來,留予後代共同參與祖先光榮的事蹟,於是「數位化」是我們正逐步進行的重大工程,諸如明華園的歌仔戲、雲門舞集的舞蹈、翩翩起舞的蝴蝶、點點如繁星閃爍的螢火蟲、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等,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資產,不管是以標本、文字、聲音、影像等保存方法,穩健而紮實地保存記錄每一小細節,總是數位化時代責無旁貸的任務。
數位化流程中的每一環節皆環環相扣,若視之為一生命週期,則每一階段都需考慮長久保存的問題,因執行數位化時常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因蟲蛀、水漬而毀壞的書籍;因科技日新月異而停產閱讀舊檔案的機器;因潮濕、年代久遠而發霉無法讀取的光碟檔案等,珍貴的記憶無法保留,該是多麼令人惋惜……好在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無法避免的天災人禍,更是挑戰人類激發克服的潛能。目前的數位資料之所以不易長存,最大原因在於資訊科技的轉移、軟體系統經常週期更新,而數位媒體(磁片、光碟)本身則易損變質,這些在在都考驗著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ing)最終是否能維持長久的儲存,也值得國內相關數位典藏單位進一步研究及探討。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2,375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子鈴
你是否有時候會突然很想知道某個資訊,會突然很想立刻衝去圖書館差詢?也許是外面的天氣、也許是求知的慾望沒那麼強烈,你始終沒邁出步伐,也因此喪失了一次又ㄧ次增進知識的機會。然而,「People Network」出現了,也打破了求知的時間、空間限制!「People Network」~一個不用外出,也能讓你享受如同實際在圖書館時能獲得的一切服務與資訊的網站!
在此網站中有三個主要的服務,各為”Enquire”、”Discover”、”Read”。其中”Enquire”提供線上直接回答的服務,不論你要詢問的是商業、藝術,保健……等各種種類的問題,只要登入此服務系統,,輸入任何妳想詢問的問題,受過訓練的線上圖書館員將會利用各種資源,儘快的提供你有用的資訊呢!這些線上圖書館員幾乎都曾經在一般的圖書館工作過,之後,接受了ㄧ定的訓練後才正式成為線上圖書館員。有些問題她們憑著自身的知識即可提供合適的解答,即便遇到她們不熟悉領域的問題時,她們也會透過網路上的各種資源或是圖書館的資料庫儘快的為妳們解答,全年不打烊呢!當諮詢服務結束後,她們還會貼心的將妳們的對話紀錄寄到你的e-mail信箱,完全不會遺漏任何咨詢中的資訊!
如果你並沒有特別想要知道那個資訊,那麼你也可以透過”discover”的服務四處瀏覽找尋你有興趣的資訊,在”discover”這個系統內,可分為藝術、食品、音樂……等種類,你可以任選你有興趣的類型,輕輕按一下左鍵,內容含括許多相關資訊的網站,讓你可以更快速的了解相關資訊!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5-27,
點閱數: 2,922 ,
加入收藏櫃
收藏櫃功能需使用到瀏覽器的Javascrip及cookie功能,請打開此功能,謝謝。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陳秀華
Wiki引擎,又稱為Wiki軟體,指的是在伺服器端架設Wiki的軟體,可用來做為網路共筆、供網友自行編輯,最後匯集成資料庫。換句話說也就是維持著使用者在網路上使用、操作Wiki網頁介面的後端控制軟體。在WikiWikiWeb根據用途、特色、使用評價與普及率等,在現行眾多的Wiki引擎中,特別選出前幾名:
MoinMoin:是一種Python語言所開發的引擎,它的特色在於其彈性及模組式的設計。
MediaWiki:被「維基百科」計畫所使用,是非常受歡迎的Wiki引擎,採用PHP語言與MySQL資料庫。
PhpWiki:以UseModWiki為基礎,以PHP語言所開發的一個非常受歡迎的Wiki,增加許多特色。
OddMuseWiki:完全傳承UseModWiki的方式。
UseModWiki:Perl語言所製作的Wiki,是以Ward最初所製作的WikiWiki為基礎。
TWikiClone:是一個強大、可換模版且大規模的Perl語言的Wiki,主要針對大型公司內部所使用。
TikiWiki:是一個用有Wiki的內容管理系統。
PmWiki:一個滿受歡迎的PHP語言所開發的Wiki,它的特色有容易安裝、設計簡單與不錯的特色目錄。
其中像是MediaWiki、MoinMoin、PmWiki等,以及上述未提及到的TiddlyWiki,是較為常見的中文Wiki引擎。
作為一個好的Wiki引擎,最重要的是所設計出的功能與介面,能讓使用者便於操作,以利多數人進行團體協作,如此也能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興趣,進而讓知識更快速累積與流通。然而,使用人數一增加,在管理與控制上也是個考驗,就漸行不易,因此安全性的考量,也是在製作Wiki引擎時重要的考量點之一。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