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學地理資訊系統專題演講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專任助理─李姿穎

前言

地理資訊系統(GIS)自1970年代以後,逐漸應用於政府部門、學術界、工商團體等,進行區位分析、地籍管理、國土資源調查等應用研究。而將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人文學科領域,特別在語言學或文學的應用,則又發展的更晚。文學作品與作者個人的特質息息相關,藉由作品抒發情感,或將作者個人的人生經歷寄託於字裡行間,皆突顯文人性質與文學作品密不可分的聯繫。
若將人格特質的範圍擴大,特殊的區域環境或地理景觀,是否能觸動文人創作的靈感與素材,產生出各地互異的文風?中國古代文人或因遊歷、或因遷徙、或因仕宦,往來於各地。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可以從作者、作品、文體三方面觀察。就作者本身而言,面對不同景觀所引發的物我互動、文人的流動與聚集,對文學影響為何?就作品而言,若以《詩經》和《楚辭》為中國早期北方與南方的文學代表,北方文學的風格豪邁、直率,而南方文學則以婉轉含蓄見長。影響及於文體者,如詩、詞、曲、賦等,某些文體產自於某些地區,於發展過程中則具有豐富的地方色彩。

文學地理資訊系統的建置:方法與困難<註1>

因此,要如何從文人的生平經歷及作品,與地理資訊相結合,則是考驗研究者的毅力及地名考證的功夫,需要對照大量的文獻、地方誌、文人生平傳記、年譜等資料,方能勾勒出其一生活動分布的範圍。再進一步統整某一時代範圍的文人資料,則能藉由時間軸與文人分布的地域變化,了解時代更替各地區文風興衰的軌跡及地理環境對於文體、風格、文學發展的影響變化。
主講者元智大學羅鳳珠女士,以建構宋人與宋詩的文學地理資訊系統為研究的目標。共記建置宋代二十三位詩人之35696首詩作,以及宋人傳記資料25589人,來實現文學與地理資訊的結合應用。研究過程中,最主要的部分為地名資料的抽取與建置。主要由三方面獲取地名的資訊:
一、宋詩詩題及詩序的地名資料:在詩題和詩序的文字中,若提到相關地名出處等詞,此部分多數為使用當代的行政地名,即能比對歷代地名的沿革資料進行標記。但需注意「寫作地點」和「寫及地點」的區分,方能釐清寫作地點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二、宋詩詩句地名及地理資訊語意概念建置:文人創作詩文中,由於格律的限制,字數、平仄、押韻等皆是學問。故對於地名的使用,經常必須配合格律或詩人行文之習慣,非撰寫當代行政地名,而使用通俗地名、地名簡稱、合稱、前代行政地名等,或因避諱而改字、書寫錯誤,或以地名指稱人名等,皆所在多有。以柳宗元為例,自其貶於柳州後,被世人稱呼為「柳柳州」,因此,「柳柳州」與「柳州」其指稱意義上完全不同。或於蘇軾的詩作中,<襄陽古樂府三首之二:上堵吟>:「白馬為塞鳳為關」,「鳳」乃是「鳳林關」的簡稱。諸如此類,文學獨特的地名著錄方式,需使用人工識別並於資訊系統建立規則,大為增加地名考證及電腦語意辨識的難度。
三、宋人傳記資料庫:文人傳記資料的寫作方式,偏向根據歷史的考察校訂,故其中地名資料抽取的方式,則較為清楚明確。
但是,於地名考證的過程中,仍有遭遇其他的困難。如縣級以下的地名無法判斷其上一層級之行政單位,層級越低的地名,同名異地的情況越多。而詩文中建築名與地名的判別,以「亭」字為例,諸如「宛亭」、「粟亭」、「華亭」、「歷亭」等,其中「華亭」一詞,多數是引用「華亭鶴」的典故,其並非地名乃是一座亭台。再者,南、北兩宋的行政劃分不盡相同。故若相關文獻資料無從參考比對,則難以判斷地點位置及人物的活動時間。

文學作品與地理空間的結合

所以,透過文學作品、地名與作者傳記的多方比對與標記,即能在地圖中顯示作品與地理位置的聯繫。藉由電腦運算與人工標記的結合,清楚的圖層套疊及數量統計,顯示某一作家其作品的年代和寫作地。或是在同樣的地點,曾有哪些文人在此寫過何種作品。
當我們讀到蘇東坡的《念奴嬌》時,詞句中所描寫的赤壁景色,是否真如「亂石崩雲,驚濤烈岸,捲起千堆雪」般的雄偉壯麗? 亦或能與詩人同感,《前赤壁賦》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的超脫之感呢?若能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於文人描寫的地點時空,與今日的環境景觀相互對照,相信未來將是吸引民眾目光的有趣之點。

宋蘇軾書前赤壁賦 卷
圖一:宋蘇軾書前赤壁賦 卷
來源:故宮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赤壁山
圖二:關於歷史上赤壁的確切位置,眾說紛紜,尚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分。此圖為,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赤壁山。
來源:維基百科


因此,兩者的結合乃透過地理空間的眼光,從另一種角度切入文學的研究。做為人類主觀抒發情感,或反映時代思維的文學作品,絕不僅止於電腦計算統計,或被數字、標記的框架所限制住的表面研究。資訊系統或許能代替人腦,進行運算統計的工具,尚能進一步分析詩詞中「領字」的變化,或詞彙、聲韻、語言(方言)的使用情況,而做到只靠人力難以達成的事。但是,文學的核心價值,不論是表現作者個人特質的創作風格,寓情於景的文字內容、物我互動的心靈感受,或是透過文學反映社會現象的內涵,都不該被忽略。正因為其獨特的性質,或許能使科技更為貼近人性。


參考網站:宋人與宋詩地理資訊系統http://140.138.172.55/sung/sung/

<註1>本段文字之內容,參考及改寫自元智大學羅鳳珠老師演講投影片及論文:羅鳳珠、范毅軍、鄭錦全〈宋人與宋詩地理資訊系統之設計與應用〉,第五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文化大學主辦,2007年5月15-18日。


200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