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Ⅰ「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典藏崑曲文物」數位化
Tags: Metadata, 典藏, 台灣, 工作流程, 影像, 掃描, 數位, 數位典藏, 數位化工作流程, 數位學習, 文物, 文物典藏, 檔案, 藏品, 藝術, 資料庫 發表: 2010-03-15, 點閱: 6,452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計畫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計畫名稱: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Ⅰ
崑曲自二00一年五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人類口述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才開始受到世人重視。而國立中央大學早已在一九九二年一月便成立戲曲研究室,進行崑曲文物、文獻和影音資料的蒐集、整理、研究,其蒐藏與研究已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肯定。因此,提出整體計畫「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三期規劃如下:
第一期:「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典藏崑曲文物」數位化。
第二期:「台灣地區崑曲演出影音」與「崑曲古籍」數位化
第三期:「當代崑曲名家說戲錄影」影音數位化及「台灣崑腔」文獻數位化。
主要是將戲曲研究室的崑曲文物、文獻和影音資料,透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科技計畫」數位化,以供學術界參
考,也希冀達成以下兩個目標:
第一目標:將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近十餘年來之收藏與研究成果數位化,提供國內外戲曲學術界使用。
第二目標:戲曲研究室典藏品及學術成果數位化後,透過網際網路推廣培養觀眾及學術研究人才,使台灣成為崑曲演出和學術研究的重鎮,並間接提昇其他劇種(如京劇、歌仔戲)的演出和學術水準。
製作數位化工作流程說明:
中央大學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工作流程圖文說明,共分成(1)崑曲古籍數位化掃描流程與(2)崑曲文物數位化兩大部份來進行,其各部份之詳細數位化步驟如下:
(1) 崑曲古籍數位化掃描流程
製作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製作日期:98/09/11
(2) 崑曲文物數位化拍攝流程
(一)建立文物掃描清冊
清點文物並建立完整清冊資料〈圖1-1〉,可減少重覆提件之次數,並達到保存珍貴古物與方便研究的雙重目的。約有
古籍21部,共四十冊,須耗時5~10天。
圖1-1、清冊格式
(二)文物提借及維護
文物質地脆弱,提借過程須小心,掃描時作業人員一律配戴無酸手套。由於善本古籍的紙頁為一面對折成頁上與頁下且
紙甚薄〈圖1-2、1-3〉,掃描時常造成上下頁文字重疊,故掃描前須在內頁插入襯紙〈圖1-4〉,一為避免掃入背面文
字,二為阻隔掃描光線二度刺激古籍,另須注意插入襯紙的過程中須小心別讓襯紙割傷古籍紙頁。
圖1-2、古籍掃描檔(頁下) 圖1-3、古籍掃描檔(頁上)
圖1-4、文物修護工作(示範者:周玉軒)
(一)掃描設備的準備
進行古籍掃描前須先檢視Avision AV8050U掃描機平台上是否有灰塵與汙垢並將之清理乾淨〈圖2-1〉,因掃描機蓋蓋下後易使古籍書頁與掃描平台的接觸面不平均且容易損壞古籍〈圖2-2〉,建議另準備適當物品壓置古籍,以防止掃描過程中之重壓導致古籍受損。
圖2-1、清潔掃描平台(示範者:許懷之)
圖2-2、調整古籍擺放位置(示範者:許懷之)
(二)掃描器的校正
因各古籍頁面大小不盡相同,故每次的掃描工作前都須先行調整與設定解析度為600dpi〈圖2-3〉、影像、壓縮、濾色
均設彩色正面、調整掃描範圍長寬以去除黑邊等,另在使用軟體Avision Capture Tool進行色彩校正〈圖2-4〉與製作色
彩特性描述檔,以確保古籍數位檔案的色彩正確性。
圖2-3、解析度調整
圖2-4、色彩校正
(三)影像掃描
正式掃描前必須進行影像預掃工作,確認掃描影像並訂出掃描範圍〈圖2-5〉;進行影像掃描時必須穿戴無酸手套以保
護文物,掃描圖檔解析度設定為600dpi,檔案格式為TIFF檔作為永久保存之用。除古籍內頁外,掃瞄臉譜、書畫信札與
古籍的函、封面、首頁時,須放置尺與校色卡,將尺對齊平台上緣,公分刻度朝下緊貼鏡面,須注意掃描畫面美觀〈圖
2-6〉。
圖2-5、掃描範圍調整
圖2-6、掃描工作(示範者:周玉軒)
(四)影像檢驗與修整
檔案掃描完成之後,將影像匯入軟體Photoshop10,裁切多餘黑邊與誤掃的畫面〈圖2-7〉以得到更精確的影像,以影
像保留完整的古籍畫面為主,若畫面歪斜或不清晰等不符規格者需重新進行掃描工作。
圖2-7、影像檢驗與修整
(五)檔案轉存與寫入硬碟
將完成修整與檢驗之TIFF影像檔,使用軟體XnView轉存為網路瀏覽與索引用之JPEG格式〈圖2-8〉,並將典藏級圖檔
以及完成浮水印之圖檔,分別存入硬碟與伺服器進行備份。
圖2-8、影像轉檔設定
(六)檔案盤點著錄
彙整與紀錄每件文物影像檔的數量〈圖2-9〉,檔案編碼將古籍編號分為三層,依序為:文物典藏序號 / 相同文物之產出
(如:文物資料卡) /文物掃描檔,給予獨立序號於未來的資料整理能清晰明瞭,並且將主圖上傳至聯合目錄時也不會與其
它檔案混淆。
圖2-9、盤點紀錄表單
(七)降階轉檔
使用軟體Photoshop10將影像JPEG檔合併〈圖2-10〉轉為為PDF檔並送印裝訂成冊〈圖2-11〉,作為日後閱覽研究
用,以避免直接接觸古籍。
圖2-10、檔案挑選與合併
圖2-11、影像輸出成冊
(八)嵌入浮水印
將影像檔匯入軟體光影魔術手進行浮水印製作〈圖2-12〉,再設定透明度、浮水印尺寸及浮水印位置即可輸出,浮水印
的分布需調整完善,應避免影響檔案畫面的清晰度。
圖2-12、浮水印製作
(九)古籍物件歸還
完成所有古籍數位化工作歸還古籍文物之前,必須先將文物掃描時插入內頁的襯紙抽出〈圖2-13〉,將古籍文物回覆成
原始的完好狀態,過程須小心襯紙割傷紙頁以及翻動時損傷古籍,以確保文物的保存與完整,並將文物存放於23度恆溫
恆溼空間保存〈圖2-14〉。
圖2-13、移除掃描維護襯紙(示範者:陳佳彬)
圖2-14、文物歸還(示範者:許懷之)
(十)資料上傳與資料庫建置
將數位影像和Metadata相關資料利用軟體CuteFTP上傳至資料庫提供使用者搜尋與使用。Metadata建置為依據崑曲工
作人員實務經驗與崑曲文物相關文件互為原則與修訂標準,篩選出之各類重要之典藏原則。
崑曲文物數位化拍攝流程
一、 前置作業
(一)文物清點與造冊
清點文物並建立完整清冊資料與盤點表〈圖1-1、1-2〉,文物清冊的建立可減少重覆提件之次數,並達到保存珍貴古物
與方便研究的雙重目的,盤點與拍攝工作同步進行〈圖1-3〉,可避免文物遺漏之情況。文物總件數約1390筆,須耗時
1~2週。
圖1-1、文物清冊表
圖1-2、文物盤點表
圖1-3、文物盤點工作(示範者:周玉軒、劉承恩)
(二)文物提借及維護
文物質地脆弱提借過程須小心,應避免搬運時造成損壞,借出與歸還時需確實清點數量是否與出借清單吻合。戲服類文
物拍攝前,需進行簡易整理並熨燙整齊,盔帽類文物搬運時須進行基座保護措施,以避免盔帽上飾品發生折損;衣物歸
還時須請專門人員協助整理並放入衣箱〈圖1-4、1-5〉。
圖1-4、文物維護-衣物整理(示範者:劉承恩)
圖1-5、文物維護-流蘇整理(示範者:周玉軒)
(三)拍攝場地設置與器材準備
因拍攝地點非專業攝影室,需依照拍攝物件所之需求來調整攝影規格、背景、人偶、帽座基架等輔助器材;大物件須架
設懸吊式吊桿以及調整燈源,小物件則需加設背景幕及補光燈源拍攝〈圖1-6〉。
圖1-6、場地佈置(示範者:鍾謦宇)
二、 文物數位化
(一)資料蒐集與撰寫
利用校內外圖書館以及戲曲研究室現有藏書,進行蒐集崑曲文物相關資料〈圖2-1〉,並請崑劇相關背景之專家協助進
行資料書籍之分析工作。
圖2-1、崑曲文物相關書籍
(二)拍攝規格與流程規劃
依照不同文物之需求建立完整的資料與詳細規劃拍攝流程,可使拍攝過程順利且有效率。拍攝時以三機同步進行拍攝工
作,分別以文物正中央與左右各約40度角三個方向拍攝,每拍攝完一組便立即輸出至筆電檢視拍攝成果,如有光線陰影
等問題則重新進行補拍工作。
(三)文物拍攝
因被攝文物年代久遠且質地脆弱,將衣物穿戴至人偶身上進行拍攝時,須確保文物完整性,並避免搬運和穿戴時造成損
壞。拍攝時以Cannon Eos450D一台、Nikon D70兩台進行拍攝工作以確保拍攝燈光色調統一〈圖2-2〉,並輔以拍攝
地點之舞台吊燈及懸吊式吊桿進行拍攝,此外,亦會拍攝文物細部之紋飾與圖案〈圖2-3〉。所有文物皆以RAW檔拍
攝,並以文物清楚、拍攝角度與燈光不產生陰影及減少後製程序為拍攝標準,亦須注意各相機色彩差異之調整。
圖2-2、文物拍攝工作
圖2-3、細部紋飾
(四)影像後製處理
文物拍攝完畢後須先將檔案利用軟體Photoshop CS2批次轉換成JPEG格式,接著將JPEG檔案進行影像去除背景與陰
影並進行細部修改讓文物影像更為精確〈圖2-4〉,如有不符合影像品質規定則進行補拍作業。將合格並修改完之圖檔
匯入批次轉檔軟體CKRename v1.08,將檔案轉成JPEG網路瀏覽影像規格,檔案以RGB模式儲存,分為下列三種格
式:
(1) 典藏級:RAW,原始無壓縮檔。
(2) 商務級:TIFF / 300-350dpi / 拍攝原尺寸,提供重製、壓縮處理以及其他圖像處理交換用。
(3) 瀏覽級:JPEG / 72dpi / 長640pixels,網路瀏覽使用。
(4) 索引級:JPEG / 72dpi / 長100pixels,網路索引使用。
圖2-4、去除影像陰影(示範者:許懷之)
(五)檔案建立與備份.
依據文物清單,將文物基本資料利用軟體Microsoft Excel建檔,拍攝完之影像檔分別以典藏用RAW/TIFF檔和修圖完之
JPEG檔燒錄成光碟備份,另外各存一份至硬碟進行備份〈圖2-5〉。
圖2-5、資料備份硬碟
三、 後設資料發展
(一)資料蒐集與分析
蒐集崑曲文物相關資料,並進行資料書籍之分析工作。
(二)Metadata建置與系統規劃
根據崑曲文物工作人員的實務經驗與崑曲文物相關文件,互為原則與修訂標準,篩選出崑曲文物各類項重要之典藏原則
〈圖3-1〉。
圖3-1、Metadata表單
(三)完成系統構設
使用IBM System X3650 伺服器,搭配作業系統Window 2008 Server。可使用各式Web Server 搭配HTML、JSP 等語
法來撰寫網頁,並聯結有支援的各種資料庫系統。
(四)建立崑曲文物資料庫
將整理建檔完成之Metadata 資料進行登入工作。
(五)匯入資料庫
將拍攝與修圖完成之影像檔匯入資料庫,提供使用者瀏覽使用。數個Metadata 資料檔經過彚總之後,成
為一個完整的Microsoft Excel 檔〈圖3-2〉,其中圖片檔名及路徑存入此一Excel 檔的指定圖片欄位中,圖片再另行放至
伺服器指定資料夾裏。接著也將此一Excel 檔上傳至伺服器中,再從遠端執行匯入小程式匯入至MySql〈圖3-3〉,資料
匯入後即可由前端程式來查詢,匯入後的Metadata 資料表如〈圖3-4〉所示。
圖3-2、Metadata資料彙總
圖3-3、Metadata轉匯資料庫
圖3-3、匯入MySql後讀Metadata資料表
(六)網站建置與維護
1. 網頁架構以能建構崑曲文物資料庫並能符合教學、推廣深入淺出的崑曲知識為原則,本計畫網站之網址
http://140.115.130.223/KunOpera/index.jsp。
2. 請具備崑曲知識基礎、網頁製作技能和擅長美工設計之工作人員,分別撰寫網頁內文和設計網頁版面圖案〈圖3-4~3-
6〉。
圖3-4、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首頁
圖3-5、戲曲研究室介紹
圖3-6、計畫簡介
3. 網頁程式建構,主要語言為HTML 及JSP,配合後端MySql,分為兩種方式查詢。
(1)第一種以資料查詢方式,可以鍵入相關字詞查詢〈圖3-7〉,或者點選瀏覽勾選想要查詢的名稱或紋飾直接查詢〈圖
3-8〉;查詢出結果〈圖3-9〉,詳細資料的顯示是透過點選超連結後,使用SQL 指令查詢典藏號碼,再將所獲得的相關
資料顯示於另一網頁中〈圖3-10〉,按下文物照片,可以看到詳細的簡介與照片〈圖3-11〉。
圖3-7、文物資料輸入檢索
圖3-8、文物名稱瀏覽檢索
圖3-9、文物資料查詢結果
圖3-10、檢索資料呈現
圖3-11、檢索資料呈現—詳細簡介與照片
(2)第二種以瀏覽方式,以類型分類〈圖3-12〉,點選類型連結後,會列 出此類型的所有資料〈圖3-13〉,資料檢索呈
現方式則與文化資料查詢相同。
圖3-12、類型檢索
圖3-13、類型檢索呈現
※ 製作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Ⅰ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 文字撰寫: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Ⅰ
計畫助理 陳佳彬、許懷之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藝術與圖像主題小組助理 高朗軒
※ 圖片拍攝: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Ⅰ 計畫團隊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王雅萍、高朗軒
※ 圖文編輯: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藝術與圖像主題小組助理 高朗軒
致謝:
感謝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從蘇州崑曲到台灣崑曲數位典藏計畫Ⅰ」主持人 洪惟助教授撥冗指導及提供實地拍攝與
簡介編寫,並感謝陳佳彬、許懷之等相關計畫人員之協助。
全文下載 (3.6 MB, 1,365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