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利用授權書」與「權利資訊聲明書」個案解說暨使用教學工作坊

發表日期: 2009-09-15, 點閱數: 5,27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以下簡稱原創條例)所保障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是一種與既存智慧財產權體系平行的特殊法制,具有確認原住民族特殊權利(sui generis)之存在,及確保特定文化集團與其表現方式之正統性與完整性的功能。其特殊的權利概念,不僅一般社會大眾感到陌生,更對許多就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進行各種形式的數位典藏活動,以及藉由數位化成果展開之推廣教育應用與創意加值活動,在成果之展演與呈現、權利歸屬之界定及相關授權活動上,造成重大限制與影響。

 

為此,「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及「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共同成立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因應團隊」,特於20091012日舉辦「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利用授權書」與「網站權利資訊聲明書」個案解說暨使用教學工作坊,以個案講解之方式,就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相關計畫成果,介紹與解說規劃完成之授權合約範本,以及相關計畫成果網站於公開時應載明之網站權利資訊聲明書。並就近來涉及「原創條例」規範之時事爭議,如阿妹「阿密特」專輯卑南古調授權事件、台東拉勞蘭部落祭典攝影事件,說明與分析其法律爭點。

 

歡迎蒞臨本次工作坊!我們期待與會者能就「原創條例」規範之因應取得基礎認識,並初步理解在「原創條例」的適用下,如何應用與公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相關典藏成果! (more…)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民族誌標本典藏數位化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3,933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目標:本子計畫針對本館人類學組台灣原住民蒐藏品:如原住民各族標本文物、影像資料、聲音、影片等相關紀錄之收藏作品,利用本館人類學組已建立之〝台灣原住民民族誌〞資料庫為基礎,將標本文物約1600件、影像資料1700件、錄音資料約25小時、錄影資料約20小時及原住民知識約160篇等之台灣原住民民族誌收藏品數位化。並以原住民族群所居住的領域為主要範疇,從事相關知識的訪查、紀錄、描述與詮釋及列出重要參考文獻,以掌握原住民族的民族誌標本與其相關知識的基本內容與範疇,據以建立其數位化資料庫,作為本館民族誌資源中心、展示、教育等工作長期發展之依據。

計畫簡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民族學門的民族誌標本,在規劃標本分類系統時明確的列出標本屬性,例如:「族群、使用者、使用場合、使用年代、材質」等;另外,又簡略的依功能分為十四類,例如:「宗教、婚嫁、喪葬、節慶、飲食具、建築、家具、運輸工具、醫藥、服飾、兵器、戰利品、娛樂、其它」。在利用分類系統時,有些器物可能同時隸屬於不同類別。查詢者利用這些屬性,再搭配提供的簡略分類,根據自己的需求加以排列組合,訂出合於自己研究的分類標準。

本計劃試圖深入的詮釋標本文物、並將「後設資料(meta-data)」予以數位化。

 

(more…)

【轉載】新港文書與臺灣史上的族群互動(包括研究成果問與答)

發表日期: 2008-06-27, 點閱數: 6,294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原文章出處: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專題展示
文/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詹素娟副研究員

 

十七世紀中葉,築城據領臺灣三十八年的荷蘭人,曾經以舊荷蘭文記錄當時發生在美麗島上的各種事情,熱蘭遮城內的臺灣長官與巴達維亞城總督、阿姆斯特丹總公司之間,更是魚雁往還、從不間斷。這些珍貴的文獻,如今已經成為我們認識那個時代的主要憑藉。

 

隨同荷蘭東印度公司前來臺灣的基督教牧師,為了對臺南地區的原住民宣揚教義,首先選擇與荷蘭人關係較為良好的新港社(今臺南縣新市鄉)展開傳教工作。為了便於傳教,宣教師用羅馬字母教導新港社人拼寫自己的語言,這就是一般所謂的「新港語」,正是臺南地區西拉雅族各社的母語。荷蘭人後來雖然離開了,但西拉雅族和他們的後代仍繼續使用羅馬字母來書寫自己的語言、拼寫自己的姓氏、記錄帳目如米粉一斤多少錢的物價表,以及原住民的村社公約、百家姓等。當西拉雅人彼此之間或和漢人發生土地租借、買賣、金錢借貸等關係而必須訂立契約時,也會使用新港語來記錄或書寫。這些目前存留的語言文獻,我們稱為「新港文書」;目前知道且採集到的數量,總共只有187件。

 

新港文書中,有全部以新港文書寫的,稱為「單語新港文書」;也有用新港語、漢語雙語對照寫成的,稱為「雙語新港文書」。由於它是西拉雅族人的母語,所以要研究「新港文書」,可是比解讀「達文西密碼」還要困難呢!歷史學家首先要掌握荷蘭人編纂的「新港語典」、方志如《諸羅縣志》收集的「方言」、牧師宣教用的《新港語馬太福音》等基本資料,將新港語原意一字一字比對出來;再應用「雙語新港文書」中的漢字,逐一與新港語對照研讀,才能推想文書的內容。不只如此,還要對南島民族的社會文化、語言特色揣摩再三,才能約略了解文書當中正在進行的社會經濟活動。當我們把一張一張文書的內容都解讀出來後,新港語的特殊語法、荷蘭人對原住民的衝擊與影響、新港人怎樣逐筆失去村社的土地、新港人和漢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就一一浮現在我們眼前了。

  (more…)

【研討會徵稿】「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與其保護」學術研討會

發表日期: 2008-06-16, 點閱數: 8,661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投稿報名表下載】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業於二○○七年十二月七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並公佈施行。該法於制度設計與法位階上固然屬於憲法增修條文精神之實現,以及履踐原住民族基本法之施行法,但是在權利內容與保護上,卻已遠超過憲法與基本法抽象規定之範圍,承認了與市民法完全平行的「特殊權利(sui generis)」。如此之新權利與其實施,對目前以及未來依既有智慧財產權概念對原住民族智慧創作所進行的影音、語言、文物與標本等各種形式的典藏活動,以及藉由原住民族文物資料庫所展開之各種推廣教育、應用與創意加值計畫,其成果產出之歸屬與管理,都將造成重大影響。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所建立的,是與既存市民智慧財產權體系平行的特殊法制。其特殊性包括在傳統智慧條例之保護標的及範圍、申請主體與權利歸屬、權利內容、授權條件等方面,都與既存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迥異。在此平行法制下,如何有效分別自亙古即發生且將永久續存的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與擷取、拼貼傳統文化因子結合現代文化創意之新智慧財產,授權主體為何,與其區隔條件,還有權利認定與衝突解決機制之權能界線,將是典藏與加值原住民族相關文獻與物件時必須進行的法律評估。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謹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就以下與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相關之議題,提出論文:

一、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之認定
二、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vs其他智慧財產權vs公共財
三、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之權利性質、範圍與限制
四、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之行使(說明:授權、集中管理制度、侵

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成立與認定等等….)
五、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之國際比較

 

…………………………………………………………………………………………

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研討會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國際會議廳

研討會時間:2008111415

論文投稿須知:

(一)本研討會採用全文投稿。來稿請電腦打字,內容以不超過二萬字為原則。

(二)報名日期及論文繳交日期:

      請於20080715前繳交報名表與論文摘要。本計畫收到後將給予確認回函。全文於20080915前繳交文稿電子檔(Word格式)20081015於計畫網頁公布錄取名單,並以電郵方式通知。

(三)稿件順序:首頁(報名表)、中英文摘要、正文(含圖表)、附錄、參考文獻。

(四)摘要頁包含題目、摘要(300字以內)與關鍵字(三個以上,八個以下)

(五)報名方式:請以電子郵件報名,報名表格如本文附件,其他報名相關事宜,

懇請來信。

研討會聯絡人: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林定立  先生

電話:02-2782-9555 分機 811;傳真:02-2786-8834

報名/聯絡信箱:tingli@gate.sinica.edu.tw

民俗文物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發表日期: 2008-01-09, 點閱數: 49,385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文物者,乃人類發展之文化遺跡,泛指具有美學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古代遺物(Antique)。人類文明藝術是反映社會環境之產物,自古代流傳至今的民俗文物即是人類文明藝術活動之偉大結晶。這些珍貴而脆弱的遺產歷經千劫萬難而流傳至今,一旦消失便造成永不可彌補的傷害。然而要如何才能使這些珍貴的文物有效地擴展它的使用價值,又不傷害文物本身,將文物安全地移交到下一個世代呢?因此文物的蒐藏、保存、研究、維護、展覽、分類,每一個環結,都為牽動著文物是否能永續流傳的關鍵。

 

台灣的博物館由於年代背景或是其它環境、時空因素等,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收藏了許多種類不一的藏品,在這數位化普及的年代,由於各種資訊和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知識的保存與訊息的交換方式也逐漸朝向數位和網際網路的形式發展,隨著資訊技術的進步,知識的管理、傳承及儲存方式與媒介,也產生革命性的改變。為了順應這種趨勢,台灣自1980年代起,各個公、私單位即陸續投入許多人力、物力,建置數位資料庫。在這一波趨勢裡,由國科會所支持、主導的便有「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等。有許多大型、中小型的博物館也陸續加入數位化的工作,各博物館面對日益增多、且種類、狀況不一的藏品,卻無依循之標準與目標,如此一來,可能造成數位化工作成效不如預期,數位檔無法再利用等問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