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 Translation】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李佩瑛

      Machine Translation機器翻譯(簡稱MT)為一種電腦應用系統,可以將文章由一種自然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自然語言。MT並非新興技術,其構想起於40年代末期,由於科學家、工程學家、經濟學者、企業家…等人有閱讀大量文件或使用非母語溝通的需要,如遇此種情形,具有翻譯能力的人往往供不應求,而機器翻譯正好可以紓解這樣的供需。再者,學者專家一向有去除語言障礙能促進國際之間的合作與和平的理想,機器翻譯於焉誕生。

  在這樣的構想還頗為模糊的時期,Warren Weaver(1894–1978)可謂機器翻譯的先驅,他於1947年寄給電腦控制學家Norbert Wiener的信件,以及與英國放射結晶學家Andrew Booth的對話中首先提出機器翻譯的構想,並在兩年之後撰寫了闡述相關理念的備忘錄「Translation」,並成為日後的The Weaver memorandum(1949),堪稱當時較為具體兼具代表性的文章。

  機器翻譯雖然是由簡單的概念而來,但其背後的運作方式卻是相對的複雜,需透過文法、語義學、語法、片語…等分析,經拆解成符號後再重新組合。這種類型的機器翻譯需要龐大的辭彙,包含形態學、語法規則與語義資訊,但單一的機器翻譯形式並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於是逐漸產生因應各式需求的機器翻譯形式。

  1954年由美國喬治城大學與IBM合作的實驗,成功的將超過60句俄文翻譯成英文,雖然只簡單使用六種文法規則與250種字彙,無疑這也展現了機器翻譯的可行性,同時啟發了全球對於機器翻譯的興趣,尤其是當時的蘇聯。

  後續的十年有許多不同的政府機構與學術團體致力於MT的研究與開發,如IBM替美國空軍完成的俄翻英系統。其他的學術團體如麻省理工、哈佛大學、柏克萊大學…等則致力於理論研究,也開發出早期的人工國際語言與轉換系統(e.g. MIT與Cambridge Language Research Unit, CLRU)。

  但1964年由美國政府贊助的機構ALPAC(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卻於1966年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扼殺了MT的發展,報告中指出MT並未能正確有效的翻譯,與人工翻譯相較之下成本為其二倍,並沒有迫切發展的需要。自此之後MT於美國發展趨緩,而加拿大、歐洲等地則因當地的語系較繁雜逐漸產生需要,與當初美國針對俄文與技術層面的發展不盡相同。

  後期的MT則逐漸全球化,在80年代左右則有跨國合作的商用MT系統出現,如Systran這樣的電腦翻譯軟體也廣泛的被國際組織與企業採用。在80年這樣的市場熱潮領導了人們對於MT的一些省思與注意,無論是結合人工智慧與新的語言學理論,MT的前景令人期待,但最終都是希望能提供人際溝通之間便利的工具,與文化之間的融合了解。

參考連結:
1.Machine Translation: past, present, future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WJHutchins/PPF-TOC.htm
2. Machine translation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chine_translation
3. INFOAM?RICA > El portal de la Comunicaci?n > O Portal
http://www.infoamerica.org/
4. Warren Weaver memorandum, July 1949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WJHutchins/Weaver49.htm
5. EAMT(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http://www.eamt.org/
6.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computer-based translation - publications by John Hutchins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wjhutchins/
7. SYSTRAN Languag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http://www.systransoft.com/index.html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