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行一時,日星又新

文/黃俊夫

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及其字體數位典藏計畫 主持人

工博館典藏的「風行」正體中文正楷銅模

因緣促成,接觸兩套銅模

印刷術是促使文明進步的因素之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印刷術被運用的範圍也跟著改變。民國八○年代以後,台灣活版印刷業不敵電腦排版的衝擊,在講究便利和效率的市場中迅速萎縮,讓在台灣盛行約百年的活版印刷術及相關工具也跟著消失。

有鑑於此,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工博館)決定投入鉛字活版印刷術的研究,並藉由個案調查來搶救這些值得蒐藏的文物。民國88年初,工博館委託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吳祖銘教授,進行〈1930-1990年代的臺灣活版印刷發展之研究〉,在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套來自中國大陸的銅模,這一套被業界稱為「上海字」的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就是由風行鑄字行所製作的銅模。

此外,在民國986月,媒體批露了「日星復刻計畫」的消息。此復刻計畫是一群互不相識的文創工作者所發起,透過網路集結群力,希望藉由數位化技術來搶救日星鑄字行所擁有的銅模,因為日星所擁有的銅模,是台灣唯一一套還在鑄字的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工博館因此與日星團隊開始一連串的互動,發現到日星銅模字體,極可能就是源自風行正楷字,這樣的發現讓工博館團隊開始針對該批銅模,展開後續的探查與典藏。

「風行」正楷字體數位化

風行之美,國內外都驚艷

民國38年,許鴻章先生帶著一套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從廈門來到台北。他成立了風行鑄字行,開始鑄字並販售正體中文正楷鉛字。這些字與當時市面上常看到由日本開發的正楷字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點、捺、勾處,力道十足,字型優美,充份保留了書法的筆劃與結構。風行之美,獲得市場青睞,鑄字行生意蒸蒸日上,鉛字時常供不應求。盛況一直延續到民國50年後,當時由於其他鑄字行也複製了風行鑄字行的正楷字,加上電動鑄字機的發明,許老闆的鉛字業務因此逐漸走下坡,直到民國57年,正式歇業。

此一時期,中南鑄字廠(創立於1928年)第二代老闆朱吉雄先生剛從軍中退伍,他接手鑄字廠的營運,開始思索正體中文正楷字的未來。朱老闆看到大家都在複製風行字,內心隱約覺得不妥,因而發願,想做出一套更好的正楷字銅模。

朱老闆說:「日本楷書字是用畫的,而風行字是用毛筆寫的,所以日本楷書看起來柴柴的(編按:指有些呆板),不像風行字那麼美。」他認為日本所製作出來的正楷字缺乏生命力,不像風行字那麼活靈活現,於是決定採納風行字的優點,以風行字體作為基礎重新修整一套楷書,製作成鋅板字體稿,然後送到日本,雕刻成一套完整的正楷銅模。

當時日本負責雕刻銅模的公司看到此套楷體,大為傾心,向朱老闆央求,希望能透過免費幫他雕刻整套銅模的方式,來換取一套字體稿留在日本。當時朱老闆雖然沒有同意,但從當年(民國55年左右)刻一套銅模大約要價300萬元台幣看來,可以想見日本人對於這套楷體有多麼「驚豔」!

老前輩齊聚,挖掘正楷銅模的歷史

民國100年3月31日舉辦「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座談會」

活字印刷術的歷史非常久遠,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台開始,活版印刷術就在台灣扎根,歷經兩代的鼎盛風華,最後被電腦排版淘汰,傳統技術人才也逐漸凋零。

因此,工博館在民國100年舉辦了「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座談會」,會中邀集中南鑄字廠、風行鑄字社、日星鑄字行、中新鑄字行等當時與現在的經營者前來參加,吳祖銘教授及參與這項研究的志工也都在場。會中,鑄字行老前輩們詳細介紹了當初在製作、修整銅模時的過程,分享他們一路走來的經驗;一談起當年鑄字的盛況和付出的心血,老前輩們就開始滔滔不絕起來。

中新鑄字行高齡80多歲的林茂國老闆,看到工博館細心呵護他親手整理的風行銅模時非常感動,不斷撫摸捨不得放下,因為那些銅模是他這一輩子的驕傲。當中南鑄字廠朱老闆看到他所捐贈的鑄字機械時,以前鑄字的記憶就開始湧現,不僅當場手癢把玩了一會兒,也示範了手搖鑄字機的使用方法。而風行鑄字社許氏姐弟雖然沒有繼承鑄字廠的工作,但想起當初的盛況還是非常懷念,當時鑄字行業務蒸騰、人來人往,周圍竟然因此聚集了一堆攤販,儼然形成了一個觀光景點!

這麼多老前輩中,日星鑄字行是目前台灣僅存仍在運作的鑄字行。張介冠老板唯一的心願就是要把台灣活版銅模的歷史繼續傳承下去,所以在會議中跟大家分享了許多他追尋台灣正楷銅模字的過程。他為了尋覓來源,遠赴中國大陸,去追溯正楷銅模字的古老淵源,雖然到目前為止都是無功而返,但也因此對中國大陸的銅模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老前輩們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聚在一起,且再次釐清吳祖銘教授研究案中的內容。有了老前輩的幫助,這一次座談會得以追溯台灣地區正體中文正楷銅模的起源,讓台灣活版印刷發展史以更完整的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

典藏銅模,典藏台灣印刷史

鉛字、「風行銅模」、正楷字體數位化

本計畫所要數位化的風行正體中文正楷銅模與日星鑄字行仍在使用的鑄字銅模,都是見證台灣印刷史的珍貴史料。由於中國大陸早已改行簡體字,台灣印刷字體也全數被電腦字取代,因此風行及日星這二批銅模,可視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正楷字模,也可以說是當今難得保留完整的正體中文活字印刷字模。

為了保存字體結構之美,本計畫在數位典藏工作上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文物數位化,此乃將每一個銅模依實際大小丈量尺寸,再以數位相機拍攝數位照片,然後進行後製。二是字體數位化,這是將正楷銅模字體重新翻印,同時進行正楷字體的數位化,完成後將成果呈現於網站中供社會大眾瀏覽。所有檔案的後設資料將依照2008年發佈的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來編寫,每筆資料都用一對一原則來對應,擬以二年為期,將工博館館藏的風行字體3780字及日星字體4000字予以重鑄取得字型,修整並數位化後,便將風行銅模加以封存典藏,確保文物受到最良好的保護。

活化字庫,延續鉛字之美

風行楷體與不同字型楷體的比較

兩套字體經過比較分析、整合互補之後,已達到教育部頒布常用字4808字左右。目的是要將傳統的正體中文正楷字體保留下來,雖然銅模已不再供人印刷,字體卻可製成電腦字型,讓最優美、最具代表性的正體中文正楷字體,得以在數位時代重獲新生。

數位時代中,活版印刷因為不夠快速有效率而逐漸式微,然而數位時代的特性卻有助於傳播正體中文正楷字體之美。本計畫將風行(大陸來台)與日星(因地制宜修改)兩套銅模整合成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字庫,提供社會大眾認識,並以網站推廣活動、活字藝術創作、活版印刷體驗坊等各種方式,達到延續及活化的目的。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風行一時,日星又新” 的回應: 1人

  1. mr.xing Says:

    在大陆并不是所有的繁体字铜字模都消失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被保留下来。如果说复制,用过去留下的纸型更容易。看本文明白了风行字实际是某上海铜字模的翻版。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