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金石拓片」嗎?~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溫敏宇
是否曾注意過現今一家聞名遐爾的書局「 金石堂」?「金石」是什麼意思?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比喻只要有持之以恆的心,就算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會被分開;那麼,妳聽過「金石拓片」嗎?很多人會問拓片是什麼?什麼叫做「金石拓片」?為什麼是「金石」拓片?有沒有別的稱呼?
古代祭祀稱為吉禮,祭祀所用的鼎彝等古器物為「吉金」,故稱鑄於祭器上的文字為「吉金文」;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古也稱「金」或者「吉金」; 查詢教育部國語辭典「金石」的結果:金,鐘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頌揚功德的箴銘。《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為表經。」,《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德銘於金石,著於盤盂。」;宋朝趙明誠收錄了三代彝器及漢唐以來石刻二千種目錄及拔尾,並做辨證題釋,稱「 金石錄」;《佛教知識網》記載了有關「金石」的敘述,中國古代習慣日用的金屬器皿上刻鑄文字,或是記事,或是銘功,或是警戒,這叫做「金」。 後來名刻在碑碣上,或是墓志上,這叫做「石」 。佛教的金石文物,不僅關係到佛教史實,也關係到一般社會的史實。在此解釋了「金石」即是青銅與石刻之合稱,這兩樣東西以堅固著稱,古人重視到用以祭祀的重要物品,中國文化的發源可以從這些器皿上的變化考據而來,其上所刻的文字稱為「金石文」,金石文字是古代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現已成為中國的一個專門學問。
北宋中期(11世紀),「金石學」誕生,其研究對象限於古代的吉金 (即青銅器)和石刻。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中國金石學研究的發展可以推溯至宋代。北宋中葉,青銅器研究和石刻研究蔚然成風,演進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金石學。如果說宋代是金石學的肇創時期,那麼清代則是金石學的興盛時期,間涌現了諸多金石學家和金石收藏家。到清代末期(19世紀),金石學的研究對象,從「銅器 」「石刻」擴大到其他各種古學,有人主張金石學改稱為「 古器物學」。所以「金石學」是研究金石等鐘鼎銘文的學問,分為金文、石刻二部門;又有甲骨文、陶文之分。
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這項技術由中國的傳拓技術而來,根據記載,中國印刷術的兩個來源一為印章,一為拓碑,於西元前四世紀,戰國時期,私人印章稱為「璽」,自秦始皇滅六國後,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稱「璽」,一般則稱為「章」;拓碑是印刷術的另一個來源,拓片的起源最早始於第七世紀或者更早,到了唐代後期,已經有單個佛像連續重複印製的千佛像手卷,千百年來已成為極其珍貴的收藏品。也有人解釋拓碑的由來是於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時,儒家經典全由講經師口授,至漢靈帝西平四年(西元175年)政府立石將儒家重要經典全部刻上,作為校正經典的標準本,為了避免抄錄的辛勤,大約於公元四世紀,人們發明了碑拓的方法。
把一張紙覆蓋在石碑上,噴濕或以毛筆蘸水沾濕後,再取一張吸水的厚紙覆蓋其上,用刷子輕輕敲打,直到凹陷處完全勻稱浮貼為止,在揭去上面的厚紙,用棉絮或拍絲絮蘸著墨汁,輕盈往薄紙刷拍,上色均勻後,待紙揭下後,便是白字黑底的拓片,這種碑拓方式與雕版印刷性質相似,這就是最早印刷術的起源。
各位或許會想到口語說的「試金石」中的「金石」是否與上述相符,但查到的結果很妙,這裡的金石是指一種與燧石有關的黑色硅質石頭,早先用金銀在這種石頭上摩擦,從留下的痕跡來判斷金與銀的純度,現在常用來比喻考驗人的可靠方法,也指對事物的可靠檢驗方法,跟前面所提的金石是不一樣的!兩種解釋雖然不同,但其堅固、信實的寓意是不容置疑的,白話一點,「金石」等於品質保證的代言人了!
在瞭解「金石」的由來之後,現在國家為了保存古代金石文字,國科會的數位典藏底下有一個搶救「金石拓片」的數位保存工作,舉凡甲骨文拓片、青銅器拓片、佛教石刻造像拓本、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碑文墓誌拓片及石刻等都成為數位保存的範圍,不但考據碑文內容來源、辨別其真偽,更將其樣貌全面呈現於網頁中,這樣的研究需專業的文字、歷史學家更需專業攝影、網頁設計及前製、後製處理的人員,為了讓大眾使用方便,更推動各大典藏機構將數位的標準統一,如圖像解析度、呈現內容(後設資料-METADATA)等討論,此國家型計畫參與的單位計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及國家圖書館;倘若各位看倌有興趣,請詳「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網站有關金石拓片的相關連結:http://content.teldap.tw/main/vision_brief.php?class_vision=5。
參考資料:
1文章出處:中國藝術品網頁,文章名稱:「從做偽方法鑑定青銅器」,查詢日期:2006/3/7,發表日期:2005/7/15,http://www.cnarts.net/cweb/collect/scwx/default.asp?typeid=14&page=&id=4013。
2 教育部國語日報網站,查詢日期:2006/3/7,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tContent.cgi?Database=dict&DocNum=84883&GraphicWord=yes&QueryString=金石
3 《金石學講義(二)》,陸和九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10月01日,語言別:繁體中文,博客來網站簡介,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003752 。
4 文章出處:中國考古網,「 考古學定義的特點」,發表日期:2005/9/15,
http://www.kaogu.cn/cn_kaogu/show_News.asp?id=425
5 UC Berkeley East Asian Library, Phone: 510 642-2556, Address: 208 Durant Hall, Berkeley CA 94720-6000
,Copyright © 20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ll Rights Reserved
URL http://www.lib.berkeley.edu/EAL/stone/rubbings_ch.html, last updated? September 23, 2004
6文章出處:初中歷史,文章名稱:印刷術的兩個淵源,搜尋日期:2006/3/20,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5222.htm,
7文章出處:初中歷史,文章名稱:印刷術的兩個淵源,搜尋日期:2006/3/20,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5222.htm搜尋日期:2006/3/20,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5222.htm。
8搜尋日期:2006/3/20。http://www.7jh.com/zhi/search.asp?key=%BD%F0%CA%AF&btnG=+%B2%E9+%D1%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