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方寸間,中國文化之美─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實錄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高芷彤
一種「純手工」的工藝精神即將消逝……
「一幅畫的價值在於它的獨特性及稀有性,如果鑑賞家能從畫中讀出其他藝術家的影子,那這作品就無法被拍賣好價錢。」一位經營畫廊的王先生在閒聊中提及自己經營畫廊以及買家對於藝術品的見解。雖然藝術家畢生的創作分很多時期,但並非每次畫作時的心境、手感、環境等皆能配合,因此每幅畫也不盡相同,也並非每福皆為好作品。王先生對於藝術的本質提到,其實藝術是絕對的美感,極富主觀性,而鑑賞家對於藝術品的喜好,通常傾向於收藏具有個人特色的畫作,所謂無法從作品中讀出他人的影子,就是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即便是用噴槍隨意畫出線條的作品,藝術家也因為噴槍創作的獨創性而獲得青睞。
但隨著工業革命後,世界恍如大夢初醒一般,逐漸捨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製作,產量稀少的手工物件製作方式,大量地運用機器設備替代人工生產所需產物,來因應目前講求快速、省成本的需求,逐漸地,藝術品走向「有所為而不為」、「有所為而為」兩極化……
其蘊含的豐富美學價值和深刻的人文價值,如何才能留下……
璽印,一個兼具實用且富含權力象徵以及中國傳統藝術的文物,為能妥善保存象徵持有人的權力、珍藏篆刻家及雕刻家在印面及鈕上功夫,運用現代科技技術達到保存以及流通的目的,提出一個數位典藏的概念。由於具有典藏價值的璽印多是典藏機構間重複性較低、重要性高,為避免物件因環境或人為疏失造成物件的二次傷害,結合目前電腦科技的技術,運用數位化的方式,將文物以數位掃描或數位拍攝方式以另一種形式典藏文物。文物在經過數位化後的數位檔案須典藏至資料庫中,運用後設資料以及資料庫交互檢索的技術,不僅擴大物件的能見度,同時在資料龐大的情況下能節省查詢檢索的時間。最後,藉由流通面的擴展以及資訊交流的快捷便利,應用面將不斷的因資料的整合而有不同的創新。
目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自數位博物館計畫後,提出五年一期將國家文物數位化的計畫,目的能達到典藏文物短程目標外,並與國際間相關物件進行交流及研究。目前參與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的重點機構包含: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印記)、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印章)、國立歷史博物館(印章印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印記)、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楊雲萍文書計畫(印記)等,共5個機構單位分別將館藏文物進行數位化。本文擬針對印章印記目前數位化現況進行實地的專訪以及調查,除詳實報導數位化工作外,並突顯各機構在進行物件數位化所遇到的困難,及未來在整合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方案的可能性評估。
一種文化,曾經是歷代江山更替的見證、官員權力的象徵、商業貿易的往來憑信、及文人的寄情抒懷方式,甚至還能祛邪納吉的通靈之物,究竟璽與印有何不可分割的價值?
不可切割的璽印文化
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經濟與手工業發達,有別於商代的「信物」用途逐漸擴大,從外觀上璽印的印形、象形文字安排,皆已展現出當時戰國時代思想活耀的局面。到漢代,正平直印章外觀及深入到印面的文字書法,漢代追求典雅質樸的風格獨樹一格,同時文人更將創作地詞句及圖畫,以璽印抒發之。另外,璽印不再只蓋在泥土做封印,從晉代開始轉而印在硃或墨色蓋在紙上。到唐宋,印章逐漸從完全實用轉為以欣賞為主,此時的文人也開始不戴假他人之手,自己來篆刻。另外印章更在漢代發現有以綠松石刻著用於殉葬品之用途。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蔡耀慶先生就曾表示,「當初在進行印章數位化物件挑選時,就考慮到某些印章從來就不曾被蓋過,如殉葬用、配戴用的印章」。
的確,了解文化的脈絡將有助於日後瞭解物件的價值,更能妥善保存物件實體。以史博館為例,在數位化印章時,除以印泥蓋出印記外,同時將印面蓋於類似紙黏土的材質作封印存,一方面可清楚了解印記的文字,也能了解該印章的工藝技術。
訪察機構多元化,突顯其工藝與智慧
璽印可分為兩個層面包含屬於印章的3D及印記的2D部份,印章包含鈕、印章本體、印面等三部份,較著重於工藝技術層面。而印面上的印文則是屬於2D的部份,也就是所謂的印記,較著重於本身實用價值,例如商業往來的憑證。兩者皆有密不可分的關連,並無誰主誰副的從屬關係。在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從事數位典藏工作已久的林妙樺小姐表示:「像族譜有其脈絡與個體存在的必要性,而印記的存在對於印章本身確實有加分的作用」。
由於印章與印記實屬兩個不同物件,有些單位多只收藏印章,以及一些單位典藏書畫以及古籍等物件中有鈐印記,因此從目前訪查的機構在規劃數位化計畫時,如何規畫館藏物件數位化與各館實際典藏內容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以下列出實際訪查各機構執行物件數位化時所考量的相異點。
機構名稱 | 典藏物件 | 相異點 |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畫處 | 書畫(印記)-藏畫大系 | 由於本身館只收錄印記,且此系列是故宮過去挑選過,且編列依照年代排列成15冊,深具書畫學科之重要性及代表性。另外由於圖檔完備,因此為印記數位化物件。 |
中研院史語所 傅斯年圖書館 | 古籍(印記) | 將印記從古籍中獨立抽出來單獨數位化的是認為印記對於考證源流的價值所在,同時並可一覽不同朝代的篆刻之美。前者提印記線索給學者專家進行真偽辨別是一動態的資訊,後者因書法之美而使得該方印記有加值作用。 |
中研院台史所 楊雲萍文書計畫 | 文書(印記) | 根據文件上用印為主,並無實體印章,在收錄印記時只要文件上有出現文字或圖形者皆數位化典藏,若遇相同印記,則取清晰完整較佳的圖像為代表。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印章/(印記)-古銅印 | 由於本身只收錄印章,因此在管理上與單收錄印記的單位在考量點上有所不同。已有實體的印記存在,因此印章前蓋在何處並非主要典藏的重點,對於印記的考慮較不多,反而較多著重要印章本身的工藝技術上。 首先會依照重要性、數量及其他單位所沒有等因素來作為挑選物件的依據。 |
數位時代分工合作,齊力提升文物價值
目前訪查各機構中,數位化流程大致可分為前置工作:「物件挑選及排定每月進度」,建置工作:「物件整理丈量尺寸及物件數位化」、「資料著錄及物件釋文」,儲存工作:「資料備份及儲存」。在各分工流程中較大不同處在於建置工作,包含「影像建置」、「文字著錄」兩部份。依照各館藏物件數位化的目的而設定不同規格而產生不同的資料庫以及檢索方式。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為例,兩者數位化圖檔在資料庫中皆為展示圖檔,不同的是前者設定相同大小且不修圖方式進行,後者則呈現代表影像外,可連結回為鈐印處,也就是印記出處,一覽原印記在原物件上的樣貌,因此該方印記為修圖後的代表印記。在訪談中特此針對修圖的問題請各單位分析數位化的方式,中研院史語所傅圖林妙樺小姐表示:「當初會進行修圖的工作,主要是因為要再印記資料庫中呈現代表印記,由於印記多會鈐在文字上,希望能修圖去背並補朱紅色後,呈現給使用者一方較為清晰的圖像。」,然而,相較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由於物件的不同,因此故宮童文娥針對修補圖檔表示:「故宮數位化印記圖檔並沒有在這方面做後續的修改,通常文人多鈐在書畫的空白處,這是與書籍較大的差異點,且目前資料庫主要是收錄書畫中相關的印記資料,並沒有執行真偽辨別的工作,將此項工作留給日後帶資料庫建置完成後,由專家學者來協助進行。」
不論各單位數位化採用何種方式進行,皆以建立印章印記資料庫為基礎,藉此進一步建立屬於印章印記的知識庫,提供線索給專家學者在考證源流,真假辨偽之用,藉由網際網路的便利性以及普及性將印章印記的知識傳播延續,兼顧保存及流傳前人的智慧以及豐富世人的素養。在企圖典藏之於發現原來還有-「刻骨名詩打印店」夏夏-這樣一個有趣的創意。夏夏採用纖明有趣的印章,企圖保留文人吟詩作對的功用、以及信用憑證外,將生活時事的內容以及類似古代肖像印的塗鴉,融入生活、跳脫傳統,一改高深遙遠的刻板印象。
(網址鏈結:http://blog.yam.com/stamper)
一種能讓使用者更快速解讀璽印內涵-詮釋資料
「印記通常是附隨著文件書籍或金石器物而存在,因此詮釋資料的建置時,一定會將印記的原物件說明清楚,然後再另闢欄位說明此印記主要內容為何。也就是,考量印記的說明欄位時,必不可分割其與原物件的關係」中研院台史所楊雲萍計畫表示之。
所謂的詮釋資料就是描述該物件資料的資訊,同時也是建立資料庫的資料來源,多委請該物件領域的專家學者研擬該資料欄位,針對物件的特性條列出相關欄位,因此詮釋資料在相同物件不同機構中,會擁有共同核心欄位及符合各機構實際典藏物件的相關欄位。以中研院史語所傅圖以及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性質較為相近的印記機構而言,在欄位上皆有基本的印記編號、印文、印主、印記來源、尺寸、印面形狀、語文及書體等相同欄位,反之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的「鈐印處」則是考慮由於印記不只出現在一個地方,可避免重複建置問題,且能與其他資料庫相互連結,雖此欄位與考證源流有密切關係,但卻也不失為當進行整合印章印記資料庫時的方法。
另外,不同物件也能使用相關的詮釋資料為基礎,以史博館為例,「當初是沿用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的欄位,但由於傅圖本身多只典藏印記,而史博館則是以典藏印章為主,因此只有增設印章的部份,包含:材質、型制(印面形式、鈕式)、印文(類別)、款識(語文、書體、刻作、技巧)等欄位,主要是著重於印章本身的工藝層面。另外,史博館並沒有刪除該份資料的印記部份,讓該資料庫能更彈性運用。」
彈性選擇設備,避免文物再次傷害
如何能將實體物件虛擬典藏至資料庫中,靠的就是現代新興的設備與技術,依物件的不同有不同的數位化設備以及技術選擇,例如物件為書畫,此物件尺寸大於目前市面上數位掃描設備所能包含的範圍(目前僅到A1以內),因此書畫在進行數位化時多採用數位攝影的方式,但對於印記本身,由於數位拍攝有時後會無法正確掌握實際印記的大小,史博館蔡耀慶先生就表示:「印記採用數位掃描的方式會較數位拍攝來的真實,因為數位掃描可直接呈現該方印記的大小。」,而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在進行設備挑選時,由於所採用的物件是前人彙編成冊的「藏畫大系」因此是直接提領數位圖檔後,直接進行取圖的動作,與設備並無實際的接觸,這也是典藏物件的方式-避免一再被提借使用-與書籍概念相同。
另外,剛在數位化分工談到各館對於印記本身是否修改持有不同的考量點,以中研院史語所傅圖為例,由於印記本身尺寸不一,因此在擷取印記時多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且傅圖為在資料庫中提供讀者代表印記的理念,此代表印記經由取圖、去背及補朱紅的過程,較他館花較長的時間,因此委請廠商開發「印記取圖模組」,開發類似影像處理系統及小畫家基礎功能,提升人工處理影像檔階段的經濟效益。但印記鈐在不同的材質上,所呈現的圖檔會有些許的不同,史博館蔡耀慶先生就表示:「印記蓋在絹、紙、綾布上有差,絹上有纖維經緯,有機底材造成印記本身的粗細不同,因此並不能肯定是否去背後,該方印記確實的印面樣貌。」但可以肯定的是,各館皆採取較為保守的作法,雖提供代表印記,仍保留原印記的出處,讓使用者以及專家學者自行判斷真偽。
因此該如何彈性的挑選適合於該館藏物件的設備與及技術,實為日後在進行印章印記數位化資料庫建置所需考量的要點。
評估委外製作,確保效益及成效
剛提到中研院史語所傅圖委外請廠商開發軟體的考量點,及他館對於目前進行方式的不同看法,該如何謹慎的規劃不僅能妥善保存文物外,是對於日後資料庫的運用有密切的關係。中研院史語所傅圖林妙樺女士表示:「當初委外的廠商是與先前在執行其他物件數位化相同的廠商,是委託廠商開發一套系統,能同時管理掃描以及校驗流程,因此在溝通開發之中,廠商對於數位化流程較其他尚未接觸過的廠商來的教具可信度,因此在開發印記的擷取模組時,是委託給同一家廠商來執行。」
的確,相同廠商在執行時確實可以節省時間,以及避免文物再次因新手而有人為的傷害,但卻也要時時注意目前市場上尚未接觸過的新興廠商,是否更佳的選擇。在挑選廠商時建議考量在評選時的設計概念是否與原先自己本館規劃的理念相符合。廠商在提供過去成果展示的同時,注意此成品是否有技術門檻,了解該廠商的技術程度水準在哪。當然,廠商是否便於商談價錢也是關鍵,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適當的價格一方面可讓進度順利的進行,同時也可避免挪用其他經費來補足。最後,由於數位典藏工作並非短期的配合,而是需要長期與廠商合作,因此挑選互動良好的廠商是不僅能正確傳達所要的理念,更能相互增長所長。
保護數位內容,避免資源濫用
所謂的數位內容保護顧名思義是針對數位內容來進行資料的控管以及保護,包括數位化流程、密碼簽章、浮水印保護、存取控制、版權管理、安全追蹤等研發與運用對目前數位內容單位而言都是刻不容緩。目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之技術研發分項計畫針對數位典藏各項技術進行研究以及開發,而多數機構也都向此分項做技術的研擬。
印章與印記在數位化後的影像檔,目前是採用隱性浮水印加以保護,隱性浮水印是將屬於原創者或合法擁有者的標記,隱藏於數位資料中,可作為將來起訴非法使用者的舉證。因此,隱性浮水印最主要優點便在於能維持數位資料原有品質,由於不易察覺其存在,具有較佳的保護效果。當然若尚未加入浮水印的數位檔案也可採用中研院史語所傅圖採用的方式,由於目前印記資料庫、人名權威檔、古籍資料庫可相互連結,利用資料庫的權限控管,當你有人名權威檔的權限,並不代表你有印記資料庫的權限,針對權限控管對使用者類別進行第一層篩選。
解析尚未突破的數位化課題
璽印由來已久,歷經朝代的變遷,此轉變不僅在製作工藝上,同時也可從印記一窺更迭的樣貌,現今不管持有印章或印記,想要追溯當時的朝代以及篆刻家皆須歷經千辛萬苦,由不同的專家學者進行考證物件的源流,並且加以辨識璽印的真偽,在執行數位化的各單位皆持有相同見解。史博館蔡耀慶先生就表示:「印章印記數位化首先面臨的課題就是考證及辨偽,了解是否會有一個作者仿刻他人印章而蓋在書或畫上的問題。另外,以目前青銅器古璽為例,目前進行資料著錄多會參考歷代所流傳下來的印譜,當初在翻印譜時發現,並非青銅器古璽蓋上去的,而是當時有人將古印拓印記,以木板刻印印章再蓋上,因此就算發現印拓相近,仍會有其差異性存在。」
除物件的真偽外,印記本身的文字也是在進行印章印記數位化的一大考驗。歷經各種不同朝代的文字,在戰國時期有楚、晉系的文字,每個地方皆不相同,會先需要隸辨,才能擁有正確文獻資料。但由於過去對於斷代並沒有完備,因此會發生找不到足夠證據來證明此印章或印記為哪個年代的問題。
最後,關於印記修圖與否的爭議性在前面依物件選擇數位化設備中提到過,由於印記來自於一般紙、書畫、書籍等不同數位典藏的主體物件,因為數位化規格及像素的不同,是否能真實比對出三種不同材質的印記、若修圖後是否會影響考證源流、單有印記是否能辨別出真偽?當然如同書畫鑑定一樣,印記有其真偽問題,但若同時能擁有印章的資料庫作為知識背景,相互檢索以及比對,似乎能有效的解決目前較為棘手的-真偽辨別、考證源流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印章印記整合性資料庫的議題,期望日後在相關領域的資料庫建置完備,數位化技術設備開發更完善後,能有一個整合性的印章印記資料庫,不僅能交互檢索節省專家學者在搜尋資料的時間,更能將知識生活化,擴大印章印記的價值。
參考資料
大陸故宮文物檢索網站:http://www.dpm.org.cn/big5/D/D6.htm
篆刻方寸有情:http://library.thinkquest.org/C0124441/b5index.php
玲瑯滿目東周文:http://saturn.ihp.sinica.edu.tw/~bronze/ezXiyin.htm
璽印篆刻簡介:http://www.artchinanet.com/artexpo/zhuanke/m_zuanke.htm
中國篆刻家網站:http://www.co888.com/tizhi/zhuanke-china.htm、http://www.minaol.com/GB/art/wsys/enjoy_1/200106/009.htm
篆刻印學專業網:http://220.130.134.84/m5TeachMain.asp?L1=A&L2=A&L3=3&Limg=0
中國大百科彙藏:http://203.68.192.2/web/Content.asp?ID=78267&Query=3
中國美術網:http://www.artcn.org/NEIRONG1/13/131.htm
藏點:http://www.cangdian.com/Doc/zhishi/html/060428100954.html
拙楓文化網:http://www.wenhuacn.com/article.asp?classid=48&articleid=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