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基礎概念—何謂色彩管理?

文/李姿穎

 

前言

大多數人每天睜開眼,就能透過靈魂之窗看見五顏六色的繽紛世界,自然光經由反射進入眼睛,再轉換成為可供大腦判斷解讀的電波。在色彩的世界中,何謂正確的顏色?一顆擺在眼前的紅色蘋果,該如何描述定義蘋果的顏色?究竟是亮紅、粉紅、深紅、暗紅,還是胭脂紅,不同的個人對於色彩的感知各異,視覺感官所判讀的色彩資訊,更容易受週遭環境、光源及生理機能等影響,成為各說各話難以溝通的狀況。因此,如何管理色彩?透過儀器及標準化流程定義色彩的數值,尋找共同的語言。讓我們暫時先把心理層面感官的色彩描述收起來,利用數值化方式建立在色彩的描述與轉換間對應的標準。

  色彩空間類型

感官色彩數值化—色彩空間的建立

色彩管理的整體流程主要分成三階段:影像擷取、影像處理、影像輸出,此三部分皆應納入考慮範圍方是完整的流程體系,若只單純處理某一部分,未能兼顧整體將無法確實管理色彩。然而,如何將感官的顏色轉換成數值呢?由於人的眼睛只能看見紅、綠、藍三種光,並利用三原色生成不同色彩。因此,以三種參數描述色彩,建立紅、綠、藍三色於X、Y、Z三個座標軸的色彩空間,每個顏色在此空間內有其唯一的座標植。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簡稱CIE)於1931年首次基於人眼對於的色彩感知,建立以數值度量描述色彩空間的嘗試,制定出CIE XYZ,為日後其它色彩空間的基礎。諸如:CIE LAB、Apple RGB、sRGB、CMYK等,皆屬於不同模式的色彩空間類型。

 

溝通機器設備的橋樑—ICC Profile的用途

因此,透過數值在不同的色彩空間內,每個顏色都有其絕對的位置。但是在影像擷取至輸出的過程中,往往經過許多的人員、設備、環境光源等各種因素,雖不會改變原本影像的資訊,但不同的顯色方式則影響其中顏色的轉換與對應的精準性。為了解決此種問題,國際色彩協會(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簡稱ICC)創立於1993年,由知名廠商Adobe Systems Incopration、Agfa-Gevaert N.V.、Apple Computer、Eastman Kodak Company、Microsoft Corporation、Silicon Graphics Inc等共同創立。其針對當前所使用的數位影像格式進行整合,並以此標準定義跨平台的設備描述檔(Device Profile),支援於各種平台界面時,仍可顯示原始的色彩資訊。依此標準在影像數位化流程中的各類設備,如:數位相機、掃瞄機、螢幕、印表機等,經由色彩管理軟體校正程序,即能產生符合ICC標準的色彩描述檔,稱為ICC Profile,如此一來即可自由地進行設備間色域空間的轉換對應。

  

色彩管理三步驟—3 C原則

簡單的將色彩管理概念釐清,即可劃分成三個步驟,稱為3C。設備校正(Calibration)、色彩特性描述(Characterization)、色彩轉換(Conversion)。設備校正可分為掃瞄機、數位相機、螢幕、印表機等,不同設備校正的方式亦不相同,簡略的說掃瞄機與數位相機需進行灰平衡校準,印表機則主要包括總墨量及滿版濃度值的設定。而螢幕部分,需先調整色溫與gamma值,並利用色彩管理軟體和分光光譜儀,校正螢幕所顯示的色塊與標準值間的落差。接著將設備校正中的落差值,以色彩管理軟體儲存並建立ICC Profile。目前市面上的色管軟體有Eye-One系列或Color Vision系列等,皆能使用以進行螢幕設備校正。最後,當所有數位化流程中所接觸到的設備,皆產生ICC Profile後,來源影像的色彩數值,即能透過對應表格轉換成目的地之數值,稱之為色彩轉換。


 
數位典藏與色彩管理

然而,色彩管理於數位典藏的工作中扮演何種角色呢?若在整體數位化的過程中,能落實色彩管理的步驟,方能確保色彩品質達到一定的準確度。並且於檔案輸出印製或加值應用時,能夠順利的與廠商或其它人員溝通。但是,若要精準的複製原件的色彩,不論是設備的汱舊換新、色彩管理軟體、儀器的引進、人員色彩敏感度的培養等,都需要考慮經費、成本及計畫目標與未來應用等問題。大多數的典藏單位於有限的經費與人力成本考量下,多採用委外的方式進行數位化工作。因此,典藏單位事前的規劃與標單的設計,勢必不能缺乏影像轉換及色彩管理的基礎概念。若標單的內容越能符合計畫的需求及詳細的規範與廠商之間權利義務關係,對於雙方日後的合作關係及產出成果、品質驗收等,相信會有向上提升的效益。

 

結語

此次色彩管理實務工作坊台南場(96/4/24-26)於成功大學舉辦,延續先前堅強的師資陣容採用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課程安排,並搭配實際的操作演練、影像數位化委外經驗傳承等,使學員在短時間內了解色彩管理的基礎概念與流程實務。
對顏色的認知,一向被視為感官表達的範圍,竟也能用數值化的方式,將其一一定位。因此,色彩管理對於設計工作者而言,交出去的稿件降低被客戶退件的風險,減少往返溝通的時間。對於數位典藏計畫而言,則能呈現數位化原件的色彩,以真實的複製為需求。但所謂「真實」的複製,其重要性何在?依照不同講師的見解,對於複製品質的追求各異。花費巨額的成本所追求的真實複製,是否即能創造更高的價值?而「真實」的複製是否存在呢,科技尚無法告訴我們答案,未來新一代的色彩複製,將進一步利用光的頻譜記錄所謂真實的色彩,或許將能告訴我們解答。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