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的未來想像─來自科幻電影的啟示

·/張志光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如果數位典藏可以等同知識的集合,那麼想像未來要如何應用數位典藏就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重要課題。牛頓說:「如果我能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諸多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本文試從兩部科幻電影的劇情上,想像數位典藏的未來發展。

首先上場的是電影「時光機器」(註一),影片中的凡克斯資訊系統(Vox System)可以說是圖書館數位典藏未來運用的極致想像。場景是從男主角乘坐時光機器來到西元2030年開始,他走進一家圖書館,向虛擬圖書館員─公共圖書館資訊單元(A Public library information unit)詢問有關物理學的知識,以及人為什麼不能改變過去等問題(圖一)。由此場景我們可以看到,電影假設在西元2030年圖書館的樣貌是由凡克斯資訊系統、公共圖書館資訊單元及記憶貯存中心(Photonic Memory Core 簡稱PMC)所組成,從中可以歸納出三個屬於現在還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圖一、電影「時光機器」男主角與凡克斯資訊系統的公共圖書館資訊單元互動畫面(影像擷取自時光機器DVD,巨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代理)

圖一、電影「時光機器」男主角與凡克斯資訊系統的公共圖書館資訊單元互動畫面(影像擷取自時光機器DVD,巨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代理)

 

圖二、電影「時光機器」凡克斯資訊系統畫面,數個虛擬圖書館員同時動作一致地出現在數個類似玻璃螢幕上,虛擬圖書館員就是公共圖書館資訊單元互動單元,而在畫面最右邊的圓形球體則是記憶貯存中心(影像擷取自時光機器DVD,巨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代理)

圖二、電影「時光機器」凡克斯資訊系統畫面,數個虛擬圖書館員同時動作一致地出現在數個類似玻璃螢幕上,虛擬圖書館員就是公共圖書館資訊單元互動單元,而在畫面最右邊的圓形球體則是記憶貯存中心(影像擷取自時光機器DVD,巨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代理)

1.標準化和語言問題:如果凡克斯資訊系統可以連結地球上所有的資料庫,並提供查詢服務,顯然地,這些資料一定要能有共通的後設資料設計,而且語言間的翻譯也進步到一定的水準。

2.人機互動及語意問題:從圖一畫面來看,男主角向虛擬圖書館員詢問的口氣與方式,幾乎和現在的真人圖書館員互動情景沒什麼兩樣,而且相信虛擬圖書館員能記憶的或是能提供的參考資料,一定要比真人圖書館員更加詳盡。由此顯示凡克斯資訊系統的人機互動及語意溝通幾乎毫無障礙。

3.系統硬體問題:未來的系統在人機介面上連滑鼠都省了,而是直接使用自然語言溝通。螢幕雖然還在,但是已經比較像電影「關鍵報告」中的螢幕樣式,變成一塊類似透明玻璃的顯示器。而且,資料庫硬體(記憶貯存中心)則縮小到一顆直徑不到三公尺的圓形球體,說明儲存技術的進步,令人驚嘆。

如果從電腦發明不到百年的表現,上述電影中所使用的科學技術,即使不是如作者所預估在西元2030年實現,也可能是在不久的將來。

圖三、「星艦奇航」之重返地球劇照(Copy from http://laura.moncur.org/archives/2009/01/19/star-trek-voyager/ )

圖三、「星艦奇航」之重返地球劇照(Copy from http://laura.moncur.org/archives/2009/01/19/star-trek-voyager/ )

接著要提出來探討的是「星艦奇航」(Star Trek)(註二)中所使用的科學技術與數位典藏的關係(圖三)。只要是星艦迷一定對曲速引擎(Warp drive)、光波輸送器 (Transporter)、全像甲板(Holodeck)、複製機(Replicator)及三度儀(Tricorder)等名詞不陌生,這些都是「星艦奇航」中所使用的科技。其中,與數位典藏比較有直接相關的就是「全像甲板」。

全像甲板或稱生物甲板(如圖四),是星艦上的一個艙房,裡面布置了許多全像投影機(Holo Generator),可以投射出與真實環境一模一樣的場景,而且還可以與使用者互動,以及產生實際的觸碰感覺。類似一種使用虛擬技術的多媒體教室,它可以虛擬出達文西的真人模樣與使用者進行互動,或是虛擬任何一個旅遊景點,提供使用者娛樂性功能;也可以讓使用者毫無危險的置身於海底來認識生物,或是讓使用者來一場虛擬的武術比賽,提供情境學習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語音與電腦溝通想要建構的場景,並設定希望出現的人物,所有的過程都會記錄在電腦中,下次使用時可以接續發展。

圖四、虛擬甲板 (Copy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olodeck2.jpg )

圖四、虛擬甲板 (Copy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olodeck2.jpg )

這項技術的實現除了需要發明出全像投影(Holo Project)技術之外,絕對需要數位典藏的資料庫作為基礎。因為不管是虛擬什麼人物或場景,也都需要有該標的物的數位資料,作為電腦虛擬運算的參考。例如要虛

擬達文西,至少需要數位化達文西的長相圖片、他的歷史生平資料,以及所有與他有關的資料。資料越多,所建構的人物與場景越完美,也越接近真實情境。

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註三)。面對數位典藏的未來應用,任何現在的奇怪幻想在未來都有可能發生而且實現。科幻電影的場景雖屬虛幻,誰說「在今天不可能存在的東西,在數百年或數百萬年後是否仍然不可能呢?」(註四)。

一邊執行數位典藏計畫,一邊想像數位典藏在未來的各種可能,常令我興奮不已。想像自己就在星艦企業號的全像甲板上,時間與場景設定在清朝北京皇宮的三希堂中,我與乾隆皇帝一起欣賞《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及《伯遠帖》,一同把玩「紫檀雲龍紋多寶格」的玩意兒,聽他訴說每一件收藏品背後的故事,忍不住心想道:我應該要數位化什麼樣的資料才能使美夢成真呢?


註一、中文片名:時光機器,英文片名:The Time Machine,上映於2002年3月,改編自傳奇性小說家HG威爾斯在十九世紀的作品。
註二、Star Trek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影片節目之一,它的電視影集與電影的中文譯名各有不同,本文的中文翻譯使用「星艦奇航」,創始人是金‧羅丹貝利(Gene Roddenberry ,1921-1991)先生。
註三、這句名言是出自美國第27任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
註四、摘錄自加來道雄(Michio Kaku)原著,許晉福翻譯的《電影中的不可能》一書。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