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群網絡遇上知識推廣

文/陳泰穎

社群網絡在一夕之間暴紅,是否有可能運用社群網路進行知識推廣呢?

社群網絡(Social Network)在2009年一夕之間爆紅,成為大眾生活中的一部分。數位典藏計畫成果是否也能夠透過社群網絡,進行推廣工作?甚至從網絡社群的互動當中,創造出新的知識?謹以本文和讀者分享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自2009年7月起,逐步運用社群網絡系統(Social Network System,以下簡稱SNS)進行媒體與知識經營的經驗。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簡介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前身為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通訊,2002年開始即扮演國家型計畫內部資訊傳播角色。2008年因應國家型計畫整併,更名為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除運用數位匯流方式,廣泛提供文字報導、靜態圖片與動態影音資訊以外,更希望透過對國家型計畫成果的報導、與數位社會文化議題的關注,達到宣傳國家型計畫成果,並且協助縮減數位落差、增加數位包容的目標。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分為兩種發刊形式。其一為每月十五日固定出刊的中文版電子報,與雙月十五日出刊的英文版電子報,中文版每期約推出20-40篇訊息與專欄報導,英文則為10篇左右。另一則為不定期出刊的即時快訊,專責報導、推廣具有時效性的訊息,每期即時快訊包涵1-4則報導。傳統而言,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電子報的傳遞方式,限於對訂戶直接寄發電子郵件,與網路上的資訊偶遇。

社群網絡浪潮

如果以寬鬆的定義來看,MSN、blog網誌、BBS等網路服務,都可算是社群網絡一環。2009年上半年,更強調主動性與互動性的「微網誌」,包括Twitter、Facebook、Plurk等社群網絡服務,開始進入臺灣本地市場。在這三大社群網絡服務中,由於系統已經完成中文化、操作介面較友善的關係,目前以Facebook(臉書)、Plurk(噗浪)較受歡迎;但若以全球規模觀察,Twitter則在英語系國家擁有高人氣

我們將視角拉回臺灣,在噗浪與臉書登陸之後,由於新聞事件與媒體的炒作(政治人物對噗浪表達不滿之意、網路遊戲深受玩家歡迎),反而引起社會大眾更多的注目。因此,臉書在2009年第四季的調查中,已經超越原本社群網站第一名「無名小站」,躍居臺灣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絡服務。

對於這股社群網絡浪潮,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的選擇是大膽擁抱。編輯小組在09年7月開始運用Plurk推廣電子報新聞訊息,12月成立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Facebook粉絲專頁。目前Plurk有284人追蹤,臉書則擁有115位粉絲。由編輯小組人員根據出刊內容與時事,在社群網絡平台上即時推出訊息,分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與最新動態。依照Google分析所得數據,透過社群網站直接導入流量只占總數3.11%,但是這些讀者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忠實顧客、甚至再和他人積極分享電子報報導;而純就流量而言,2009年電子報與08年相較更有驚人的成長,這股網路浪潮力量不容小覷。

基本上,網友追蹤特定噗浪的原因,經常是因為一句欣賞的訊息、暱稱、影片;因此透過噗浪,很容易能夠和廣大陌生網友建立關係。而對Facebook來說,帳號加入則往往基於既有人際網絡。不過對已具有正面品牌形象的帳號,例如公司行號、名人,運用臉書也一樣可以吸引許多陌生網友聯結。例如7-11、誠品書店或是王力宏,就是運用臉書進行行銷的成功例證。

透過這類更具即時互動性的社群網絡,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不再只是單向的發聲,而是能夠建立一道與讀者之間的橋樑,透過搜尋技術,找到對電子報內容有興趣的讀者。透過觀察與互動,更讓編輯小組掌握趨勢、瞭解讀者對於報導的想法,甚至讀者之間也能夠互動,共同激盪出新的知識可能性。

以下就是一個例證,編輯小組的臉書粉絲專頁提出報導撰寫主題的徵集要求。一位粉絲就希望能夠看到關於電影「葉問」與「詠春拳」的相關資訊,國家型計畫符合的典藏,但編輯小組決定在數位典藏與學習成果入口網中放寬搜尋主題,改用「武術」作為搜尋關鍵字,竟然找到了曾紅極一時、來自雲林武術師「北港六尺四」的珍貴新聞片,開啟了新一輪的寫作報導主題。

運用社群網絡系統也並非全然無波瀾。以下即以三個面向:「開心農場?」、「誰的歷史?」、「Know How在哪裡?」分享進行知識成果推廣的點滴。

開心農場?

無論是否熟知臉書的讀者,恐怕都曾經聽聞過「開心農場」,這項以種菜與農場經營為主題的斜45度角遊戲在極短時間內風靡全世界。而「偷菜」功能,似乎更滿足了人類深層幽默、捉弄同類的欲望。但或許因為開心農場太過成功,許多網友甚至在上班時間遊玩。這不只讓企業組織主管開始慌張,更讓媒體與衛道人士在分不清開心農場與臉書不同的情況下,找到新的撻伐標靶。

許多公務人員上班玩開心農場的新聞,使得民眾對政府的怨懟與不滿情緒更加升高。行政院吳敦義院長公開宣示要求公務人員自律,公家單位也以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管道,要求所屬人員不得用上班時間與辦公室資源遊玩網路。而對使用者來說,運用臉書辦正事或遊玩開心農場,僅有一線之隔。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編輯小組的應對,是正式成立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因為用私人帳號推廣、發佈訊息,只能算「好康道相報」,缺乏必要的權威性,也很難和私人行為劃清界線。建立正式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則能夠透過社群網絡力量,和讀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誰的歷史?

由於臺灣複雜政治情勢,使得藍綠支持者對於認同、記憶與歷史,擁有完全不同的解讀。日本殖民時期與戰後歷史,雙方認知更是南轅北轍。

在推廣烏山頭水庫的典藏與報導過程,我們就陷入藍綠對立的情緒當中。烏山頭水庫是由日本技師八田與一氏設計監造,相當程度改善嘉南平原農民的生活。感念八田技師的臺灣人,甚至在1940年代偷偷將八田技師銅像私下收藏,成為少數逃過二戰戰火與皇民化運動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銅像。

1969年,烏山頭水庫因秀麗景致,被國民黨政府規劃為觀光遊憩區。為了符合當時愛國政策需要,政府在烏山頭水庫旁起造帶有濃厚中華風味的建築,供遊憩之用。電子報編輯小組也運用一部當時新聞影片,和讀者介紹烏山頭水庫與八田技師之間的關係。不過一位噗浪使用者在看過影片後,直接在噗浪和筆者反映,認為影片充其量只是國民黨政府為抹除臺灣人心中對八田技師記憶的宣傳。

從這個經驗,我們可以觀察出在臺灣社會,由於政黨、意識型態與民族主義的糾葛,使得歷史、記憶等話題,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由於臺灣社會經歷民主化,個人皆具有思考與行動的自主權,因此可依照自己的認知去詮釋歷史,並且付諸行動,無論是網路發言、購買、拒買、遊行等,都是他們表達自身立場的行為。

編輯小組的回覆是並不退縮,但也不和這位朋友起直接衝突,而是告知這位噗友,我們可以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保存這塊土地的大小事,對於我們認識正確歷史、並且將文化遺產傳衍給下一代,應該會有正面幫助。我們很高興這位噗友接受編輯小組看法,並且還在同一則噗文中分享了更多他個人的研究成果。在錯綜複雜的網路世界,保持開放而中立但積極的態度,是任何具權威性的社群網絡連結服務負責人,所必備的修養。

Know How在哪裡?

由於學術專業分工的細緻化,在臺灣,人文社會科學與商管、自然理工科學之間,往往隔著心理鴻溝。儘管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強調結合人文與資訊,但是在09年社群網絡經營專案中,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大部分的Know How,除了三分項技術團隊同仁之外,主要是來自工作團隊閱讀如《非凡新聞e週刊》、《數位時代》等讀物所獲。

難道廣大的計畫團隊之中,完全沒有人關注網路浪潮嗎?事實上,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就針對當代資訊社會網路趨勢,進行觀察研究,更不吝於行動。八八風災時,資訊科學研究所同仁就前進災區,建立網路資源彙整機制,負責協調龐雜救災資源與人力。相同技術只要稍作調整,也能夠作為知識推廣之用。唯一阻隔我們與資訊所的那道牆,只是因為我們互不相識、不知彼此都對相同課題抱持同樣興趣。

因此,雖然現階段國家型科技計畫已經有了高階主管層級會議與溝通機制,但是對第一線計畫工作執行人員來說,大家可能對跨領域成果所知有限。站在計畫執行與育才角度,或許政府應鼓勵助理不要因為頂著助理職銜,而放棄思考、學習與創新的天賦,反應該積極踏出學歷框架、進行跨界合作。

幾點小結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運用社群網絡推廣計畫成果,總結過去半年執行經驗,我們認為這是一項值得嚐試的推廣途徑。以下為幾點經驗分享:

1. 社群網絡概念與服務,將對傳統社會與人際關係運作方式造成衝擊,這不只是商業行銷或是資訊人的問題,而是每一個想在數位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個體所將要面對的議題。與其逃避,不如去認識趨勢。

2. 保持自信與開放的心胸,對於建構有效率的社群網絡資訊服務,將有正面幫助。面對網路社群成員時,不要抱持「牧民」心態,而是應該以真誠、分享的心情,執行資訊服務。就算遇到異見者,也無須動怒氣餒,因為網路本來就是一個具有高度自由的場域。

3. 經營社群網絡Know How是可經後天學習的。即便是文化人類學背景的筆者,只要閱讀相關讀物,亦能掌握專案執行知識。中研院資訊所等單位也樂意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幾年前,我們以為MSN與網誌,就已是網路運用的極致。社會網絡的出現,不僅顛覆我們對網際網路的想法,更可能革新我們的生活。我們不能保證在五年、十年後,不會有更好的服務取代現有的體系,但是如果我們現在願意作出改變,或許數位典藏與學習成果,將有更多機會能夠得到有識者的欣賞與支持。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http://newsletter.teldap.tw/letter/letter_index_view.php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Facebook 加入粉絲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