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鄉城人文紀實
1839年攝影術的發明,人類的紀錄從單調的文字進入到豐富的影像,演變至今是聲光俱佳的數位多媒體。生活文化層面中,文學、美學、化學、光學、科學,也跟進融合為豐富又新的時代資訊。試想,新世紀攝影是數位影像時代!時至新世紀多媒體的社會,知識蔚為詭變之洪流,我們的語言、文字、影像,不僅是忠實的表現,而是臻真地參透,與數位影像新視野的觀點傳達。
紀實攝影的影像特質,與一般模仿美術的「沙龍」攝影大不相同。紀實攝影具有:人、事、地、物等,生活記錄和告知,有時候講究其時效的新聞性。有結構的敘述性、對社會的批判性,紀實攝影又不同單張的新聞攝影,它承載深入的社會背景、歷史人文探索。
近三十年的光影體現和人文觸角,其對攝影創作意念和影像體驗,來自於生活中的人文經歷,更去探索美學與文學的意境,呈現台灣鄉城生活人文。鄉城人文紀實影像,在視覺的呈現,不僅是表現紀實攝影的主題,亦有極為深刻的人文藝術。也就是說:我的台灣鄉城人文紀實攝影,不光是凹凸鏡的聚焦,除來自科學、光學、化學外,也另採擷自美學、文學、哲學元素,形成人文藝術意義,深且遠的動人影像。
對於長年沉浸攝影藝術創作者來說,生活萬象就是攝影者的創作主題,現今的社會動靜包羅萬象,社區藝文活動熱絡,攝影題材相對形成多元面向,何類題材?何種景象?才是值得攝影工作者關注、觀察,正考驗著每一個攝影工作者的創意,和影像的思維,經常於腦中圍繞。「如你所見,自然呈現」,是我常掛在嘴上,頗有哲學味的一句攝影名言。做為一個攝影工作者,甚至攝影家,處於多元社會時代、資訊質量豐富的空間,要建立一個非常專業的領略,開創新視野的紀實觀。
對於新視野的紀實,不單針對紀實攝影理論,而是包含攝影題材之看法、想法、拍法到影像表現。紀實攝影有其特殊性質地,對於人、事、物,乃至對整個環境空間都可有不同的想像,從觀察、閱讀、對話,到最後呈現人文藝術影像,算是開啟新視野的人文紀實,一直是我心中秉持堅信的理念。
台灣鄉城人文紀實,是我所有創作攝影主題中,創作時間最長的,長達近三十年,尋找台灣鄉城之間特殊的人文氣味,同時顯露對攝影的人文內涵、藝術氣息追求,並以視野無界的胸襟,拓展無止境的視覺藝術語言,最終為人類留下文化資產。
◆延伸閱讀:
鄉城素描|鐘永和 在數位島嶼-http://cyberisland.teldap.tw/graphyer-item_1.php?album=560
「鄉城素描」攝影作品,是個人攝影創作時間最長的一個題材,前後投注時間十多年,從1980年~1992年,足跡遍及台灣各地,記錄鄉鎮情景、城市面貌,更以心靈感應呈現情境自然的畫面。「城鄉素描」系列作品皆以黑白攝影表現,並於1993年2月27日至3月28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亦為個人黑白攝影作品首次發表。
搬運工人|1992| 基隆市
勞力工人其毅力不同於一般人,吃苦耐勞卻甘之如飴,人人都是認真打拚的台灣人。
快樂的郵差|1991| 彰化 和美鎮
台灣中部村莊的樸實、農村濃濃人情味,有年代的書院,四周環境幽靜,令人感覺舒暢,如同送信郵差露出快樂的神情。
老農和水牛|1983|桃園 大園鄉
桃園鄉村到處有埤塘景色,形成一個特殊地景。農地、農舍有其特色,但是不知未來是否能依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