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Openers」-羅浮宮之博物館數位典藏呈現與觀眾的互動經驗
文/柴犬
數位化為當今趨勢與潮流,將國家文化資產數位化,透過資訊系統及網際網絡平台與全球共享已是各國文化發展主要策略之一。以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為主要功能的博物館更是能利用此一概念,達到文化遺產保存、藏品展示、研究資源共享的功效。而觀眾進入入口網站後,與該館數位典藏的互動經驗則深深地影響到上述資訊傳遞的成效。「Eye-Openers」則為羅浮宮在其入口網頁上推出的服務功能,其出發點是將觀眾視為新手鑑賞家,以豐富的導覽模式帶領觀眾從新手成為經驗豐富的觀賞者,並以展品深度鑑賞、主題式迷你網站、博物館3D參觀模式、深度研究、Louvre.fr雜誌等五個方向提供觀眾多樣化的互動經驗。
A Closer Look-完整的展品深度鑑賞
「A Closer Look」功能可說是帶領新手踏入藝術展品鑑賞的大門,從互動式多媒體功能中,以分析結果與作品背景兩大主題進行動畫及語音的展品導覽解說。以著名館藏-「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例,分析結果的部分即包含了「作品基座」、「空間計算」、「形象來源」、「光與影」等關於該畫作的深度導覽;作品背景的部分則包含了「蒙娜麗莎是誰」、「當時的肖像畫繪製探討」、「達文西的創作背景探討」等清楚的背景介紹,讓觀眾能夠以更多不同面向了解該藝術作品,甚至是進一步踏入專業藝術鑑賞的行列。在此以「作品基座」、「空間計算」二別具特色的介紹項目,呈現此鑑賞內容之特色。
1. 作品基座
作品基座往往能忠實的反應該作品受到後人修復的狀況,除了是研究該件藏品保存狀況的指標之一,更可反映不同時代的修復技術與工藝。羅浮宮則在此影像語音導覽中,詳盡地介紹該作品基座不同材質與進行修復的年代,最令人感到興奮的是,平常展示中難以見到的展品基座局部放大的影像亦在此一覽無遺,讓人可以輕鬆地經由網路搜索一探名畫背後的秘密。
2. 空間計算
全世界對於蒙娜麗莎的微笑研究甚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不計其數,為何該件作品卻能如此成功?空間計算即是其中一項研究此畫作成功技法的方式之一。羅浮宮在此介紹各種不同的空間計算方式,包括人像的構圖、背景與人像呈現的比例與角度、人像眼睛與觀者視角呈現等細節,以科學的觀點解釋該畫作在空間比例運用上的成功之處。筆者在閱聽的同時,發現羅浮宮大量運用Flash動畫呈現此面相需注意的畫作重點與觀察角度,除了知識的吸收,更發覺羅浮宮在此項內容導覽的用心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A Closer Look」功能皆提供時間軸(Time line)呈現展品的年代相對位置,並設置比例尺功能,讓無法在現場直接欣賞的觀眾能清楚了解該件作品實際大小。最後輔以參考資料和術語詞彙表,讓觀眾能更進一步獲得更多知識。
Thematic mini-sites-兼顧觀眾不同需求的主題式迷你網站
博物館數位典藏呈現的連結如同實體博物館中的路標或導引路線圖,清楚標示、便利觀眾自由閱聽選擇是本項重點。「Thematic mini-sites」為羅浮替特展或主題展覽所設置的展覽介紹網站,一進入即可發現該網站提供flash和html (accessible)兩種模式觀看展覽,讓觀眾透過flash互動式點閱更加融入展覽情境,也提供希望快速檢索該展展品的觀眾便利的傳統網頁檢索選擇。亦兼顧了部分觀眾可能因軟體安裝、作業系統資源不足因素無法檢視flash模式,實為相當貼心、便利的方式。
進入flash模式後可發現其利用簡單的動畫效果,讓頁面較為生動有趣,並且將該展覽依主題區塊製作不同的介紹頁面,並將展品列舉於下,供觀眾自由點選。進入展品介紹頁面後,除了搭配說明,展品照片則提供三種尺寸檢視細部,大圖尺寸幾乎是小圖的16倍,滿足觀眾的探索需求。
至於html模式的頁面編排則是更佳清楚明瞭,亦依主題區塊分項介紹,較為特別的是展品檢視頁面以開啟新分頁的方式呈現展品大圖,筆者隨機下載其中一個展品大圖後發現其為1564×2000像素、96 dpi、位元深度32之高品質圖檔,檔案大小達7M之多,的確能讓觀眾透過網路清晰地欣賞展品。
Explore in 3D-相隔千里也能浸淫於「逛」博物館
運用3D技術,此服務重現了某展示間或整棟建築的完整風貌,觀眾進入時可用滑鼠隨心所欲調整視角,並利用鍵盤前後左右移動,以滑鼠左鍵點選想要了解的作品。以The Ambassadors’ Staircase為例,其位於路易十四之凡爾賽宮中,曾是路易十四接待外賓、會見賓客的廳堂,然而卻已遭後人拆除。羅浮宮在此依據Charles Le Brun的畫作,利用3D技術重現當時的設計與裝潢,讓觀者除了仿若置身於當年富麗堂皇的大廳,也能自由地點選該空間的裝飾品和畫作介紹。
實際使用此服務項目,發覺除了主要的3D探索功能,此項目也提供加深加廣的背景知識探索,對該空間進行詳細地介紹,並輔以參考資料和術語詞彙表,提供觀眾更完整的知識脈絡。此服務可說是結合科技與創意,帶給觀眾相當新鮮的感受,美中不足的是雖然從坦所頁面的3D畫質可以看出其已盡量降低電腦負擔,但筆者的電腦在讀取該網頁時仍會持續出現延遲的情況,如何更貼近一般大眾家中電腦等級,以便利觀眾使用將是此服務尚待克服的問題。
In-Depth Studies-了解博物館的藏品研究內容
一般觀眾在平時進行實體博物館參訪時,其實無法了解博物館的內部研究工作為何,但這也是觀者對博物館感興趣的部分,博物館的典藏與研究部門往往充滿神祕感讓觀眾希望能一探究竟,此服務雖然未呈現館員們的工作場景,但卻提供了幾個與藏品相關的研究主題,讓觀眾在探索博物館網頁時,亦能與專業藏品研究接軌。以Hybrid Creatures of the Ancient Greek World為例,該服務及從簡介開始,而後以奇馬拉、芡實、怪獸與赫拉克勒斯、斯芬克斯、米諾塔爾、陶器、古代文學等項目作詳細的文字介紹,並輔以圖片加深觀眾印象。
Magazine-拓展觀眾興趣的媒介
對於經常參觀博物館的藝文愛好者而言,博物館定期提供的資訊往往能夠引起該族群的注意,甚至發掘新的感興趣方向。羅浮宮因而提出Louvre.fr Magazine的服務,以各種觀點與角度廣泛地探討博物館相關概念。如2003年起Dan Brown所寫的小說“The Da Vinci Code”在世界造成轟動,甚至翻拍成電影,羅浮宮即於2006年五月以「The Louvre and “The Da Vinci Code”」為專題,趁勢介紹該館空間與館藏,亦是勾起民眾好奇心,讓民眾希望進一步了解博物館的好方法。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此頁面相較於其他的探索頁面顯得有些單調,除了引人注目的話題,若能將頁面設計得更加生動,或是因應目前Facebook、Twitter等即時通訊軟體潮流,提供觀眾相互討論的空間,應能帶給觀眾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小結
總括來說,羅浮宮在「Eye-Openers」上所提供的各項功能,的確能帶給觀眾與傳統網頁瀏覽不同的檢視經驗,筆者實際使用體驗後亦發覺其深具提供知識與引起興趣的功能。對照至國內的數位典藏呈現,透過越發先進的軟體技術,數位典藏呈現也有著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加以「數位學習」亦是數位典藏相關網站相當重要的部分,如何讓觀眾在網頁瀏覽中得到更多的收穫將是數位典藏網站日後努力的部分,羅浮宮的例子也許可以提供我們更多的思考方向。如同國內在科技產業上的亮眼成績,也期待國內數位典藏相關網站發揮臺灣在科技和創意面向上的優勢,在本世紀的世界性數位典藏潮流中獨領風騷。
參考資料
王嵩山(2002)。數位博物館的基本形式。博物館學季刊,16(3),5-6。
Falk, J. H, & Dierking, L. D. (1992). The museum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 Whalesback Books.
Loomis, R. J. (1993). Museum visitor studies in the 90s. London: Science Museum.
Louvre Museum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louvre.fr (2010/5/10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