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濱,海之邊—東海岸的考古遺址紀行

 
八仙洞遺址
八仙洞遺址

圖·文/黃婷鈺

中研院史語所 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考古發掘遺物、照片、記錄與檔案

在台東出生、長大,碧藍的太平洋,彎曲多變的海岸,賜給我美好的童年。而今,因著數位典藏工作的關係,懷著不同的心情,駕著弟弟的紅色TOYOTA,迎著清冷的海風,向著熟悉的海岸線奔馳。

在向來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台東,竟然出土台灣目前所見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從杉原出發,沿著海階上的十一號公路,一路天寬地闊的奔馳了將近一百公里,心中一面嘀咕著:沒想到這別無分號的海階地形,除了幾個原住民聚落,和許多阿美族人的墳墓之外,還分佈著許多的史前遺址。一面享受碧海藍天,巨大的海蝕洞,就在眼前現身。

八仙洞遺址位於台東縣長濱鄉。民國57年3月,台大地質系林朝棨教授於此調查時,在幾個洞穴中,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後來台大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率領台大考古隊進行試掘後,發現這個遺址除了新石器時代,更出土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民國58年由中研院史語所所長李濟正式命名為長濱文化。這個遺址是目前台灣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這兩年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臧振華受台東縣政府委託做進一步的調查,發現火塘等生活遺跡,成果極為豐碩。八仙洞遺址也已由文建會定為「國定遺址」。

順著石方磚鋪設的小路,不知是否去得太早,整個八仙洞風景區一個人都沒有,就只有小女子我一人隅隅獨行。面對著又大又陰寒的洞穴,一陣孤獨夾雜著莫名的恐懼襲來,一時之間,我似乎能夠體會史前人類住在這洞穴中,面對一望無際太平洋的那種孤寂,也略能理解為什麼現在的人要在洞穴中擺上一個又一個的佛像了。

八仙洞遺址的部分洞穴成了寺廟神壇,遭到過度的人為破壞

八仙洞遺址的部分洞穴成了寺廟神壇,遭到過度的人為破壞

離開八仙洞,南下往回走,希望拜訪更多的考古遺址,到了長濱,向西開上這片廣闊的海階地,找尋忠勇社區—出土麒麟文化的遺址。麒麟文化又叫做巨石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距今約3500-2000年),顧名思義,大石鑿琢的巨石為其特徵,包括岩棺、石壁、成群的單石等。成組的巨石遺構可能為儀式用途,另外還有墓葬、居住類型的遺址。東海岸一路往南,忠勇、下田組、麒麟、都蘭等皆為麒麟文化遺址。遺物以大量的打製斧鋤形器(常見一面帶有石皮)、西瓜石為材質的磨製錛鑿形器、略粗磨的石楔最具特色。

此二件單石出土於下田組遺址房屋基址F-2內外。左出土於室內,右出土於室外。

此二件單石出土於下田組遺址房屋基址F-2內外。左出土於室內,右出土於室外。

此石棺原置於成功鎮西邊海階地上,為1914年日本學者佐山融吉曾經報導的兩座石棺之一,現置於台東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前。

此石棺原置於成功鎮西邊海階地上,為1914年日本學者佐山融吉曾經報導的兩座石棺之一,現置於台東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前。

都蘭採集具裂紋之變質玄武岩(俗稱西瓜石)磨製石錛

都蘭採集具裂紋之變質玄武岩(俗稱西瓜石)磨製石錛

下田組出土之石楔。石楔可能為一種木作工具,其作用是將其敲入木材之中以便於劈開。

下田組出土之石楔。石楔可能為一種木作工具,其作用是將其敲入木材之中以便於劈開。

東河橋下美景、人文史蹟並俱

東河橋下美景、人文史蹟並俱

臉上輕拂著徐徐海風,來到東河。站在新東河橋上,向西可欣賞那靜靜流著、卻日月穿鑿著白色大石頭的綠色緞帶—馬武窟溪。腳下,溪口的北側河階地一共有小馬海蝕洞、東河北第一、二、三,南側則有東河南第一、二、三、四,一共八處史前遺址。看著北側由溪流切出的地層斷面,不由覺得自己愧為台東人,對這塊土地今天總算有個重新而深入的認識。

各遺址地點(地圖轉載自Google Earth)

各遺址地點(地圖轉載自Google Earth)

再跳上老弟的紅色TOYOTA,口中哼唱著歌詞早忘得「二二六六」(離離落落)的馬蘭姑娘,都蘭不覺已來到眼前。不像其他的遺址,一眼就瞄到路邊,通往都蘭遺址的指示牌。

順著指示牌,離開11號公路,駛進了都蘭,由大路進小路,社區已在背後巨大的芒草叢間隱沒,終於來到都蘭遺址的所在地,懷著忐忑的心情下車。

都蘭遺址的石棺

都蘭遺址的石棺

該不會又我一個人吧?看著寫著「石棺」的指示牌,指向通往林子裡的石磚小路,不禁開始猶豫。就在這時候,一對原住民老夫婦,帶著他們五歲左右的小孫女,從小徑的入口冒了出來。現在原住民對自己的文化意識比過去強多了,還會帶小孩子們來探探祖先的足跡。

趕緊上前詢問。還好小徑不長,約三分鐘可以走到。懷著思古幽情,踏上這早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的遺址。果然,不遠,看到了都蘭遺址的石棺,靜靜的躺在地上。湊近向前,接近棺底的牆角還有一個小洞,是為了排水用的嗎?

都蘭遺址的石壁,又稱孕婦石

都蘭遺址的石壁,又稱孕婦石

走出小徑,回到原點。石棺的對面,則是通往「石壁」的小徑,三塊莫名的石牆,立在經人工整理過的泥土地上,其中一面較大的石壁上還有兩個圓凸,圓凸下方的牆面,不是切平的,而是一個隆起、從側面看起來像是孕婦一樣,因此都蘭遺址的石壁還有個俗稱「孕婦石」。

再次跳上小紅TOYOTA,回到滾著白色蕾絲海浪的海岸線,向著市區前進。方才的恐懼早已丟在都蘭的草叢裡,心中蕩漾的卻是對這塊大地,以及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古早人一股敬意,也結束這次的驚異時空奇航。

*感謝趙金勇先生撥空審閱本文。

參考書目資料

宋文薰,1976,〈臺灣東海岸の巨石文化〉,《えとのす》6:145-156。

宋文薰,1980,〈由考古學看台灣〉陳奇祿編《中國的台灣》:93-220頁,中央文物供應社,台北。

趙金勇,2000,〈東海岸長濱地區史前遺址空間分佈初探〉,《田野考古》7:19-44。

趙金勇,2004,〈下田組遺址考古試掘報告—兼論東海岸麒麟文化〉,《田野考古》8:45-93。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09,《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第一年)第一年研究報告》。台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劉益昌、劉得京、林俊全,2001,《史前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參考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台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

http://proj1.sinica.edu.tw/~damta/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

http://ndweb.iis.sinica.edu.tw/archaeo2_public/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更多資料閱讀與查詢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資源總體經營計畫—考古發掘遺物、照片、記錄與檔案http://archeodata.sinica.edu.tw/allindex.html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山之濱,海之邊—東海岸的考古遺址紀行” 的回應: 4人

  1. 陳正芬 Says:

    喜歡臺東的山水,從這篇報導,讓我對臺東的遺址有更深入的瞭解.謝謝!

  2. 尤守仟 Says:

    我也是台東出生,但對台東擁有的考古遺址依無所知,看了你輕鬆又有內容的介紹,很羨慕你的工作,也對文化有些認識,太棒了。

  3. 黃婷鈺 Says:

    謝謝,身為台東子弟,也更懂珍惜這塊可愛的土地。

  4. 鍾淑女 Says:

    我喜歡台東的靜謐之美,有機會的話更盼望台東史前博物館能舉辦活動,帶領 我們參訪作者去過的地點,將會對台東有更深入的了解.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