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專訪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劉涵英

 

一、 專訪動機

    自從民國九十一年成立以來,地質主題小組進行了礦物、岩石、脊椎動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微體化石、植物化石及地質鑽探岩心等等地質標本的典藏。地質學小組包括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以及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等兩個執行單位,除了完成標本的2D的平面攝影之外,還使用3D環物拍攝,使得地質標本能夠被完整的呈現在使用者面前。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於民國九十四年印行的「地質標本數位化工作樓流程參考標準」中,對於地質小組所進行的數位化已有概括性的介紹,也涵蓋了對於3D環物攝影的技術性分析。此次的修改中,預計加入數位化內容保護以及委外製作等等的分析,並以3D環物攝影為主要研討對象,以使得此工作流程指南更加完善。經由這次專訪,希望能夠更了解目前地質主題小組在這幾項技術上的使用以及執行情況。

二、 專訪目標

    本訪談以「現況」(包括地質標本在數位化上的特殊性、實際執行數位化情況等)、「3D環物攝影」(如標本節選等等議題)、「委外製作」(是否委外,及其原因)、「內容保護」(包括2D以及3D攝影的內容保護機制)等等四項為探討目標,除了期望能夠更新對於計畫執行情況的了解之外,尚能夠增加前一版本的數位化流程指南所缺少的「委外」、「內容保護」等的技術性分析。
    專訪的對象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主。其地質學標本的種類眾多而完整,對於數位化資料庫的建置經驗豐富。其執行計畫中並有多項典藏品以3D環物方式呈現。然而其數位化作業並未委外執行,因此希望在此次專訪中,除能夠呈現科博館的數位化經驗,更能充分了解及分析其做出這項選擇的因素,以及委外製作可能有的優缺點。

三、 預定受訪人

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王士偉 先生
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地質鑽探岩心子計畫 洪誌楀 先生


四、 專訪題目

I. 地質標本的特殊性

 

問:地質標本在數位化的工作上是否有和其他種類的數位典藏品(如器物等)不同之處?

答:地質標本包含生物化石標本(脊椎動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植物化石)、岩礦類(岩石、礦物)與作為地質地層分析用之岩心標本,在數位化工作上,純粹以數位化(拍照)來說作業上是差不多,但在標本資料詮釋上就有所差異了。

問:那麼礦物、岩石、化石、岩心等標本的數位化製作是否各有其特殊性?

答:標本在數位化時,除了標本本身整體呈現外,若標本本身有特殊特徵,也會以局部拍攝方式表現,如岩石的岩理、礦物的晶形。

問:這些特點反映在製作3D攝影上,是否使得數位化有其特別需要注意的程序?

答:在3D攝影上,並不會特別注重於標本的特徵拍攝,因為各角度都會拍,才能呈現3D影像。

 

II. 3D環物攝影

A. 標本的選擇

問:如何選擇應進行3D環物攝影之典藏品(標本本身的大小或是保存情況等等)?

答:挑選來拍攝3D環物標本的目標,主要是以標本整體外觀完整,及有明顯顯著特徵為代表,另外因應環物拍攝台的關係,也需考慮標本的大小與重量。

問:為何化石大多不採用3D環物攝影,而礦物標本較多使用之?又為何並非所有礦物標本都如此呈現?

答:化石在往後也會有少部分拍攝3D,比較少拍攝的原因,主要是較有特徵的大型化石太大,拍攝不易,或是標本小,2D攝影已足以呈現。

B. 和其他數位化典藏網站之比較
問:Digital Morphology:
請參考http://www.digimorph.org/specimens/Suricata_suricatta/
此網站的3D攝影技術被充分運用,有許多可以檢視標本的項目,讓標本可以被以非常多的方式呈現。
像dynamic cutaway或是slice movies這樣的功能,似乎以連續播放多張切片圖檔的方式便可以製作出來。請問以國內現況以及數位典藏目前的執行狀況來說,有可能做到嗎?

答:在此網站的3D攝影,是以3D掃瞄機掃瞄,外觀顏色再利用貼圖方式合併而成,以國內現況要做到不是不行,但必須相對考慮到機器的昂貴價格,與操作的人手問題,也因為人手問題,目前科博館的3D拍攝進僅只能以挑選特點方式去拍攝。

C. 後設資料建置
問:在搜尋特定典藏品的時候,從貴單位的數位資料庫中無法看出每一項典藏品是否有3D環物攝影檔,(如「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就在品項列表上直接標示出是否有照片或生態影片)且有製作3D環物攝影檔的典藏品散佈各處,似乎沒有依照特定標準選擇物件。如此就使用者的角度來說似乎略有不便。請問是否有特殊考量。

答:因為是挑選拍攝比較有特徵的標本才拍攝3D,所以有些標本種類本身外觀並不顯眼,就沒加以拍攝了。

 

III. 委外製作

問:為何不委外製作?和標本特性是否有關?

答:目前科博館的地質標本並未採委外製作的方式,主要是因為地質標本的學術性質。地質標本的作用大致上可分四類:為收藏而收藏、研究作用、展示、以及科學教育推廣等等。由於功能的不同,對於標本的處理方式也不同。適合用來展示的標本,大多選擇色澤鮮明、結晶美麗的礦物等等,因此在研究上有價值的標本不一定可用以展示。再者,要展示或是進行數位典藏的拍攝,必須先將標本經過處理,用磨砂或是化學洗劑等等方式使標本變得適於觀賞,如此一來,原來的學術價值就可能被破壞掉了。因此每一件地質標本要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處理,要用在什麼方面,都必須由研究人員判斷,無法假手他人。不論是在標本的處理上或是拍攝上,甚至很少交由助理來做。在處理標本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到是否會對標本造成損壞,以及處理之後是否還能用作其他用途。這一些考量都必須要有研究人員的專業判斷才能夠進行。在拍攝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各種標本的特點是否被呈現以及詮釋,甚至連描述的文稿都是由研究人員本身所撰寫。地質標本的功能性之複雜是它與其他種類的典藏品不同的地方,也因此,在每一個關節都需要研究人員來進行判斷以及操作。在地質標本上,研究人員的參與度非常高,是其他類別的數位典藏所不及的。
    在3D環物攝影的製作上,地質標本通常僅有礦物被以3D環物拍攝的方式呈現。這是考量到礦物的可看性高於其他類的標本。例如化石類標本需經過詮釋才能強調出其重要性,不像礦物標本那樣以外觀吸引觀賞者。再者,如果要用3D環物的方式拍攝,化石標本的圍岩就勢必會被破壞掉,這樣一來就無法呈現出其形成環境,也會破壞其研究價值。將來科博館將會採用3D拍攝的方式呈現沉積構造的地質標本,因為沉積構造以3D的方式比較能夠彰顯其價值。將採用的方式是在沉積構造標本上切四個面並拋光,以便於展示,然而如此的方式也不會用在所有的沉積構造標本上,保留標本的部份原始面貌,以供教學之用。

 

IV. 內容保護

問:2D平面攝影在內容保護上採用何種方式?是否因各種標本(礦物、化石、岩石、岩心等)的性質而有所不同?

答:2D照片,在科博館的資料庫中會在網頁呈現時統一置入浮水印(目前正更新改版的資料庫)。

問:?所有在數位化資料庫中的典藏品項都是科博館所有嗎?如果有外來的標本,那麼就有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了,在照片上加上浮水印似乎就會產生爭議。

答:目前以地質學組來說,所放在資料庫的典藏品絕大多數都是館內所有,只有少數幾件屬於研究員個人收藏,所以沒什麼特別問題。至於其他學組的狀況,就不清楚了。

問:3D環物攝影在內容保護上採用何種方式?是否因各種標本(礦物、化石、岩石、岩心等)的性質而有所不同?

答:目前沒內容保護設定。

問:3D攝影的部分沒有內容保護機制,是因為實行上有困難嗎?

答:3D攝影部分,目前攝影方式是一個標本拍攝168張圖檔,再以軟體串在一起形成3D環物檔案,即使個別在168張圖檔加入隱藏式浮水印,也會在串連圖檔形成 mov 格式檔案時破壞掉,若用明顯的浮水印顯示在全部圖片中,雖然串連後仍然存在,但也會破壞了整體美感。目前有做到的,僅能在轉換成3D環物檔時,在檔案標籤部分標注了檔案製作者,但那種方式只能防君子防不了小人,要達到良好的內容保護機制,算是實行上有困難。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