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鎖與鑰匙的美麗境界

/黃惠婷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公共服務組

古今中外,人們發明鎖與鑰匙,不管是基於防風、防蟲獸或是防人盜,都是以人類「安全感」為前提,所設計出的一個工具,當然後續也衍生出其他意義的鎖具,例如為了伸張正義和公權力所製作「手銬」與「腳鐐」刑具,或是十一世紀末開始出現在歐洲的「貞操帶」鎖具,它是由與回教徒爭聖地的十字軍東征戰士所發明,是用來保護東羅馬帝國的婦女不會因丈夫不在家而受到他人侵害為目的。除此之外,從文化的觀點來說,不同時期的東西方文明,所追求與看待的也不同;然而隨著工業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也因應其需求逐漸多樣而複雜化,呈現著各種不同的豐富面貌,就讓我為大家展開一場鎖與鑰匙歷史與藝術的饗宴吧!

一、 鎖具的發明演進歷程

世界上鎖具的發源地有二個,一是兩河流域的埃及,傳到希臘、羅馬及整個西歐,直到英倫三島,再到美國;一是中國,傳到朝鮮、日本及越南等地。從鎖具材質的演變而論,最早就是用繩結連同繩子綑成繩質結構鎖,之後有用木頭和金屬材質的鎖具,算是簡單機械結構的木鎖及金屬鎖;倘若裡面有電子化控制元件的鎖具,就稱為電子結構鎖。所以世界鎖具發明史可以劃分成四個時代:繩結鎖時代、木鎖時代、金屬鎖時代和電子鎖時代。

(一)繩結鎖時代

在遠古時代,根據文獻記載,人們為保護及儲存自己收獲的獵物與糧食,會在地上挖一個洞穴放入,並在洞口用一塊大又重的石頭壓住,防止被人或其他動物偷走,宛如像是一個上了鎖的保險箱。而後在西方發展出的繩結鎖,則是用於關緊房門為目的,甚至把繩子結成錯綜複雜的繩結,這樣大門就可以牢牢的被鎖住,而且傳說中,如果有人動了別人所打的這個繩結,災禍厄運就會降臨在他身上。然而,為提高繩結鎖的保密功能,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發明了一種更新的封緘物品的方式-封泥鎖,那是因為當時還不到蔡倫造紙的年代,寫信只能寫在竹簡或木札上,再用繩子捆紮打結後,為防止被人偷拆,會在繩結上封泥,甚至於在封泥上蓋印章,這樣可算是二次加密的使用。

(二)木鎖時代

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有挖掘到一只木質鎖具,它的構造很簡單,門上留一小孔可由門外用竹竿等橫管式工具,插入撥動門內木栓,可將門上鎖與開鎖的功用;而在西方,埃及考古也曾發現,四千多年前用於宮殿大門的木鎖,這種木栓鎖的鎖體有著不同長度與形狀的小栓,會因本身的重量而自然落下,卡住門閂,相對應的鑰匙一端有多根小栓的長棒,外型像似一隻超大牙刷,可經由鎖孔插入鎖中,當鑰匙的小栓對上了鎖體的長度形狀與位置時,即可開啟大門,這是用亞述人木鎖的落銷鎖定原理,把原本鑰匙孔的方位經過改良設計,大大提高了木鎖的保密功能。

埃及門鎖,要用特定不同的長度、形狀與數目的小栓所構成的木頭鑰匙才能開啟。〈古埃及木栓鎖〉圖片提供者:黃惠婷,網站名稱:數位島嶼。

(三)金屬鎖時代

繼木質鎖具之後,金屬鎖是世界鎖具發明史的第三個時代,由青銅、紅銅、鐵或鋼等不同種類的金屬材料製造出來,發明者來自世界各國,有中國人、羅馬人、俄國人、德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和瑞士人等,最早發明的典型鎖定結構是「簧片鎖定原理」,就是將金屬彈力簧片置入鎖體內當活動的障礙物,上鎖時,張開的簧片會被卡在鎖體上下壁面而關閉,靠著插入金屬鑰匙頭壓住張開的簧片,便可把鎖解開。之後演變改良至今最常見的結構則是「彈子轉芯套筒鎖定原理」,它是利用圓柱型彈子在轉芯、套筒內設置障礙而鎖定轉芯把鎖關閉,而要用鑰匙才排除其活動障礙,才能達到開啟鎖具的目的。

金庫密碼鎖,是用旋轉號碼盤,轉動內部的幾片圓盤,每個圓盤都有一個缺口,還有一個小凸起,對應到號碼盤上的某個數字。當所有缺口對齊時,鉤環就會鬆開。〈金庫密碼鎖〉圖片提供者:黃惠婷,網站名稱:數位島嶼。

(四)電子鎖時代

電子鎖是指用電子控制電路和電磁鐵或微型電機間的執行機構相結合,和鎖體間的機電一體化所組成新式的鎖具,控制鎖的動作是由電磁鐵是否有電流通過而決定,當通電時會產生磁力讓門鎖上,反之,則會讓門開啟。它的特點是不需使用金屬鑰匙,保密性強,方便管理。一般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按鍵式電子鎖,直接輸入密碼於鍵盤中;另一種卡片式電子鎖,代替傳統的金屬鑰匙,使用各類物理屬性的卡片,再加上先進的編碼技術,例如條碼卡、紅外線卡、磁條卡等;而最先進高超技術的則是生物特徵式電子鎖,主要是利用人類獨一無二的身體或行為特徵如指紋、虹膜及聲音等,作為開鎖的依據,保密性極高,且不容易偽造。

二、中國古代鎖具之美

在中國金屬古鎖中,簧片鎖定結構的金屬掛鎖,是世界上首創且傳承三千年之久,其演變過程是從殷商時代遺址的出土文物中,房門外裝飾性犀牛頭骨及其金屬質鎖具,算是簧片掛鎖演變的起源。之後西周至先秦時代的金屬鎖具,已經包括青銅質鎖栓、鎖體和鎖筒。一直到秦始皇陵的考古發現,刑具鐵手銬上的鐵質簧片掛鎖,內設有兩片簧片的鎖件,奠定了簧片掛鎖的主要物件,而它的仿生學設計原理有三種可能:一是模仿人的陰陽交合,二是模仿魚和魚鉤,其三則是模仿弓箭頭和箭筒。而中國古鎖可概分為簧片構造鎖與文字組合鎖兩大類,底下就對簧片構造鎖中的「廣鎖」與「花旗鎖」及「文字組合鎖」三種古鎖做概略性說明。

(一)廣鎖:

二開鎖,屬於多段式開鎖,其鎖栓上有長短兩種彈簧片,需以不同的兩把鑰匙開啟。〈廣鎖-二開鎖( Double-open lock)〉作者不詳,年代不詳。圖片提供者: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科技文物及工業技術數位典藏。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主體大多為長方體,在外貌上大同小異,不花俏也沒有什麼特殊變化,多用於鎖門、鎖櫃、鎖箱等等。早期廣鎖呈現圓筒型,明清時代的廣鎖從側面看其上端呈三角形,下端呈斜方形,後期廣鎖則有方殼與圓殼兩種。所用材質大多為銅質,少部分為鐵質。不過中國人是個饒富趣味的民族,既然外表已無法改變,不妨就從鑰匙孔上做文章,故以不同鑰匙孔代表不同的社會地位及身分,如:「吉字孔」為達官貴人所用,「士字孔」專屬於文人雅士,而「一字孔」則代表平民百姓。

此外,鑰匙的數目及鑰匙插入鑰匙孔的設計,都會影響鎖開啟的容易程度,像「二開鎖」在鎖栓上有長、短兩種彈簧片,需要兩把不同的鑰匙,上鎖時,長簧片卡在鎖體壁內,開鎖時,要先用一把將長簧片頂住,讓鎖栓移動到短簧片卡在鎖體壁內,再用另一把鑰匙壓住短簧片,讓鎖栓整個通過鎖體壁內卡口,才能開鎖。而鎖的命名有的會依其開啟方式來稱呼,如「轉沖鎖」,是將鑰匙插入鎖孔後,需轉動一圈才能開啟的旋轉式開鎖鎖具。還有一些古鎖的鑰匙孔會隱藏在底部,它的上蓋會有鏤成花樣的銅板,必須滑動銅板才能顯露出鑰匙孔,這種鎖稱之為「花邊鎖」。

花邊鎖,為隱藏式鑰匙孔-底面滑動直開造型鎖。〈廣鎖-花邊鎖(Pattern-side lock)〉作者不詳,年代不詳。圖片提供者: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科技文物及工業技術數位典藏。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二)花旗鎖:

外形花俏多變化,在雕花上分為鏤刻與蝕刻兩種,是古鎖中在鎖體上最花心思去雕刻及設計的,也是最具有蒐藏及藝術欣賞價值的。從字面上來看,「花」是指花樣,「旗」則為表示之意,「花旗鎖」是指有著各式各樣外形的鎖,包括動物、樂器、文字、人物或用品等造型。在花旗鎖中,魚形鎖是最早、最多、也是最普遍的外形;據推斷於漢代時早已出現,由漢代的《芝田錄》解釋道:「門鑰必以魚,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意思是因為魚的眼睛,沒有上下眼瞼,所以隨時隨地、每分每秒都不會閉上,一定會好好的幫忙,看管好我們的財物。而其他造型則是以帶有吉祥意義的外形居多,像是代表尊貴、吉祥與富有的「龍」及「麒麟」,代表福氣的「蝙蝠」,代表長壽的「烏龜」與「鶴」,或是福、祿、壽、喜等文字造型的鎖具。

另外,明清時代,民間極為流行,生兒育女時,為兒孫祈福所做的「百家鎖」;據說是小孩家人會去附近鄰居,每一戶家裡要一文錢,把挨家挨戶乞討所得百戶的金錢,另鑄成一把鎖掛在新生兒脖子上,為的是用百家福壽鎖住他的性命,讓兒孫消災避邪,保祐孩子長命百歲,故又稱為「長命鎖」;演變到今天會用金、銀或是合金鍍銅等方式,打成鎖形的薄片,一般是有圖案或文字,而文字多以「長命富貴」、「長命百歲」等吉祥祝福的詞語,圖案則是以象徵福壽綿延不斷的景物,然後用金銀鎖鏈繫掛在孩子脖子上;或是直接用紅線將銅錢編串起來,掛在小孩脖子上;不管如何,這都是父母愛護子女,保佑兒孫平安長大的目的。

魚造型的簧片構造鎖。〈花旗鎖-魚鎖( Fish pattern locks )〉作者不詳,年代不詳。圖片提供者: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科技文物及工業技術數位典藏。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百家鎖,主體為圓柱狀,外形像似水桶,鎖樑上部像似水桶把手,底部拖個尾巴。〈花旗鎖-百家鎖( Bai-Jia lock )〉作者不詳,年代不詳。圖片提供者: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科技文物及工業技術數位典藏。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三)文字組合鎖:

外形呈橫式,主要鎖體為圓柱狀,軸蕊串著數個可獨立轉動的轉輪,每個轉輪的表面均寫著相同數目的文字,使用時不需鑰匙,只要將鎖上的每個轉面文字,旋轉到正確位置,鎖就會被打開。最常見的文字組合鎖轉輪的數目大多是三到七個,具有三個轉輪的文字組合鎖稱為三環鎖,以此類推,具有四、五、六及七個轉輪的就稱為四環鎖、五環鎖、六環鎖及七環鎖。通常鎖打開會是一個特定的字串,並不一定是有邏輯的句子,因為這樣才不會一下子就被猜到答案,而很容易就把鎖打開。

鎖在遠古時代,繩結鎖已經發明了千百年之久,但有關鎖具的研究,在華人世界卻是乏人問津。早期中國鎖具多為簡單的掛鎖,出現在西周與先秦的青銅器時代,大多是簧片構造的鑰匙鎖;自唐朝起,鎖的機械結構與鎖體外觀造型開始多樣化;而後從漢唐一直到元明清時代,鎖具的外觀造型都有所改變,唯獨内部機械構造始終是用金屬彈簧片,做為鎖定技術的主角。

一直到西方的針珠制栓鎖被廣泛使用後,中國的簧片構造鎖才逐漸被取而代之。隨著科技和社會的演進,也開始發展出各種不同類型的鎖,從羅馬的凸塊缺刻鎖、槓桿或制栓鎖類,到金庫密碼的組合鎖與時間鎖等,現在所因應各種用途與場所中的近代鎖具發明,仍不斷的往高科技發展之路邁進,而台灣的鎖具廠商更致力於研發新鎖具技術來賺取外匯,甚至還不斷贏得國際大賽獎項的肯定。

鎖與鑰匙,在這現代社會中是個不可或缺的物件,不管是研究古鎖藝術與工藝方面的價值,或是追求更創新更頂尖的研發技術,都是一門百看不厭精益求精的高深學問。

麒麟三環鎖,連著轉輪的兩端是兩根直立的柱子(就是麒麟的腳),柱上端連一個鎖樑(就是麒麟的頭尾連接橫桿),只要所有轉輪文字轉到定位,形成特定字串就能開鎖。〈文字組合鎖-麒麟三環鎖(蝕刻-魚,具三環 Letter-combination lock )〉作者不詳,年代不詳。圖片提供者: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科技文物及工業技術數位典藏。網站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延伸閱讀

古早中國鎖具網路博物館

http://140.116.71.92/lock/Default.htm

加入書籤
  • Digg
  • del.icio.us
  • Facebook
  • Google Bookmarks
  • Hemidemi
  • MyShare
  • Live
  • Technorati
  • TwitThis
  • RSS
  • Funp
  • Haohao
  • MySpace
  • plunk

回應

*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按下圖片中的文字取得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

  • Loading...


    Loading...

    Login






    註冊 | 忘記密碼

    Register





    A password will be mailed to you.
    登入 | 忘記密碼

    Retrieve password





    A confirmation mail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address.
    登入 |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