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數位學術資源初步使用之現況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研究助理 / 陳柏伸
前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自民國十七年創立以來,一直秉著研究為己任,不論在學術、文化發展上,史語所至今都有卓越的貢獻,同時也是國際上重要的漢學研究機構之一。
歷史文物陳列館和傅斯年圖書館是史語所所藏文物之處,以典藏內容來分類,包括考古、人類學、金石拓片、善本圖書、檔案等文物,總計有六十四萬餘件之多,而這些豐富的典藏文物,有的更是盛名遠播,聞名中外,故「小故宮」之名不徑而走。
早年史語所為有效推動科學的發展與教育大眾之責任,除了運用資訊技術作為研究工具外,亦進一步利用科學儀器來分析館藏文物,例如在1984年,史語所率先推動國內第一個數位化計畫-「史籍自動化計畫」(現為「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該計畫的目標主要是以電子化的型態來保存中文文獻;在1988年,史語所引進紅外線影像系統來辨識其所藏簡牘,由此發掘新史料與創造新知識,並確立國內數位典藏先鋒的角色。
近年來,史語所在經過「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洗禮後,該所的研究議題也延伸到數位化的範疇,同時史語所亦在今年的7月23日首度對外開放多年來建置的數位資源,盼能分享數位化的發展經驗與成果,使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史語所開啟嶄新的一頁。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以數位的方式典藏文物顯然已是現代圖書館和博物館的趨勢,而數位典藏計畫更是各國發展文化的必備工作項目之一。然而,根據許多國內外典藏單位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數位典藏計畫,似乎與資料庫的建置脫離不了關係,探究其原因,應當是資料庫以數位電子的形式來處裡資料,且具有集中管理、快速檢索資料的優勢,因此資料庫對典藏單位的仰賴程度高。此外,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結,各典藏單位的資料更易於交換與應用,而這也是造成線上資料庫蓬勃發展的原因所在。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典藏單位建置的資料庫有哪些方面具有共通性,以及如何依典藏計畫之需求,設計其使用介面,並藉由特定的研究對象來描述該使用情形,盼能將目前所得的使用經驗做初步的整理,以供後續研究人員參考。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觀察研究法,根據研究目的分別闡述特定的對象,並做有系統的規劃與觀察,再對特定的範圍做客觀的評估。此外,為了能深入了解其資料庫建置之情形,亦採用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調查。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該計畫依總體目標的規劃,底下又分為六個分項計畫:「資源分享計畫」、「考古發掘遺物、照片、記錄與檔案數位典藏計畫」、「拓片及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圖籍數位典藏計畫」、「史語所藏民族學調查標本、照片與檔案數位典藏計畫」、「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數位典藏計畫」。不過,「資源分享計畫」是負責「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化流程的整合,因此暫不列入本文的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資料庫使用現況為探討範圍,由於各分項計畫的開放使用權限不一,故本文先以目前完全開放使用的資料庫為主要探討範圍,並以局部開放使用的資料庫為次要探討範圍。史語所各分項計畫的網路資源列表如下:
分項計畫 | 網站名稱 | 開放程度 |
1 |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遺物) | 完全開放 |
1 |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遺跡) | 完全開放 |
1 |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遺址) | 完全開放 |
1 |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影像) | 完全開放 |
2 | 青銅器拓片數位典藏資料庫 | 局部開放 |
2 | 甲骨文拓片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2 | 漢代石刻造像拓本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2 | 漢代簡牘資料庫 | 需申請 |
2 | 佛教石刻造像拓本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3 | 傅圖館藏善本圖籍書目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3 | 傅圖整編史語所檔案目錄 | 完全開放 |
3 | 傅圖館藏印記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3 | 傅圖善本古籍數位典藏系統 | 局部開放 |
3 | 傅圖善本古籍影像檢索系統 | 需申請 |
3 | 傅圖人名權威檢索系統 | 需申請 |
3 | 傅圖空間資訊系統 | 完全開放 |
3 | 傅圖館藏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影像資料庫 | 需申請 |
4 |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聯合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5 | 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5 | 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庫 | 完全開放 |
5 | 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全文影像) | 需申請 |
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 局部開放 |
最後,使用者若要測試數位典藏系統,除可從各分項計畫的入口網站進入外,還可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典藏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等入口網站進入,而不需另行申請帳號及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