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08-07-09, 
                點閱數: 12,127 , 
                              		加入收藏櫃 
              	                
                
                 
                
                
                
                 
				
					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 /   許力仁 
線上印刷的潮流 
 
  從朋友那裡聽說他最近一次參加喜宴時,發現會場展示的是新人自行製作的精裝攝影集。他們是採用國外的「線上印刷」服務,將拍好的結婚照片輸出至線上印刷的網站,只要用信用卡輕鬆付款,數週後精裝攝影集就會寄到臺灣,當天在會場陳列的,正是此新興服務的成品。許多賓客都感到新鮮,大開眼界。 
  這類「線上印刷」的服務,力求簡單、直覺、方便。將傳統印刷的程序:上傳稿件、校對、排版、付款的流程直接拉到你的螢幕上作業。英國的  Lulu.com   算是成功的先例,該公司經營個人數位出版的平台,納入上述的流程,讓個人出版、少量印刷的理想變成可能。除了印刷、出版自己的書之外, Lulu.com  這個平台也提供販賣、行銷及交易的服務,讓所謂  90%  的使用者浮出水面( Lulu.com  主持人 Bob Young 的理想,詳見這裡: 周大友 接續 的新字 ),完成出書、賣書的流程。 
  純粹想在  Lulu.com   印刷攝影書的朋友,你可以看看  這裡  、 和這裡  已經製作好的成品。想多瞭解一些  Lulu.com   這家公司的服務,可以看看  udn數位資訊的報導      。 
 
婚紗本和另類攝影集 
  在臺灣婚宴上常見的 婚紗本  是採用 A4 尺寸(或更大)的照片,然後壓膜、冷裱、裝訂、裝框、放入特殊禮盒,具有貴氣的氣勢,然而重量也相當驚人。因此有人就開玩笑說,婚紗本在結婚之後,除了夫妻吵架以外,通常就不太會拿出來看了。   臺灣的攝影論壇其實曾經興起一陣子「線上印刷」的風潮。若干年前在  486  的號召之下,曾經一度推過日本  Mybook 美簿子製本服務      的精緻攝影集。該服務已在今年四月三十日 暫時中止。 
從  Hypo  的心得寫作簿看到, 有網友在拍完婚紗之後、新祕試妝之後又拍攝了一些風格自然的好照片   ,借重  Hypo   的  iPhoto   影像輸出服務,作出可比美 Mac  原廠水準的攝影集。在婚禮現場展示新娘攝影公司的婚紗本之外,另外陳列這本  iPhoto  攝影集( 照片在此   )。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7-06, 
                點閱數: 18,506 , 
                              		加入收藏櫃 
              	                
                
                 
                
                
                
                 
				
					
 
 
數位席捲世界,
 
島嶼因典藏而更加豐富。 
 
數位島嶼電子報長期報導數位典藏的相關資訊, 
 
如果您有任何觀察、看法、分析、批評, 
 
歡迎來稿和我們分享。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台灣 , 多樣性 , 徵稿 , 數位 , 數位化 , 數位島嶼電子報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6-27, 
                點閱數: 7,919 , 
                              		加入收藏櫃 
              	                
                
                 
                
                
                
                 
				
					原文章出處: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專題展示 文/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詹素娟副研究員 
 
十七世紀中葉,築城據領臺灣三十八年的荷蘭人,曾經以舊荷蘭文記錄當時發生在美麗島上的各種事情,熱蘭遮城內的臺灣長官與巴達維亞城總督、阿姆斯特丹總公司之間,更是魚雁往還、從不間斷。這些珍貴的文獻,如今已經成為我們認識那個時代的主要憑藉。
 
隨同荷蘭東印度公司前來臺灣的基督教牧師,為了對臺南地區的原住民宣揚教義,首先選擇與荷蘭人關係較為良好的新港社(今臺南縣新市鄉)展開傳教工作。為了便於傳教,宣教師用羅馬字母教導新港社人拼寫自己的語言,這就是一般所謂的「新港語」,正是臺南地區西拉雅族各社的母語。荷蘭人後來雖然離開了,但西拉雅族和他們的後代仍繼續使用羅馬字母來書寫自己的語言、拼寫自己的姓氏、記錄帳目如米粉一斤多少錢的物價表,以及原住民的村社公約、百家姓等。當西拉雅人彼此之間或和漢人發生土地租借、買賣、金錢借貸等關係而必須訂立契約時,也會使用新港語來記錄或書寫。這些目前存留的語言文獻,我們稱為「新港文書」;目前知道且採集到的數量,總共只有187件。
 
新港文書中,有全部以新港文書寫的,稱為「單語新港文書」;也有用新港語、漢語雙語對照寫成的,稱為「雙語新港文書」。由於它是西拉雅族人的母語,所以要研究「新港文書」,可是比解讀「達文西密碼」還要困難呢!歷史學家首先要掌握荷蘭人編纂的「新港語典」、方志如《諸羅縣志》收集的「方言」、牧師宣教用的《新港語馬太福音》等基本資料,將新港語原意一字一字比對出來;再應用「雙語新港文書」中的漢字,逐一與新港語對照研讀,才能推想文書的內容。不只如此,還要對南島民族的社會文化、語言特色揣摩再三,才能約略了解文書當中正在進行的社會經濟活動。當我們把一張一張文書的內容都解讀出來後,新港語的特殊語法、荷蘭人對原住民的衝擊與影響、新港人怎樣逐筆失去村社的土地、新港人和漢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就一一浮現在我們眼前了。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原住民 , 契約 , 新港文書 , 荷蘭 , 語言學  
                
                 | 回應: 2 人
			 
				
         
                
                
				發表日期: 2008-06-23, 
                點閱數: 18,049 , 
                              		加入收藏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 李佩瑛
 
  從農業社會經過工業革命到現今的科學昌明,以往古人要學習新知,不外乎私塾或是聘請教師,現在則不同,拜網際網路之賜,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接觸到新的知識。在古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已經代表對於資訊流通的掌握,但是在未來,不用出門就可以「學」到天下事則是新的趨勢。Longman Learners’ Corpus )。九O年代中期,比利時魯汶大學 Centre for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的Sylvaine Granger 建立了國際學習者英語語料庫(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 ICLE ),該語料庫是一廣泛國際合作的計畫,現存有超過二百萬詞,存有十四種不同母語背景的英文學習者語料,此外,香港科技大學也建置了類似的學習者語料庫 The HKUST(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  。現代學習者語料庫常與學習者中間語(inter language )分析連結並做比對,將學習者語言看成是一種規則系統並普遍存在於學習者之間。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數位典藏 , 線上學習 , 語言學 , 資訊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6-23, 
                點閱數: 5,019 , 
                              		加入收藏櫃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分項
子計畫二、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
專任助理 莊曉音(20080613)
  說明會由嶺東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鄭淑玲院長引言,鄭院長也是這次行銷推廣暨Logo設計徵選競賽的評審之一,強調Logo在視覺識別與形象設計上所佔有的地位,例如味全,簡明扼要的以五個圓來表示「五味具全」。總計畫辦公室陳淑君專案經理展示了許多數位內容與數位學習目前所展現的成果,包括護得美國博物館協會謬思獎的兒童數位博物館,以及由行政院衛生署所執行的台灣e學院、僑委會全球華文網、客委會哈客網路學院、臺灣大學博物館群 ( NTU Museums )所完成的鳥DJ影音設計程式,有些網站是曾經實際使用或瀏覽過,有些則是今天才感受到其價值,將簡單的遊戲與課程,融入使用者的生活當中,可以衍伸出更多的教育收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共同主持人邱彭生向與會來賓說明數位典藏時,提到加值的運用包括教育加值、研究加值、商業加值,這是一個勢在必行的大工程,雖然分散在不同單位下執行,但是卻朝著相同的遠景邁進,就如同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蓬勃發展的數位島嶼網站,以及在主題小組委員會議中所呈現的知識網樣本版一樣,都是增加數位典藏的後續效益,且能更直接觸及一般民眾生活;而在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分計畫辦公室的陳怡慧專案經理透過推廣影片解說數位學習,更是看到不同年齡層或不同行業受到數位學習的正面影響。例如正隆紙廠老師傅藉由數位學習適應了工廠操作方式,緯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數位學習達成遠距會議,在在顯示數位學習讓效率與品質同時提升。
 
 
1933 年豐田喜一郎在他父親豐田佐吉的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內,設置了汽車部門,直到1990 年以後TOYOTA 才以T.O.Y.A 設計為現在的Logo 式樣,期間經過57 年,3M Coca-Cola Logo 都是歷經許多沿革而造就歷久不衰。而今,如何在方寸之間設計一個呈現全民化、國際化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Logo ?!又如何呈現出包羅層面廣泛的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中心思想?是設計師們展現創意的主題。 
許多設計領域的老師或設計師參與這次的說明會,在後續Q&A 的時段裡,針對比賽規則及繳件形式提出反映。究竟會是誰幫數位典藏與學習貼上標籤?!也許是個徜徉在設計界幾十載的商標設計師拔得頭籌,也或許是個懷一身本領初出茅廬的學生奪下勝利,說明會場上盡是蓄勢待發的各路英雄好漢,思考怎樣可以大剌剌且舉世周知的給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貼個標籤!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6-20, 
                點閱數: 6,024 , 
                              		加入收藏櫃 
              	                
                
                 
                
                
                
                 
				
					邂逅標準 —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 MCN Taiwan )標準規範主題小組 2008.04.16 工作坊 紀實 
  
文/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臺灣分會 - 蔡幸真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MCN Taiwan)於今年4月中,由標準規範主題小組舉辦了首次小組工作坊,揭開本會今年度小組活動的序幕。35位來自多個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學校與業界人士齊聚一堂,認識標準,也認識彼此。
 
會議開始,由標準規範主題小組召集人,也是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專案經理陳淑君介紹了MCN Taiwan成立的背景,以及標準規範主題小組未來可能的走向。MCN是一個以北美為主、歷史悠久的國際組織,旨在推廣博物館及文化資產機構運用新興資訊科技,於去年11月年會上才剛熱鬧舉辦成立40週年的慶祝大會。
 
標準規範主題小組預計每兩個月舉辦一次聚會活動,作為台灣文化資產機構探討標準的平台,期盼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自91年以來所累積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向外推廣至未能參與數位典藏計畫的文化資產機構,曾參與數位典藏計畫的成員,則可分享實際經驗,或就實際遭遇的問題進行更深度的探討或實驗。小組中的發現或成果,也將透過MCN所舉辦的年會輸出到國外。
 
“ 許多與會成員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設計資料庫與後設資料的欄位 ”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6-18, 
                點閱數: 3,200 , 
                              		加入收藏櫃 
              	                
                
                 
                
                
                
                 
				
					 文/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助理 陳秀華
 
記得兩年前,走在東京新宿、池袋的街道上,
熙攘的人潮與台北東區無異,
 
在2008年2月的數位時代雜誌,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6-14, 
                點閱數: 7,961 , 
                              		加入收藏櫃 
              	                
                
                 
                
                
                
                 
				
					
謝顒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π 型藝文人才培育計畫 - 數位典藏學程  計畫主持人  t0308@mail.ntua.edu.tw
 
徐昌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專案助理  hsucn@mail.ntua.edu.tw
 
錢曉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專案助理  chsu@mail.ntua.edu.tw
摘要 
 
 
  行政院積極推動「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已將發展數位內容產業列入經濟部所擬定的「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之內,可見數位典藏不僅為數位內容產業裡八大範疇之一,更是重要基礎建設;然而,吾人探討數位典藏內容議題之時,更應著重相關學程(或課程)於教育品質管理上之要求,更不得不正視長期以來國內雖亟求數位典藏人才,但專案培育機構往往卻付之闕如或不甚健全之既有現象。因此,本文除將著重於國內數位典藏人才培育學程之介紹,同時亦以臺灣藝術大學π型藝文人才培育計畫-數位典藏學程為例,強調品質管理概念與機制如何融入數位典藏人才培育歷程當中,且於文中介紹該學程迄今之實施結果、實務困難,以及可能提出之可行策略等,以求未來更形健全之專業藝文人才與數位能力養成之學程,得以落實與實踐。
 
關鍵字 :數位典藏學程,教育品質管理。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
			 
				
         
                
                
				發表日期: 2008-06-06, 
                點閱數: 4,744 , 
                              		加入收藏櫃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曾鈺絜 
 
  綜觀現行的國內外百科全書不難發現,它是一種文化及學術力量的展現,各國間因為不同文化的差異,百科全書詮釋上會有些許的不同,以中國大陸為例,雖然與台灣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其詞條內容未必能適用於台灣環境,所以由國人自己製作之百科全書實為必行,由沈寶環教授提出,百科全書至少具備五項功能:1.適切的百科全書、2.解答一般性的參考問題、3.解答參考問題、4.能夠新增知識、5.具有瀏覽和休閒的功能。
 
  目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所屬的知識藏百科全書網,該網站內容包含一億三千萬字的「百科全書資料庫」、31萬英漢字詞的「字典通資料庫」、30萬筆的「書目通資料庫」以及10萬張圖像的「圖鑑百科通資料庫」,使用者可以利用付費方式查詢百科知識,也可以加入知識社群、享受共建共享的知識加值服務,強調可讓使用者利用結構化的方式快速搜尋資料的「數位化知識庫,並發展可以快速「擷取知識、加值知識、流通知識」的學習工具;雖然大英百科全書製作編寫耗資費時,但其詞條的正確性較無爭議。而另一種百科全書的代表,莫過於新興的維基百科(WikiPedia),它是一個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寫作計畫,並且與一般的百科全書有所區別,它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其次,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 Wiki 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協作計畫,其系統規劃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及再發佈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此運作模式可大幅縮減編寫成本,但詞條內容正確性較有爭議。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1 人
			 
				
         
                
                
				發表日期: 2008-06-06, 
                點閱數: 3,779 , 
                              		加入收藏櫃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 劉涵英 
 
  成立於1995年的舊金山,Salon Media Group, Inc.早在20世紀末便嗅出了時代的走向,在Web 2.0這個名詞尚未成型之前便以「集會」的概念、互動式的讀者定位,發行了Salon.com ,一份直到網路世界百花齊放的今天都還保有它獨特地位的電子報。
 
  「Salon」的概念源起自十七世紀初期的法國。在貴夫人的沙龍中,詩人、哲學家、畫家、思想家齊聚一堂,以智識與藝術的形式彼此交流;雖則在奢華的氛圍下,此類交流之目的以及其背後所蘊含之權力運作關係自有其可議之處;然而因其基礎概念之崇高,使它成為一個符碼,象徵了一個在無數哲人的互相激盪之下、智慧火花因而誕生之地。時至今日,智識的探討逐漸被資訊的擴張所取代,而Salon.com即是本著沙龍的概念,將「聚集群眾之力」這樣的概念移植到資訊的接收上,建立了一個以互動為主的編輯閱讀機制。
  (more…) 
				 
				
                分類: 數位典藏觀察室  | 
                Tags: none 
                
                 | 回應: 0 人